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轨道交通BIM \ GIS-BIM在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GIS-BIM在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于:2022-11-10 13:44:10 来自:BIM技术/轨道交通BIM [复制转发]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项目地域广泛、工程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多维信息的共享与管理,开展基于GIS-BIM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采用快速建模方法构建大范围三维铁路工程结构物;通过基于数据转换的GIS-BIM融合技术实现铁路工程建设和工程结构的精细化管理;基于倾斜摄影技术,快速真实描述客观场景。利用GIS-BIM技术,构建工程建设环境,工程模型的三维场景,工程结构物模型,实现模型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共享与集成、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基于GIS-BIM技术构建的铁路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在郑万(郑州南站—万州北站)铁路试点应用,效果良好,此研究可为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提供参考。    



铁路工程项目线状分布、地域广泛、施工复杂,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实现多维信息的准确高效传递与集成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模型对铁路工程在其全生命周期内所涉及的资源、活动和产品等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一般的模型信息只是描述客观现实,并不具备信息承载的能力,所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 )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 )为施工管理提供可视化、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各阶段信息共享水平,节约成本,避免浪费。以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为核心技术的 GIS 提供了研究地理实体要素的手段和方案,以 GIS 为技术基础的平台可以满足用户对铁路工程全局性表达的需求。而高精度的 BIM 模型不仅为 GIS 提供重要的数据源,其本身整合了建筑的图形、非图形信息将信息参数化集成,实现数据驱动模型,满足用户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因此, BIM GIS 的融合可以深化多领域的协同应用,为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存储与共享


 
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存储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完整的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管理特性,铁路信息资源与地理信息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和依附性,可以将其空间和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空间和属性两个方面对要素进行查询、定位和分析。因此,铁路工程建设的空间、非空间数据的存储和集成共享十分重要


   

GIS存储管理的数据不仅具有一般属性数据,而且还包括与位置有关的空间特征数据,例如空间位置、投影方式、地理要素间的关系等 ;空间数据可以采用文件的形式存储,但是这种方式数据易丢失,而且也不能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并发访问的需求,因此,可以采用统一的DBMS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在数据库上增加一个空间数据管理层,利用特殊的表结构来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等。      


   

本文研究了一种Oracle+ArcSDE的数据存储架构。将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存储为shp格式,利用空间数据引擎ArcSDE将数据批量加载到空间数据库中,并创建相关的属性表,在这些属性表与ArcSDE业务表具有一列相同的属性字段,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可以通过这个字段关联起来,实现地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在空间数据库的存储。


   

铁路工程建设数据集成与共享

以SOA作为基础架构,该架构以Web服务作为信息共享的主要实现技术手段,搭建一个可复用的资源环境。将既有的铁路工程业务系统的数据,使用标准的接口封装成Web服务,通过发布与调用完成使用过程。基于SOA架构的数据集成,整合了业务系统积累的实时数据,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机融合,通过应用系统级的共享,实现了数据的基础与共享。其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流程图

   

基于GIS-BIM技术的可视化模型构建


 
   

BIM模型是建筑信息参数化的集成,模型中所集成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参数化的手段进行关联,一旦模型中某个参数发生改变,模型实体能自动地进行更改,这就为铁路工程建设的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思路。但是铁路工程是具备地理属性的,因此还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将GIS-BIM两者有效融合,构建一个具备空间场景的三维工程建设模型,对施工环境和施工现场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既可以全局把控又可以精细管理的技术手段


基于参数化规则快速建模技术的GIS模型构建

在建筑物高度集群化的时代,绝大多数的建筑物层与层的结构基本都是重复排列的,在获取建筑物某层的局部特征便可获取这一层的全部特征,甚至可以获取整栋建筑物的特征,正是基于这种特征才为参数化规则建模提供了可能。铁路工程的工程结构是有规律的按照一定地理空间重复排列,其构件参数可以定义各种几何特性,按照一定的公式或者数学法则相互关联,从而通过设定构件参数建立模型,因此可以选择应用参数驱动模型的手段建立三维场景。


这种技术思想是在一个GIS环境下,制作二维矢量数据(含高程信息),调用GIS属性数据,利用参数化规则文件驱动生成模型。选用CityEngine软件,通过编写CGA(ComputerGenerated Architecture)规则,提取二维数据属性,激活二维数据对象,参数化驱动生成三维模型,同时能够产生大范围的模型及多种建筑物样式。这样生成的三维模型具备地理属性,便于编辑与操作。参数化规则建模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参数化规则建模示意图


   

CGA规则建模的基本思想是定义规则,并反复优化设计更多的模型细节,CGA是一种内嵌Cityengine 中的编程语言,通过编程的思想描述对二维平面的参数化设置,并将结果赋予一个或者多个对象。CGA规则可对模型进行平移、拉伸、旋转、切割、贴纹理、模型替换等操作,常见的命令如下,构建的模型如图3所示。

t(tx,ty,tz)平移;          
r(rx,ry,rz)旋转;          
s(sx,sy,sz)形状调整;          
center(axes-selector)设置为平面中心;          
i(“**.obj”)替代为别的模型;    
extrude(Height)拉伸;          
split(z)切分。          


     

图3 参数化规则建模构建模型

   

   
基于数据格式转换的GIS-BIM数据融合          

BIM 是基于工业基础类(IFC,Industrial Foundation Classes)扩展语义要素,形成存储标准,3D GIS是应用CityGML三维模型数据标准的存储框架,因为存储和表达的差异,导致二者不能各自在软件平台上互相友好支持,目前,关于IFC与CityGML整合主要在转换框架的设计、基于标准扩展机制的整合、基于数据格式的转换。本文研究了信息模型在BIM和GIS领域及其软件平台间无损转换和无缝衔接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FME格式转换软件平台对模型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实现了精细模型的跨地域展示,其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BIM与GIS数据转换流程


   

研究思路是应用数据格式转换软件FEM将BIM模型放入GIS环境中。BIM模型来自Revit软件的RVT格式,利用FME在Revit软件里的插件,将RVT格式转换为一种中间格式RVZ,然后将RVZ文件导入FME软件平台中,按照要素特征,调整配置合理的参数,最终转换为shp格式文件,利用ESRI软件功能处理所有文件,这种方式导出模型的姿态与原始Revit模型相一致。从外观上来讲,这种格式转换方式不需要人工干预,颜色和透明度会保持比较完整;在属性方面,RVZ的中间格式保留了大部分BIM信息;从模型体量来说,RVZ格式的文件体量是原文件的1/7,因此转换的GIS模型体量小,信息比较完整。对比如表1所示,效果图如图5所示


   
     

表1 BIM格式与GIS格式比对表


   
     

图5 BIM转换为GIS模型对比图


基于倾斜摄影的三维地形模型构建

铁路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倾斜摄影技术,通过在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目前常用的是五镜头相机),从垂直、倾斜等不同角度采集影像,获取完整准确的地面物体。采集影像数据后,利用建模软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建模,地物建模采用Smart3D软件,通过计算机图形计算,生成点云,点云构成格网,格网结合照片生成赋有纹理的三维模型。区域整体三维建模方法生产路线如图6所示


     

图6 区域整体三维建模方法生产路线图

本文采用的场景数据由无人机采集,无人机航拍的影像经过建模软件处理可以产生一些数据格式,因为铁路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基于ESRI软件,因此生成适用于ESRI软件的spk格式。这样就实现了利用无人机+Smart 3D,构建了施工的场景模型


应用案例


 

目前,基于GIS-BIM技术构建的铁路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在郑万(郑州南站—万州北站)铁路试点应用,辅助高铁建设管理。在郑万河南线第2标段40km范围内实现了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及GIS&BIM的综合展示功能。

通过无人机5个角度倾斜摄影,生成点云并贴图,最终生成地表模型。飞行摄影范围包括:线路两侧各100m、梁场和拌合站等,采用WGS84(World Geodetic System1984)坐标系,飞行高度在150m~200m,比例尺精度设置为1:500,形成的场景图如图7所示。


     

图7 基于倾斜摄影的场景模型


   

应用参数化规则建模技术,为郑万第2标段40km建立桥梁的三维模型。基础数据结构如表2所示,以铁路工程桥梁为例,提取数据的属性信息,形成二维数据面,如图8所示,然后对其数据进行拉伸,将二维数据转换成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细化、切割、替换、贴纹理,使模型更趋近现实,构建完成的三维场景可以基于WebGIS技术发布服务,用户可以在Web端查看,如图9所示。该结构模型的精度可以达到所需的颗粒度,生成局部场景的效果图及关键施工工艺过程的展示动画。


     

表2 梁体数据结构


   
     

图8 具备属性数据的面要素


   
     

图9 三维铁路桥梁服务图



 

总结


铁路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基于互联网建设,集成共享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业务数据,以决策支持的可视化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服务与铁路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二三维一体化支撑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在一些铁路工程建设单位进行试点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GIS与BIM将深度融合,在地理环境中有效支撑大范围的BIM数据集,利用数据库系统对其进行高效管理,从而支持对大规模工程的协同分析和共享应用,提升铁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 爱吃炸鸡番茄酱

    以 GIS 为技术基础的平台可以满足用户对铁路工程全局性表达的需求。而高精度的 BIM 模型不仅为 GIS 提供重要的数据源,其本身整合了建筑的图形、非图形信息将信息参数化集成,实现数据驱动模型,满足用户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因此, BIM 和 GIS 的融合可以深化多领域的协同应用,为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2022-11-14 16:32: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轨道交通BIM

返回版块

2255 条内容 · 7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百度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助力重庆永川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大脑 百度ACE交通引擎落地广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此前发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也明确了“数字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