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脱毒苗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株的分生组织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以对花卉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来繁殖苗木,防止亲代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病毒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观赏植物及其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观赏植物多采用营养繁殖,如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时,病毒(及类病毒)则通过营养体及刀具、土壤传递给后代, 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传播与积累,导致病毒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观赏植物的病毒已多达100多种,并且逐年有新增病毒的报道。观赏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表现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风信子等的鳞茎、球茎与宿根类的严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观赏价值,严重者甚至导致某些品种的灭绝,严重制约观赏植物生产的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少带毒。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分布不均匀,其数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越靠近茎尖顶端的区域,病毒的浓度也越低。分生区域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因此生长点含有病毒的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果有很大影响,茎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时不易成活,过大则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病毒在茎尖培养时切取的茎尖大小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切取0.2至0.5毫米带1至2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培养即可。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知识点:组培技术:植物组培脱毒对花卉的影响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绿化养护
返回版块3.99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组培技术:遇到污染如何处理组培室常见污染源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户外风大,菌类进屋机会多。有风就有沙,有沙就有尘,有尘就有菌,菌尘共存,这是菌类进屋的主要原因之一。 (2)屋内太潮,菌类繁衍多。需保持室内空气干燥,如使用空调“除湿”功能,也可减少真菌生长繁殖。 (3)人员带菌多。在整个操作室内,人员可说是最大的带菌者,不管在毛发或是衣服等地方,都隐藏着数不清的菌类。在进入操作室前,最好能对作业人员进行清洁处理,比如换上干净的白大褂,换上实验室的鞋,衣服鞋每星期洗一次,上超净台前手要用肥皂清洗两遍,接种前手再用酒精擦拭一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