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咸潮入侵会让上海停水?别担心!我们的水环境,靠这些建筑来保障

咸潮入侵会让上海停水?别担心!我们的水环境,靠这些建筑来保障

发布于:2022-10-25 09:18:25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前些日子, “上海停水”的相关话题 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上海囤水”一时成为热词,引发了大家的担忧。 

 

人们之所以担心上海供水出现问题,是因为长江口近期出现咸潮。

 

据上海水务部门监测,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取水口自9月5日22时起、陈行水库取水口自9月14日16时起出现数次咸潮入侵。受其影响,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均已择时关闭取水口, 两大水库取水困难,这对上海供水影响巨大。

 

 

(图源:pixabay)

 

咸潮入侵,是河海交界处存在的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海平面上升、干旱导致的上游来水减少、河道下切、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等因素均是咸潮加剧的主要原因。

 

面对咸潮问题,如何应对?

 

一是“上补”,调度流域上游水库向下游补水;二是“中蓄”,充分挖掘城市水厂、水库的取蓄水与调度能力;三是“下阻”,利用河口建闸、前坝等工程措施,实现河口区阻咸。

 

人们通过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来兴利灌溉、防洪防涝、改良水质、输配水、处理污水……是它们一直在默默保护着我们的水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个与水有关的建筑景观。

 

 

01

上海杨树浦水厂:活在当下的百年工业遗迹

 

上海杨树浦水厂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怀德路201弄,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初,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

 

 

1900年明信片上的杨树浦水厂(图源: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上海杨树浦水厂的前身由英国建筑师哈特设计,采用了传统的 西方古典哥特式风格 ,砖混结构,墙主体部分采用清水砖墙砌筑,门窗框及腰线、顶部等部位嵌入红砖装饰,门窗洞口上部为欧式建筑传统的马蹄拱、尖拱样式,门楣、窗楣又饰以传统的白色凸出欧式线条。水厂大门两侧对称各布置一座两层的八角城楼, 使水厂的整体风格看上去像是一座哥特古堡。

 

在后来的改扩建工程中,水厂同样延续了这种建筑风格和色彩,这座“城堡”,跨越百余年却仍旧给人美的感受,也一直为上海人民供应着清澈的自来水。

 

 

(图源: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今天的上海杨浦水厂,规划从整体层面考虑水厂历史建筑在结构和景观序列上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在保证必要的供水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体现集 市政、教育、旅游、休闲和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 的复合性特征,创造更加宜人的园区景观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各项功能服务。

 

2022年5月,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包括新建84万立方米/日的深度处理系统和排泥水处理系统,并在保护厂区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工程定了“水质保证、环境保护、运营保障、文物保全”的“四保”方针,届时,杨浦、虹口、静安、普陀、宝山等五区 近300万市民将喝上品质更高、口感更佳的饮用水。

 

 

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效果图(图源:上海城投水务集团)

 

 

02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为城市增添一池绿水

 

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城市污水再利用率,越来越多的城市再生水厂应运而生。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 ,是亚洲 规模 最大的再生水厂,也是目前已运行的拥有最大的全地下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厂。

 

 

槐房再生水厂整体鸟瞰(图源: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所在区域位于北京南郊永定河冲积扇,据《大清会典》记载,“南苑之水出团河、一亩泉,潴为五海”,在明清时期,这里是一片自然的生态湿地,但随着时代变迁,昔日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设计和建设者们汲取了地域文化,利用水厂的再生水,结合当地气候及雨洪调蓄,排除各种困难和挑战,独具匠心的在这座亚洲最大的地下再生水厂之上 建成了一座屋顶湿地公园。

 

 

  湿地湖区景观(图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湿地湖区景观(图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湿地公园直接利用水厂再生水,创造出供周边居民游憩观赏的场所。在建造技艺方面,克服屋面尺度大、荷载受限、排水 困难 等问题,充分结合地下建筑工艺需求,利用 创新性轻质材料、装配式构件、高效排水、多重防水 等措施。在生态方面,项目在蓄水、净水的同时实现了区域物种多样性,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湿地湖区景观(图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03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一幅山水长卷

 

长江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成功地研究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难题, 拥有十项“世界之最” ,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大壮举。

 

 

(图源:百度百科)

 

三峡大坝也是我国第一项专门进行涉水建筑景观化设计的大型项目,设计前期阶段规划了三个主题景区:以大坝为中心的主游览区、近坝景观旅游带和水上项目体验区,设置了坛子岭、截流纪念公园、九畹溪漂流、屈原故里纪念园等重要的景观节点,向游客充分展示了长江文化、三峡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魅力。

 

 

(图源:pixabay)

 

三峡工程竣工后,重庆市、湖北省原本埋藏在深山中的神奇俊秀的美妙风光崭露头角,三峡的建设让长达650千米的天堑变为宽阔的水域, 形成了11处湖泊、14座岛屿,37处湍流等人造自然景观 ,犹如一幅山水长卷,波澜壮阔,在祖国的大地上舒展开来。

 

 

04

纽顿溪污水处理厂:可以饱览城市全景的都市霓虹

 

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 纽顿溪污水处理厂 (Newtown Creek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是工业建筑成为旅游地标的典范设计,每当夜色降临,这里便成为如霓虹般闪烁的地标。

 

 

(图源:ennead architects LLP)

 

纽顿溪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规划采用了 “零部件套组”式框架: 建筑结构与系统采用了包括不锈钢、釉面瓷瓦、釉面砖和玻璃等一系列高耐性和耐腐蚀性材料构成,通过色彩、形态与材料的融合拼接,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呈现出极高的建筑美感。

 

 

(图源:ennead architects LLP)

 

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呈现为八个充满科技感的“洋葱蛋”,之间由引人注目的绿色琉璃透明长廊连接各个功能分区,透明长廊成为颇受游客们青睐的打卡点, 甚至成为每年情人节热门求婚场所之一。

 

 

  (图源:ennead architects LLP)

 

  (图源:ennead architects LLP)

 

 

05

悉尼公园水资源再利用项目:垃圾填埋场的华丽转身

 

精心设计的公园、自然湿地和蓄水池都可以帮助过滤雨水,处理污水。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千年大旱,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此次事件以来,悉尼市政府决定未雨绸缪,力图通过 建立雨水花园、植被系统、雨水循环系统等设施 来降低干旱的影响, 悉尼公园水资源再利用项目便是其中的代表。

 

现在,从卫星地图上俯瞰,悉尼公园呈现出一片健康的绿色,但这里并不是天然的丛林和湿地,在 19-20世纪,这里有大量民营制砖厂,1970年砖厂停止运营后,这片区域一直都是垃圾填埋场。

 

 

  (图源:Turf Design Studio)

 

现在的悉尼公园,是由各种项目交错形成的一个丰富的生态体系,这其中有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由几片湿地构成的生物多样化系统、艺术性水景观、公共活动设施等,它们与这片区域原来的地貌相互融合共生。

 

 

(图源:Turf Design Studio)

 

此由Turf工作室主导设计的悉尼公园中的水循环回收项目,与公园紧密结合在一起, 暴雨积水通过地下管道被收集起来 ,经过污染物过滤、生物降解等过程,变成清洁的水源流向公园的各个地方。位于公园中央的几片相连的生态降解湿地每年能够为公园收集、 净化相当于34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大小的水量 ,还可以提升当地的水质,通过对水的循环再利用,起到节约用水的功效。

 

 

(图源:Turf Design Studio)

 

 

06

波特兰环保局:污水处理示范建筑

 

单体建筑,也可以为污水处理出力。接下来介绍的这座建筑,便是让建筑拥有污水处理功能的设计典范。

 

该建筑是波特兰环保局的一部分,包括办公场所、接待区和公共会议室。这里不仅容纳污水处理工程部门, 而且具有虚拟教育体验的功能。

 

 

(图源:Skylab,摄影师:Jeremy Bittermann)

 

这座建筑之所以能处理污水,秘诀在于 七个折叠式的现浇混凝土屋顶 ,其可以引导雨水沿着坡道向采集系统汇聚,使其最终流入哥伦比亚河。

 

 

(图源:Skylab,摄影师:Jeremy Bittermann)

 

建筑北面透明的立面朝向半围合的中心公共区域以及周围的景观,镜面玻璃反射并折射公共区域的光线,使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

 

 

(图源:Skylab,摄影师:Jeremy Bittermann)

 

 

结语

 

 

(图源:pixabay)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水始终是世界万物的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兴水利、除水害农户经济社会各种产业之命脉,又是定国安邦之大事。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设计正在指向建筑与规划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绿色,消耗更少的能源,更亲近也更友好,也充分展示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上海水源地咸潮入侵:咸潮是什么?如何应对》(财新网,作者:张兰太)

《巨型屋顶上的湿地天堂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湿地公园》(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高峡出平湖”,世纪梦想成现实 “建”证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三峡工程”建设》(《建筑时报》)

《不被传统定义 | 基建设施摇身成为都市霓虹:纽顿溪污水处理厂》(公众号:ennead)

《悉尼公园水资源再利用项目》(《景观设计学》2017年第1期)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8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万吨“双幅转体桥”逆转79°华丽“转身” 成功跨越沪蓉铁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