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新鲜事 \ 一座平原城市,如何拥有“纵伸感”?

一座平原城市,如何拥有“纵伸感”?

发布于:2022-11-09 09:22:09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新鲜事 [复制转发]

一座拥有“纵伸感”的城市是怎样的呢?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与成都同在西南地区的重庆。由于特殊的山地地形,加上大江大河的介入,使得重庆的城市风貌极具空间感,被网友戏称为“3D魔幻立体城市”。


相比起来,成都则要“平面”很多。这样的平原地形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却也使得城市风貌多了几分一望无际的开阔,少了几分高低起伏的错落,在感官上形成了差异化的体验。


 
 

重庆(上)、成都(下)城市景观,摄影:Simon?ZSDC


事实上,城市的“纵伸感”可能是超越物理空间的,将思维发散开来就会发现,“纵伸感”其实是个颇具哲思的抽象概念。“纵”意为“不拘束”,而“伸”则有“舒展”之意, 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有“纵伸感”,逝者如斯的时间可以有“纵伸感”,细腻入微的个体感受也可以有“纵伸感”。


这次,我们将带你走进成都远洋太古里,探寻一座有“纵伸感”的成都。 2022年10月18日,大型公共艺术装置“共融之境”于成都远洋太古里漫广场正式亮相,便将关于时空“纵伸感”的哲思娓娓道来,并就此 开启了为期一月余的“大成之美COLLECTIVE GREATNESS”秋季主题活动


“共融之境”外,还有极具未来感的原创线上体验空间“时外之境”(THE TEMPLE)、国际级博物馆展览“包里包外”等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为城市空间探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作为成都的地标级城市空间,成都远洋太古里一直在尝试着用各种方式与城市进行“对话”,并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探寻无限的价值, 展现出了对城市中心公共空间营造的创新前瞻与人文思考。


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值得期待。



 

“共融之境”,

古与今、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时间沉默不语,时间解读一切,时间是文艺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作家余华就曾说过: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伫立于漫广场的“共融之境”正试图用艺术语言回应时间这个宏大的命题,探索自然、文化和时间的共生关系。


 

“共融之境”,摄影:Simon?ZSDC


从远处观赏,“共融之境”像是拔地而起的巴蜀竹林,又像是向上生长中的川西建筑, 自然的力与美,文化的传承与重生,彼此缠绕延绵,难解难分。


而穿梭于“共融之境”中,脚下的大地水池,伫立的装置与树木和头顶上方的天空分别代表着大地、森林、天空三种自然元素,也象征着生命、生长与未来的抽象化景观意象,构筑了一个诗意般的视觉聚集。


 
 

“共融之境”,摄影:Simon?ZSDC


有趣的是, 从不同视角看到的“共融之境”是如此不同。


俯视时,充满现代气息的平面布局涌动出勃勃生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衍化出无数可能性;正向而视时,水池中拔地而起的立柱好似由过去片段构成、破土而生的现代建筑,多组融合川西民风的瓦片装置点缀其中,似栖息于森林中的云团,也似历史的印记,更与成都远洋太古里建筑特色默契相融。


 
 
 

不同视角的“共融之境”


仰视时,立柱穿透瓦片云直指苍穹,充满向上而生的坚毅之力。在此, 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分界消散,共筑“大成之美”。


而在不同的时段,“共融之境”也呈现着多样化的视觉美感。夜幕降临之际的灯光秀“时间的印象”(Impression of Time),让观看者沉浸式地感受出万物的混沌、新生、繁荣的过程,时间的永恒之美在这一刻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


 
 

“共融之境”夜景


作为“大成之美 COLLECTIVE GREATNESS”秋季主题活动开篇之作,“共融之境”意在致敬自然的脉络、文化的共融、时间的美妙,探索城市中心公共空间营造的创造性表达,也是塑造城市文化,丰富城市精神图景的纽带。


 
 

“共融之境”夜景


作品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空间秩序,同时也塑造了全新的空间体验,并以开放的怀抱接纳每一位来到空间中的人,使得城市的艺术生活融入了日常中。


古与今、人文与自然在此交融。



 

“时外之境”(THE TEMPLE),

连接虚拟与现实的窗口

 


物理空间是有限的,但艺术和生活却没有界限,“大成之美COLLECTIVE GREATNESS”秋季主题活动期间, 全新线上体验空间——“时外之境”(THE TEMPLE)正式推出 ,并汇集来自新锐数字艺术家的创意力量,呈献首次线上艺术展览《包·容》,便是呈现了一种无边界的可能性。


 

“时外之境”序幕


第一次进入“时外之境”,很容易能联想到那些以艺术性和空间感著称的游戏,例如《风之旅人》《纪念碑谷》,在舒缓而轻柔的背景音乐下,观看者操作自身视角在“时外之境”中穿梭探索,犹如走入一座艺术的“殿堂”,短暂地脱离了现实的喧闹与繁琐。


“时外之境” 由四个子空间构成,各式元素以实验性的创新于此交融。步入空间前厅(LOBBY),首先浮现于眼前的静谧空间灵感源自开阔的成都远洋太古里漫广场,“照壁”、“屋檐”等设计元素营造出虚实结合之感,逆向上升或悬空的水滴,给人超脱时间维度的空间体验。


 

“时外之境”:前厅(LOBBY)


脚步靠近“照壁”,墙面逐渐裂变出多个入口,引领走向不同时间维度下三个二层空间:光之境(HOUSE OF LIGHT)——光是一切的开始,给予前进的指引;盛放花园(BLOSSOM GARDEN)——开启关于自然的艺术篇章,让人漫步于珊瑚状丛林中,感受蓬勃生命力;无限之塔(INFINITY TOWER)——关于想象力的引力场。


三个空间分别放置了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包容自我》、《包有乾坤》、《包“蓉”之都》,每个作品都从不同视角回应了此次线上艺术展览的主题——《包·容》, 以从整座城市的兼收并蓄,到成都人与文化的多样性,再至每个人内心的包容和接纳,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一步步解构出这座城市的“包·容”之美。


 
 
 

从上至下依次为:光之境、盛放花园、无限之塔


观看者在空间中搜寻便能发现艺术家留下的作品信息,但即便不阅读这些信息,作品与空间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体验引发观者的共鸣,每一次探索也许都有新的发现。


来自成都的艺术家张天天此次创作了“无限之塔”中的作品《包“蓉”之都》,在谈到对“时外之境”的理解时她说: “这是 一个部分内容基于现实又超出现实,突破物理空间界限的一种新空间。可以在这样的空间下做很多好玩有意思的事,拓宽视觉与精神的边界。”


在张天天看来,“时外之境”的交互性改变了大众的观看方式和体验方式,而《包“蓉”之都》正是顺应这样的方式,用抽象和数字化的表达,将成都元素恰当地融合进去。


 

张天天作品《包“蓉”之都》,gif截取自“时外之境”


最终,观看者穿过云层,越过天空,超越时间,然后发现此刻即是目的地,传达了 “当下是起点也是终点,此刻即是心之所向” 的哲思,这无疑是一场意犹未尽的线上之旅。


从线下到线上,“时外之境”是成都远洋太古里首次尝试将空间体验延伸到虚拟世界,这不仅回应了数字时代发展的先锋趋势,也是回归了成都远洋太古里“场所营造”的初衷,即 “突破时空的界限,以线上空间为品牌和艺术家们提供更多元的‘秀场’”


 
 

《包容自我》(上)与《包有乾坤》(下),gif截取自“时外之境”


显然,“时外之境”并非一次心血来潮的创意作品,而是一个将长期运营及充实,并极具超前性和未来感的多元数字空间。


这个以数字艺术打造的全新线上体验空间以实验、创新的方式演绎了成都远洋太古里的核心文化价值, 代表着无尽的想象、无穷的创意和无限可能的未来,也与线下体验空间的诸多元素一脉相承。


 

“大成之美”,

创造无边界的城市“纵伸感”

 


现在大家流行讲一句话:“活在当下。”其实,所谓“当下”从来不仅是此时此刻,而是集过往所有之“大成”,这便是“大成之美”。


成都远洋太古里打造“大成之美 COLLECTIVE GREATNESS”秋季主题活动正是 “希望通过用先锋的手法进行空间营造,以展现历史的遗迹、人类的过往是现在的根基也是未来的种子”


回望在成都的七年多历程便能看出,成都远洋太古里从未停止过对创新的追求, 并在艺术、文化、建筑、时尚等多样化的领域均有所建树。这一点,从与“时外之境”同期启幕的国际级博物馆展览“包里包外”中便能窥得一斑。

 
 

上: “包里包外”剪彩现场/ 左起:国家级非遗漆器大师尹利萍女士、成都远洋太古里总经理伍玉珊女士、国家级非遗蜀绣大师孟德芝女士;下:“包里包外”展览现场

“包里包外”由Lucia Savi博士策展,展出超过240件展品,检视包袋作为时尚文化遗产,从十六世纪至今跨越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各种形态与面貌。展览透过主题为 “功用与性能”(Function and Utility)、“地位与身份”(Status and Identity)和“设计与制作”(Design and Making)三个部分, 以前所未有的全面视角探索手袋这个标志性的时尚配饰。


从设计师品牌手袋、小型化妆盒到功能性背包,展现手袋的功能、身份象征和工艺,并探索全球各地人们一直以来对手袋的热爱和痴迷。手袋作为多面性的个人物品,不仅用于存放人们珍视的物品,也是向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 

   


   

“包里包外”展览现场,摄影:Simon?ZSDC


有人曾概括过学术研究的本质,就是在不同的领域将人类认知的边界拓宽一点点,那么, 成都远洋太古里所做的事,就是不断地将城市的边界拓宽一点点,塑造出了城市的“纵伸感”。


艺术家张天天便认为城市“纵伸感”的核心是“串联与容纳”,“将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环境、个体等要素很好地串联与融合、发展与创新起来,就是具有‘纵伸感’的城市。”


 

成都远洋太古里毗邻大慈寺,摄影:Simon?ZSDC


1500多年历史的大慈寺赋予了成都远洋太古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而他们从未浪费这份天赐的礼物,如 成都远洋太古里总经理伍玉珊女士所言:“历史与文化赋予城市公共空间蓬勃的生命力。” 那么,空间的使用者便应该将这种生命力发挥到极致。


自创立以来 成都远洋太古里着力创造和呈现一种历史文化和前沿商业的独特融合,并进一步将城市中心打造成为一个国际时尚和在地生活方式全面融合的重要场所。


今年,成都远洋太古里开启场内品牌全面升级,隆重呈现了众多品牌倾注来自全球的创意巧思、打破常规的前瞻实验并致敬在地文化和成都之美的独特店铺概念和空间体验, 将成都远洋太古里所营造的空间体验及现代时尚生活方式带向其新的高度 ,此次“大成之美 COLLECTIVE GREATNESS”的主题也与此巧妙呼应。


 
 

成都远洋太古里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Eva

撰稿:Eva

摄影:Simon?ZSDC或由成都远洋太古里提供

校对:洲洲

设计:阿吉?ZSDC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结构新鲜事

返回版块

2311 条内容 · 6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31个省市区绿色建筑的政策红利

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规定,建筑行业在4月1日开启强制碳排放计算。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部署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尤其在新建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中更加强调绿色建筑的占比。为了提高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优先评奖、信贷金融支持、减免城市配套费用等。下面是给大家整理了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绿色建筑补贴政策汇总,明确了我国多个省市区对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补贴额度和范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