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地下室设计 \ 地下室结构、弧形梁

地下室结构、弧形梁

发布于:2022-10-25 14:15:25 来自:建筑结构/地下室设计 [复制转发]

1.在确定结构抗震等级,地震分组(甲乙丙丁),结构层数后,在建模之前,含地下室的框架结构要进行抗浮验算(【地规5.4.3)

图片

①查看地勘报告的抗浮设防水位,用来确定地下水的水深,抗浮设防水位给的是绝对高程,他的±0标高是黄海海面,而不是建筑室内地坪标高(这是相对高程),建筑室内地坪±0标高也对应一个绝对高程。例如:建筑室内地坪±0标高=9.8m,抗浮设防水位=8m,那么地下水位换算成相对标高则是-1.8m

②有地下室的框架结构,基础底板肯定是筏板基础,用来隔离地下水,估算阶段取板厚一般400mm左右。看建筑剖面图,确定筏板板底标高,减去地下水位标高,得到地下水位水头。例如地下水位水头为6m,那么上浮力ρgh=60kN/m2

③抗浮力只计入恒载,每层的单位面积重力可以取10 kN/m2,地下室可以取15 kN/m2(地下室外一圈都有250mm厚的墙体),筏板的自重。例都按10来说,60的浮力,筏板取400mm厚,25*0.4=10,则需要5层。

图片

④抗浮不满足,抗浮措施:①抗拔桩、抗拔锚杆②覆土压重(适用于1m左右,简单易操作),把筏板再做深一点,使筏板上部乘一些土,利用土重度比水重度大,来抗浮,要保证土的压实系数在0.97就能保证土重度至少18kN/m3

例如:建筑物4层,筏板取400mm厚,25*0.4=10,抗浮力50,地下水位水头为6m,浮力60,不足以抗浮。采用覆土压重,筏板降标高,设筏板板底降的高度为x,

图片                      

解出x即为降板高度。

⑤关于降水

对于多层有地下室的结构在施工时,要用井点降水法进行降水。可以在总说明中写:待主楼楼顶施工完毕,地下室的覆土全部填实并且压实系数>0.97,施工完之后方可停止降水。如果过早停止降水,筏板和抗拔桩会被地下水冲裂,问题很大。对于高层,通过上述计算,待自重能够抵抗浮力之后方可停止降水,例如6层后能抵抗,总说明就写个8-9层。


2.后浇带与伸缩缝

伸缩后浇带:根据【混规8.1.1】,一般房屋长度大于35m,设置伸缩后浇带,从基础断开直至屋面。一般不做伸缩缝。一般取在结构中间处,框架结构取跨度的1/3(这处剪力和弯矩都不大),800mm宽。

沉降后浇带:一般建筑物两个相邻部位基础不一样或沉降差较大,则设置沉降后浇带,从基础断开直至屋面。例如:门头与建筑物主体、高层剪力墙与地下车库

图片


3.建筑防水设计规范:地下室墙厚至少250mm,规范规定与土接触的构件尺寸或板厚至少250mm,防水要求,有的设计院认为施工质量好能防水,板厚按【高规3.6.3】来取160mm。地下室顶板活荷载输4~5 kN/m2,主要是考虑施工堆载,就不按房间功能来确定了。只有一层地下室,一般把嵌固端设置在基础顶,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4.弧形梁

对于弧形的墙,综合考虑布置方案,布置弧形梁,或者布置普通梁悬挑板,还要根据柱子是否做悬挑梁,做法灵活,要综合考虑。

图片

图片

①对于这个结构,左右两边做弧形框架梁(左侧为3跨框架梁两端悬挑,右侧有楼梯故做一跨悬挑梁),上下用横向次梁做悬挑板,悬挑梁与次梁相连,十字梁做相同截面,互为支座。

②左右侧弧形框架梁,两端的悬挑部分,PKPM在计算中把他认定是悬挑梁,计算结果符合悬挑梁的设计,可以按悬挑梁来配上部钢筋,下部钢筋按PKPM结果配筋偏小(防止开裂内力重分布),可以对下部计算结果×1.3的增大系数配筋;做保守一点,可以在悬挑梁两端点铰接来配下部钢筋。

图片

③次梁配筋。与次梁交界处,做十字梁互为支座,梁截面相同。交界处的传力很复杂,会根据悬挑梁和次梁的刚度不同,弯矩图就不一样。有的次梁为正弯矩,有的为负弯矩,故在配筋时要谨慎,上下钢筋都要配。

图片

图片

④弧形梁的定位:圆心及半径确定弧形梁位置,并且圆心位置要与轴线发生关系。

图片

⑤弧形梁:受扭能力差,所以PKPM中不考虑弧形梁扭矩折减,点不上铰接。一般箍筋全长加密。

⑥弧形梁的锚固:满足框架梁锚入框架柱的锚固要求,一般锚入400mm问题不大。

图片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某住宅楼地下室顶板梁板结构配筋图

地下室车道(弧形)和自行车道结构图纸


知识点:地下室结构、弧形梁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下室设计

返回版块

4.68 万条内容 · 3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泵房地下室噪音传到2楼。请求大家给予意见谢谢

具体看图片。产生的共振到二楼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