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红色石阵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红色石阵

发布于:2022-11-10 13:19:10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 是然建筑摄影 / 王策

我们选择回归?然性,在红色的高坡场地上置入一组生长的“红色石阵”,自由切削的形体与粗犷的肌理,削弱了建筑自有的人工感,使其犹如五块天外来石,经岁月风化仍伫立于此。区别于城市公共文化建筑,我们摒弃强调仪式感的中轴对称布局,选择以一种消隐于自然的方式,实现室内外无边界的交融,让艺术中心成为一个日常性的公共空间,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

感谢  line+  对gooood的分享  



“面对一片绵延的红色土地与超尺度的类雕塑建筑群落,艺术中心的介入将不得不考量场地的原有秩序。五块天外来石组成的‘红色石阵’既非显性的跳脱者,也非匍匐的地景建筑,我希望借由非常规的建筑形式语言及当代材料的工业化运用回归原生的自然性,完成一次与场所的气质对话,实现场域的更新。”

——孟凡浩


▲项目概览 ? 是然建筑摄影




01. 

艺术建筑装置与云贵红色土地


艺术中心所处的东风韵艺术小镇,位于云南省弥勒市市郊,距省会昆明约一小时车程。自 2014年起,云南艺术家罗旭在此创作了“万花筒”“半朵云”等一系列类雕塑装置的建筑群落,红砖砌筑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簇生瓦窑,与赤红无垠的云贵高原、粗犷的山体,构成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异域世界,这一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艺术特色小镇由此为人们所熟知。


▲场地环境 ? 是然建筑摄影


▲云南艺术家罗旭创作的艺术雕塑装置群“万花筒”




02. 

任务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018年,我们受业主邀请参与概念方案比选,为小镇打造一座新的艺术中心。在最初的设计任务书中,建筑面积约为4000㎡,场地则在一个小山谷中。业主希望在投资可控的前提下,健全小镇的配套功能,满足小规模的艺术展示与小型户外音乐会的举办。


▲场地俯瞰 ? 是然建筑摄影


区别于城市公共文化建筑,我们摒弃强调仪式感的中轴对称布局,选择以一种消隐于自然的方式,实现室内外无边界的交融,让艺术中心成为一个日常性的公共空间,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经过专家评选,我们的理念得到业主及专家的认可,顺利获得了设计权。我们以此为设计方向,进一步推进方案深化。


▲艺术中心鸟瞰 ? 是然建筑摄影


在后续推进过程中,业主对功能和规模的诉求发生了变化,轻量的艺术空间转为大体量的综合性艺术中心。艺术藏品展览、歌剧演出、新闻发布、报告厅等功能也被加入到任务书中,建筑面积扩增至近10000㎡,场地也变更为一处俯瞰艺术雕塑群落的山丘制高点。由此,场地更显眼、面积更大、限高更严格,业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希望新的艺术中心能成为小镇的新地标,以它的媒介效应引爆流量,吸引客流。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在与自然相融的前提下,平衡标识性成为新的挑战。


▲场地:一处俯瞰艺术雕塑群落的山丘制高点 ? 王策




03. 

概念:自然中的石头完型


在初始的头脑?暴中,我们尝试了多种形体概念,但它们与场地的恰当关系都很难?圆其说。当我们将视线再次放回到广袤绵延的红土地上时,一组“半掩于沙土中的石头”缓慢出现,带着原始的永恒感,勾连起对自然的敬畏之意,也如中文语境内辩证看待谦逊的智慧“大巧若拙”。


▲远观建筑 ? 是然建筑摄影


▲生成分析 ? line+


▲自然中的石头完型 ? 王策


▲建筑外观 ? 是然建筑摄影


由此启发,我们选择回归?然性,在红色的高坡场地上置入一组生长的“红色石阵”,自由切削的形体与粗犷的肌理,削弱了建筑自有的人工感,使其犹如五块天外来石,经岁月风化仍伫立于此。


▲模型 ? 陈曦


▲生长的“红色石阵” ? 是然建筑摄影




04. 

空间:峡谷般的张力重塑


参观者的体验感和场景感的营造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拉长了参观者进入建筑的路径,经由花海、水景和片墙,在自然与人工地景的渐次过渡中,缓慢靠近棱角分明的“红色石阵”,形成进入建筑之前的仪式感。


▲进入路径 ? 是然建筑摄影


▲水景 ? 是然建筑摄影


在非正交形态与体块的切削下,形成了置身于峡谷间的空间体验。体量之间的尺度收放,重塑了我们对场地的天空、田地与山岭的观看视角和身体经验。


▲体量之间的尺度收放重塑了视角和身体经验 ? 王策


 ? 是然建筑摄影


“石阵”的策略实现了建筑功能的化整为零,而玻璃中庭将五块独立的“红石”串联而起,将建筑形态化零为整。中庭由此成为内部空间的核心,所有活动围绕中庭展开,与此同时,各空间也均能独立运营,艺术中心实现分散式布局与整体性功能的统一。在纵向上,顺应场地南北向自然高差的中庭大台阶,衔接起了首层与负一层空间,并形成了就势而建的公共演艺与书吧空间,观者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阳光,感受内外间的自然渗透。


▲中庭剖面 ? line+


▲模型 ? 陈曦


▲中庭空间 ? 是然建筑摄影


▲公共演艺与书吧空间 ? 王策


▲光影 ? 王策



▲中庭墙身剖面模型 ? 孙磊


▲中庭混凝土幕墙交接处节点 & 中庭玻璃幕墙交接处节点 ? line+


承载大小展厅及剧场的独立“石块”在不同的高差上错落排布。而在空间内部,阶梯跨越5-6米高差顺势而上,观者可以体验“山地栈道”的游走感,最终走向首层明亮开放的中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展厅及剧场区域 ? 是然建筑摄影



▲“山地栈道”的游走感 ? 王策


峡谷的意象也延伸设计至室内灯带、条状开窗、前广场路径等建筑元素中,空间张力在内外之间循环往复。




▲峡谷意象延续至室内设计 ? 王策


▲条状开窗 ? 王策




05. 

材料与建造:工业化材料的在地性表达


在处理建筑与场地环境的关系时,我们也必须考虑与红砖雕塑建筑群的相对关系,采用雕塑群所使用的传统材料是有效的回应办法。但在技术规范、施工精度与结构安全性等多重要求下,我们最终选择以现代材料的工业化运用,实现在地性的文化表达,也试图为未来弥勒当地建筑工业化与建造工艺的发展进程提供些许经验。


▲建筑与场地环境 ? 是然建筑摄影



▲嵌入场地 ? 是然建筑摄影


最终,艺术中心以钢结构体系为主体结构,外立面则采用赤色混凝土干挂幕墙体系,形成了如“红石”般的切削形体与质朴肌理。


▲赤色混凝土外墙 ? 王策




1. 非正交骨架


结构需满?以下四个条件,实现不规则的体积切削;建造承载剧场、展览功能的无柱大跨空间,例如展厅东西向最大跨度为35米,玻璃中庭跨度近24米;半年内完成整体建筑的土建施工;满足当地抗震防裂度等级不低于8级的要求。因此,钢结构体系成为不二选择。


▲中庭钢结构 ? line+




2. 石质幕墙


在进行多种现代材料的构造方案比选后,我们最终选用GRC干挂幕墙体系。主要源于其面层肌理自然,色差可控;1.5×3m的单板板幅,突破了云南红砂岩石材较小的板幅限制,且可划分多种尺度标准,便于进行肌理排布设计;其次可做多种角度的阴/阳角处理,实现石头棱角分明的形态,同时可做开放式幕墙设计,尽可能减少人工建造痕迹。


▲GRC干挂幕墙体系 ? 是然建筑摄影


▲墙身大样 ? line+




2.1 肌理的塑造


在第一轮方案中,我们正视幕墙拼缝的存在并将其转化为设计元素,于是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与有构成感的拼缝共同形成整体肌理,使立面富有变化。


▲第一轮挂板排布方案 ? line+


▲第一轮挂板制作现场 ? line+


历经六个多月,十余次的肌理打样实验后,我们在现场mock-up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因不规则凹凸的纹理,板材的拼缝?法重合,且在侧面暴露基层板;同时在远观时,原先想强化的有构成感的拼缝,也??削弱了每?块原?的整体感;为了真实感而纯??制作、完全?标定制的聚苯板模具?法重复使?。以上因素不仅增加了造价成本,也给施?带来了巨?的挑战,对完成品质有不可控的?险。


▲多次肌理打样实验 ? line+


▲第一次mock-up现场 ? line+


结合这些问题,我们重新审视设计伊始的诉求:如何在保证工艺品质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用工业标准化的方式,实现粗犷与硬朗的石质肌理?


我们最终选择平直有力的横向线条,并通过竖缝密拼的方式拼合,上下拼缝隐藏在齿条阴角处,从而弱化企口节点,增强原石的整体感。在标准化与质朴感平衡方面,让绝大部分非转角板材为标准化生产,仅转角板材定制生产,同时利用手工敲凿出来的非标准化纹理,弱化齿条在转角交错时的错位,从而赋予标准化板材一定的随机性。


▲横向线条肌理挂板安装现场 ? line+


最终,有原石纹理深度的建筑肌理,在阳光之下呈现深浅不一的阴影,强化了大体量“巨型石阵”的硬朗感。


▲“巨型石阵” ? 王策




2.2 色彩的调试 


第一版色彩方案采用工业化染色剂,其结果是赤色浮于板材表面,容易在常年风化中褪色,且切削后的色彩分层明显、人工痕迹重。为使幕墙呈现与弥勒红砖相仿的色彩,我们将当地的红土融于GRC板的浇筑过程中,使赤色与板材完整融合。


▲挂板细部 ? line+


▲外墙细节 ? 王策




2.3 多种立面斜率下的标准化


各立面的横向齿条需水平贯通,但每个立面的斜率均不相同,导致相邻转角的板幅尺寸和齿条宽度不同,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多种立面斜率下,贯通齿条且尽量确保挂板生产与施工标准化。


▲斜率对齿条宽度的影响 ? line+


▲因立面斜率不同,齿条宽度相应变化 ? line+


解题关键在于如何把整体转角板做好。我们改变投影方式并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与实物模型对比验证,其结果是相邻不同斜率的齿条相交重合,齿底贯通,仅相交的齿尖产生错台,进而对错台的齿尖进行手工剔凿即可得到理想肌理。通过手工再加工提高的容错率,弥补了标准化生产的精度不足,也能实现概念中的拙朴感。


▲模型验证、实物验证、手工剔凿 ? line+


▲转角非标定制 ? line+


通过现场建筑测量,我们绘制了约1600多张生产图,结合建筑不同的部位,立面被划分为多种不同尺度的标准化预制面板贯通横向齿条,而在纵向上相邻的板材通过镜像排列组合的方式拼合,最终使板材制作标准化但整体立面存在细微变化。


▲不同齿条宽度的组合尝试 ? line+


▲立面模型与幕墙安装现场 ? line+


▲大幅面吊装施工现场 ? line+


▲安装挂板后的建筑立面一角 ? line+


从原?的肌理完整性考虑,外墙肌理需要延续到室内以及屋?,然而出于建造成本及空间构造的集约性考虑,我们最终将屋面与室内的?挂体系换成了湿贴,把板材厚度减小,最终通过调整基层的完成?,使室内外界?、屋???墙和顶?的肌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完整延续。


▲屋面肌理的延续 ? 王策



▲室内肌理的延续 ? 王策




06. 

场域气质对话下的更新实践


云贵广袤的红土地给予我们的初印象,是粗犷、野性,沉静而永恒的,我们希望建筑的介入,并未扰动原有的场域秩序和气质。原始而粗犷的建筑形式,让人联想起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千万年变迁,也将在时间的更迭中表达着它的多重身份,是记录者,亦是纪念者。


▲鸟瞰 ? 是然建筑摄影


▲建筑夜景 ? 王策


更进一步地,东风韵艺术中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在功能上弥补了度假休闲之外的群体集会与文化活动空间,它也将是小镇的空间符号,为来到这里的人们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与材料体验。最终,作为小镇目前规模最大的公共空间,它将持续支持小镇对外发声并提升艺术影响力,从而带动小镇的未来发展。


▲东风韵艺术中心   ? 是然建筑摄影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line+

▲1F平面图     ? line+

▲-1F平面图     ? line+

▲立面图     ? line+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阿巅2019
    阿巅2019 沙发

    一片红色,太为震撼!很有价值!

    2022-11-27 22:25: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板凳

    “面对一片绵延的红色土地与超尺度的类雕塑建筑群落,艺术中心的介入将不得不考量场地的原有秩序。五块天外来石组成的‘红色石阵’既非显性的跳脱者,也非匍匐的地景建筑,我希望借由非常规的建筑形式语言及当代材料的工业化运用回归原生的自然性,完成一次与场所的气质对话,实现场域的更新。”

    2022-11-27 21:42: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68 万条内容 · 4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八坼学镇会客厅,苏州

#633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