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花山岩画是什么?

花山岩画是什么?

发布于:2022-11-04 14:56:04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以下文章来源于艺旅文化 ,作者艺旅文化 sherry


在纸张上写字,阅读纸质书籍,是今人习以为常的阅读、记录方式。


如果将时间往前回溯,在纸张出现以前,竹简、兽骨、泥板……都是常用的书写媒介。


图片

河南安阳殷墟甲骨 拍摄fùfu

但是,再早之前呢?


在那些人类尚未发明文字的时代,人们又是如何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的呢?


如果,你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的话,你一定有了答案。



而当开篇讲诉华夏文明的进程《画卷》缓缓铺开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广西左江流域的花山岩画!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岩画”类目的“中国唯一”,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无疑是世遗中最年轻的。与世界其他地区动辄上万年历史的岩画相比,它只有“短短的”两千多年历史。


图片

图源摄图网


但是,作为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花山岩画的意义,可丝毫不逊于其他的岩画。


花山岩画有什么特点?

高崖上的图像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创造?

历经两千多年为何色彩如今还能如此鲜活?

这些神秘的远古图像究竟在表达些什么?


图片

图源摄图网



01/ 什么是花山岩画?

鬼影重重,怪异、庄重而神圣


花山,壮语称“芭莱”,意为“有画之山”。地处的广西崇左市,古代长期远离传统中原文化区,在历史上属于南蛮之境。

图片
图源:摄图网

直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象郡,中原王朝这才将岭南纳入统治范围——但在此之前,生活在两广地区偏僻深山之中的部落民族,已逐渐发展出迥然不同的灿烂文明。

“芭莱”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宽大、平整、垂直的石壁是天然的画板。花山岩画,就出现在左江及明江两岸的三角形断崖面上。

图片
宁明花山岩画局部 图源:崇左市文物管理中心

据统计,此处共有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岩画。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以“高、险、奇”著称,从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片
花山 图源文旅中国

花山岩画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但是大约在宋代时,花山岩画才被外人发现,最早的文字记录见宋人李石《续博物志》卷八中:二广深溪谷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

对于宋人而言,高大陡峭崖壁上的赭红色岩画,如同鬼影;即使是到了现代,当我们实地置身花山岩画前,依然直接可以感受到那种俯临而来的强大气息,怪异、庄重又神圣。


02/ 百变的花山岩画

石壁鬼影还是奇葩艺术?


0 1 . 神 秘 的 蛙 人

图片
花山岩画之人物画像 图源摄图网

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分开成屈蹲,远远望去如同一只青蛙——这是左江花山岩画上数量最多的图像,占全部图像的85.5%。

这些人物形象多采用色块平涂法,没有五官、服饰等细节描绘,难以分辨其人物是正面或背面,犹如仅画了影子,只能分辨为正身或侧身。故人物动作大多为举手蹲足,仿佛在跳舞。所以也有人形象地称为“蛙人”。

图片

为何人要cosplay青蛙呢?

这或许是因为,地处岭南的广西,四季炎热,蛙类十分常见,并且因其繁殖能力极强而被神化。这一点对于蒙昧时代的先人而言,希冀通过形式上的模仿,达到与蛙神在精神层面上的沟通。至今,蛙神崇拜仍是广西壮族的古老传统。


0 2 . 原 始 崇 拜 的 影 子 :动 物

花山岩画的动物图像主要两类:四足类动物和鸟类,均与原始崇拜有关。

图片
花山岩画中的犬类画像

四足类动物,其绘画方法同人物图像一样,皆以色块平涂法绘成,犹如影子。画像皆小三角形头,多数头上有双小耳,粗短颈,长身躯,长四肢,有尾巴,或作奔跑状,或作站立状,据研究应为犬类。

犬类经过千万年的驯化,到了春秋战国,早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忠实伙伴,可以猜测,在早期文明社会中,狗的数量愈多,该部落的生活愈稳定。


0 3 . 圆 形 的 太 阳 纹 与 铜 鼓 纹

多数岩画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圆形图像,这些单环形或多环形,部分中心还有芒星或外部有吊耳,都似乎作为装饰,分布在岩面各处,无规律。

图片
图源摄图网

据研究,圆圈形图像,可能是表示太阳,与崇拜太阳之俗有关;而内带芒星的圆形图像,应是铜鼓,这与实际考古出土的铜鼓高度一致。

图片
▲广西铜鼓甲型Ⅴ式44号拓本。引自洪声:《广西古代铜鼓研究》,《考古学报》,1974年01期,第50页.


0 4 . 兵 器 等 器 物 图 

图片

图片

▲左花山岩画中的羊角钮钟 
西汉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左江花山岩画上还有羊角钮钟、扁茎短剑、环首刀等器物图像,主要为佩挂于人物画像腰间或持于手中的刀或剑。朴素的绘画技巧,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器物的外型,与考古出土文物一比较,发现千年前的画家完全抓住了特点。

图片
▲左花山岩画中的扁茎短剑
广西出土的花山扁茎短剑


03/ 神秘的赭红

两千多年的鲜活色彩


左江花山岩画图像皆为赭红,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淋日晒,至今许多画像依旧鲜艳如新;而岩石本身就不易着色,效果还如此令人称奇,使得各个领域都对这神秘的颜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片

20世纪80年代,经中国文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西化工研究所等多单位合作分析,花山岩画使用的历久千年而不掉色的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Fe2O3) , 俗称铁红;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出,颜料中的粘合剂, 属于动物蛋白质,即将动物乳汁、血液、皮胶混合调制。

到了90年代,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 对花山岩画颜料粘合剂应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分析结果表明, 颜料粘合剂采用的是新鲜植物树液, 经过漫长的变化, 树液中的松柏醇转变成为木质素,由于木质素不溶于水, 使得岩画能够保存至今。

无论是动物蛋白粘合剂,还是植物性粘合剂,都可以看出创作者有着极高的智慧。

图片

那么这样有着怪才般的审美、蓬勃的创作力与超越时代的科学意识的艺术家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够在如此偏远的山水之间留下海量旷世巨作?又是为什么要留下这些独树一帜的画像呢?


04/ 谁创造了花山岩画

骆越先民,蛮夷还是文明?


"悬崖峭壁费登攀,泼墨涂朱更觉难"。

今天的左江两畔,山清水秀,壮族同胞安祥的生活在这块土地,饱衣足食。当先进的轮船穿梭在崖壁两侧。另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岩画,是如何画上去的?

图片
图源新华网

看这峭壁天成,攀爬的话,没有裂隙和石缝,爬不上去;

从上面吊绳子的话,山崖是向河面倾斜的,因为倾角也靠不近崖壁;

还有一水涨船高之说,难道先民的智慧真能预料到洪水的来临时间和恰到好处的位置?

再说攀梯搭架,但2000多年前,40多米高的架子如何搭?再加上它的绘制方法、绘画工具、绘画风格等等,现已是解不开、猜不透的千古之谜。

图片
▲远眺高崖上的赭红色花山图像

但可以肯定的是,约在战国前后时期,广西地区众多小部落逐渐被两大方国合并——其中就包括西瓯、骆越。

在此区域繁衍生息的骆越先民,有意识地在这江水转弯处,特地精选这面江倾斜、长约220米,高40余米,雨淋不着、立面平整的巨幅“黑板”,并耗费百年精力来完成这样的系统性巨作,显然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手涂鸦,而是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目的:

也许是让观者心生敬畏,也许是宣扬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利,也许是让岩画千古流传...

图片
▲古之百越,左下角的位置是骆越人生活的大体区域

《淮南子·人间训》载曰:“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这说明越人宁可遁入丛林与野兽相处,也不肯被秦军俘虏,秦军付出“伏尸流血数十万”的代价才能统一广西。

——勇敢、坚毅,是骆越人的族群特点。

除了战争上的勇猛,在艺术创作上,骆越先民也展现出不俗的探索精神。经过考古专家的分析,骆越人创作花山岩画,是通过搭建、攀援、垂藤、浮船等办法接近岩壁平涂作画。能够在垂直高差数百米的峭崖上,绘画如此多的画像,对于拥有现代工具的我们来说都是极其浩大的工程,无法想象骆越先民之勇气。

图片

——勤劳、智慧,又是骆越人的又一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国家,而中国南方的越人极有可能最早发明水稻。植物基因组学与遗传学家韩斌教授,被誉为破译水稻“基因天书”第一人,根据韩博士的课题组的科研成果可知:八千多年前,生活在广西的珠江流域的人类祖先,最早开始了人工栽培水稻,把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不仅在劳动上拥有智慧,骆越人的精神世界也极其丰富。关于花山岩画的“蛙人群舞”,有人认为是祭祀蛙神,有人认为是凯旋庆功, 有人认为是喜迎丰收,还有说法是操练或出猎……专家说法不一, 至今没有定论。但无论是哪种假说,都能看出骆越人运用集体典礼与肢体语言来具象化内心情感。

图片
图源广西民族博物馆

花山岩画鲜艳的赭红也是骆越人智慧外化之一。

首先是将氧化铁与动物或植物粘合剂相调配,形成极其稳定的颜料。更为重要的是,骆越人通过红色来绘画,表现出民族的精神崇拜。

全世界范围内,原始人类部落偏好红色,因为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象征着生命与死亡。红色还象征着火,而火可以取暖、驱逐野兽、灼烤食材,是温暖、安全与食物的化身,骆越后裔,如壮、侗等民族至今仍有崇拜火神的习俗。

图片
广西梯田里的火把节

因此,骆越人将红色与血、火相联系,视红色为生命与活力的象征,产生对红色的信仰与崇拜。在骆越地区的出土的墓葬中,如广西南宁地区贝丘遗址、桂林甑皮岩遗址,均有发现在人的尸骨附近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05/ 尾 声

骆越文明的千古遗音


明代徐霞客当年曾游历左江流域,在扶绥、崇左、大新一带探测地貌,搜奇揽胜,对左江的壮美景象赞叹不已:

“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无此石之奇;虽连峰夹嶂,远不累三峡,溱泊一处,促不及武彝,而疏密宛转,在仲伯间。至其一派玲珑通漏,别出一番艳巧,足夺二山之席矣!”

左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乃南越灵秀汇聚之地,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还有人类艺术装作的结晶,更为可贵。

图片
图源花山岩画景区

左江花山岩画通过独特的图像,为已消逝的神秘骆越文明提供了明确的历史证据,保存了中国早期人类农业生产、精神信仰等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壮族的文化发展历程增添了意义深厚的一笔。


知识点:花山岩画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2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的飞檐 是什么?

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形制上、艺术、文化上 具有悠久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内涵 在传统建筑中 一些关键的组成部分 还承载了共同的精神和文化内核   “如跂斯翼,如翚斯飞” 飞檐,作为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 被梁思成先生誉为“建筑物之冠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