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的建筑特点。苗寨,即苗族人居住的村寨。苗族素来聚族而居,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杂居。
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苗族人经过几次大迁徒,最终到达了位于西南部的贵州,并扎下了根,创造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贵州是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集中了全国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超过一千户苗族同胞居住在一起,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而成,因此被称为“千户苗寨”。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这里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2006年,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建筑以木质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层层吊脚楼依山势而建。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
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西江苗族吊脚楼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
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说起苗族文化,就不得不提与湘绣、蜀绣、苏绣并列的苗绣。苗绣以其色彩鲜明、造型夸张、构图自然、万物共存的特点,彰显着苗人的艺术魅力和勤劳智慧的品质。
苗族服饰不仅反映着本民族文化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现状,更承载着民族文化继承发扬的重任。此外,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也具有极高水平。
西江苗寨的苗年节、吃新节、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苗族过苗年的喜庆方式便是“长桌宴”,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礼仪,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一长条,排上数百米,桌上摆着腊肉、酸菜、酸汤鱼等苗家特色菜肴。
“牯藏节”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着盛装,跳芦笙舞等,并邀亲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个“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民族。苗族古歌演唱,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能就此传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苗族飞歌,其音调高昂,气势雄浑,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
遇到特别活动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现,还是能够看到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芦笙舞是苗族一种流行最广的舞蹈,集舞蹈、杂技、体育、音乐为一体。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在这里,农耕、节日、银饰、服饰、饮食、歌舞等民风民俗世代相传,被中外学家和民俗学者誉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有“中国苗都”的美誉。
知识点:西江千户苗寨的建筑特色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6人已点赞
分享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28.72 万条内容 · 41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感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举报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的建筑特点。苗寨,即苗族人居住的村寨。苗族素来聚族而居,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杂居。
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苗族人经过几次大迁徒,最终到达了位于西南部的贵州,并扎下了根,创造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贵州是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集中了全国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