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九部门联合发布: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

九部门联合发布: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

发布于:2022-11-08 15:09:08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加大节能、新能源、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参与力度,2025年前提交不少于30项国际标准提案。

来源:视觉中国

10 31 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林草局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提到,到 2025 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 2030 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 2060 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框架图;图源:《方案》


《方案》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健全计量服务体系。

在碳排放交易领域,《方案》提出要加快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加快制定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及重点排放行业应用指南,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标准,研究碳排放交易实施规范、交易机构和人员要求等标准。

10 27 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 10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加快推进新的履约周期相关工作,持续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同时要在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生态环境部表示正抓紧推动新履约周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相关配额分配方案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

碳清除标准为固碳、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提供支撑。《方案》提到要加快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 DAC )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研制。

这些负排放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必须的,但目前技术和标准还存在较多空白,因此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协同推进,尽快补齐短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在发布的政策解读中提到。

此外,《方案》提到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合格减排及抵销标准。丰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制定绿色能源消费相关核算、监测、评估等标准。

生态环境部同样在 10 27 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自 2017 年发改委发布公告称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等备案申请以来,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暂停五年。

《方案》还列举了九项重点工程和行动,分别是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开展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实施碳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开展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和开展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

其中提到,建立标准快速制定机制和渠道,按年度集中申报、集中立项,急需标准随时立项,标准制修订周期控制在 18 个月以内, 2023 年前完成 30 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在国际层面上,九部门表示要加大节能、新能源、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参与力度, 2025 年前提交不少于 30 项国际标准提案。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提到要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以及相关基础通用和重要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等工作。同时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人员与碳排放管理员的培训,提高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人才队伍的计量标准专业能力。

今年 5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筹建 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 ,这是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的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该计量中心建立了标准化碳计量实验室,具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森林草原碳汇量分析等能力。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66 条内容 · 6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王建国院士:青年一代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心

当今时代,信息瞬变,社会需要何种人才?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给出了他的答案。在他看来,青年一代要对科学前沿发展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心,做“T”型和“π”型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 王建国解释,“T”型人才指人要有一条垂直的专长主线,水平线的适应面则相对较宽。“π”型人才意味着要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是跨专业的知识,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有所成就。“没有宽阔的视野,很难有所创新和突破。”在他看来,大部分科学研究,尤其是前沿性的科学研究都涉及专业学科的交叉和问题渗透组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