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你需要知道的建筑工程知识点!

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你需要知道的建筑工程知识点!

发布于:2022-11-04 13:44:04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一、地震的震级及烈度

我国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一般来说,M<2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一般地说,距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烈度就愈小;反之,距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此外,地震烈度还与地震大小、震源深浅、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二、抗震设防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我国抗震设防规范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会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三、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件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
(3)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03ZG003多层高结构抗震构造

多种类型结构抗震加固构造大样图纸

知识点: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8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探讨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苏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