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而言,出于建筑美观、结构稳定考虑,合格的砖墙砌筑时需要上下交替错缝。单块砖的尺寸,需要遵循以下关系:2块砖顶宽度+垂直灰缝=1块砖长。不同的砌法在端部需要有3/4(也称七分头或八分砖)、半砖或1/4的找砖收头,当出现窗洞门洞时,亦遵循此项规则。
一丁一顺砖墙砌法(摘自《砖砌工冬训技术教材》
不同墙厚的门窗洞的收头砌法(摘自《建筑构造学》1936年)
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砌法,砖墙的长度、洞口的宽度,均与砖的皮数、单块砖的尺寸呈线性关系,密不可分。选用不同尺寸的砖,意味着需要采用该种类砖块尺寸对应的长度模数来设置墙体的长度、洞口的宽度、高度等尺寸,否则无法保证砌筑墙体的收头完整与美观。
法式砌法拐角处的拆解图(摘自《实用砖工程详图》)
譬如常见的标准砖(长240*宽115*厚53),其尺寸与公制建筑模数能够很好地契合。以水平灰缝9.5mm、垂直灰缝10mm为基准,恰好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4块顺砖+4条垂直灰缝 = 1米;
8块顶砖+8条垂直灰缝= 1米;
16块砖厚度+16条水平灰缝=1米;
简单而言,设计时只要确保砖墙长度为整数米即可确保砌筑出的砖墙的完整美观,大大方便了建筑设计时的尺寸设计。
若更精细而论,设计时对砖墙长度的确定,实际是以“砖顶面尺寸+灰缝“为基本模数的。假设砖的顶宽度为a,缝宽为b,砖墙需要以X块丁砖砌而成,则其长度或砖墙上的洞口宽度遵循如下关系:
(1) 砖墙在两端终止或皆为阳角, 长度=X*(a+b)-b
(2) 砖墙一端终止(或阳角),一端与他墙相接 长度= X*(a+b)
(3) 砖墙砌于梁墙之间或砖墙上的洞口 长度= X*(a+b)+b
1936年出版的《建筑构造学》(唐英、王寿宝)一书中,对此有详细论述,可供我们更好理解这层关系:文中以250*120*50砖,10厚灰缝为例,以厘米为单位,a=12,b=1。对于不同的砖墙交接情况所对应的尺寸,对应前述的三种情况,给出了如下图例解析:
三种情况砖墙的尺寸设计范例(摘自《建筑构造学》1936年)
同时对于不同顶数的砖墙长度给出的详细的表格以方便设计时查询使用。
三种情况砖墙的尺寸查询表(摘自《建筑构造学》1936年)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当年的建筑师们在设计砖砌建筑,尤其是清水砖墙建筑时,实际上是以墙面外皮长度或内皮长度+墙厚的尺寸来控制整体建筑尺寸,而非如今常用的以墙心轴线为基准。这一控制逻辑在大量的历史图纸上也可以得到印证。设计图纸上所标注的尺寸,实际上反映了砖的皮数。而不同的砖的砌筑方式,则是在这一底层逻辑之上,基于技术、美学、经济、地域性等因素的选择。
建筑平面范例(摘自《建筑构造学》1936年)
从单块砖的尺寸出发理解砖墙砌筑的底层逻辑,能够指导我们在对近现代砖砌历史建筑的修缮中更加重视、保存砖砌技术所传达的信息,有助于对历史建筑的原真性进行更好的保留。
-- END --
知识点:建筑模数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规范
返回版块34.6 万条内容 · 50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