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因其良好的抗压强度,作为结构材料所形成的结构体系,主要是以墙承重结构体系、拱式结构等受压为主的结构体系,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产生之前,它也曾作为薄壳空间结构的结构材料。砖可以构成墙体、柱子、基础等受压构件,砖也可以砌成拱作为过梁,叠涩成穹顶作为屋面构件。砖因为与石材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二者的连接方法也有相通之处。
砖的结构体系及构件形式
1:叠砌
砖的叠砌方法可以根据砖的排列形式的不同,分为叠垒、叠涩和起拱。叠垒是指砖与砖之间没有粘结材料,靠重力使其叠垒成整体,叠垒相对于叠涩砖块是没有出挑的,砖块主要受到的是压力(如图1)。叠涩是以砖层层出跳的方式连接成整体,构成建筑的顶,或形成出挑等(如图1)。在受力上,叠涩结构的砖块不但受压力,还受剪力,它的受力不如拱顶合理。但是施工上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所需要的砖的规格也少。起拱与叠涩的区别是叠涩方法形成的砖缝是水平的,而起拱方法形成的砖缝与水平面是成角度的,即砖层层斜砌向中央收拢而成(如图1)。
图1:砖的叠砌形式(作者自绘)
2:用粘结材料连接——浆砌
砖的浆砌是指砖块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排列与砂浆粘结连接成一个整体。砂浆是形成砌体的粘结材料,它能将块材胶结而形成一个整体。砌块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砌体的外观特点,排列方式可分有全顺式、上下皮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式、每皮丁顺相间式、三三一式、两平一侧式等(如图2)。
图2
在应用浆砌方法时,砖的排列形式和叠砌方法一样,可以分为浆砌叠垒、浆砌叠涩和浆砌起拱,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有无粘结材料。砖的起拱在砖砌过梁中应用广泛。砖的起拱过梁形式可分为平拱、弧拱和半圆拱(图3)。砖砌平拱砖过梁是将砖侧砌而成,灰缝上宽下窄,使侧砖向两边倾斜,相互挤压形成拱的作用,两端下部伸入墙内 20-30mm,中部起拱高度约为跨度的1/50,用于非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处,洞口宽度小于1.2m。弧拱和半圆拱的矢高都是半砖的倍数,灰缝为梯形,拱跨中的砖的数目是奇数。
图3:砖过梁的拱的形式
在起拱的基础上,砖拱进一步进化形成了筒拱形式的结构(图4)。有了粘结材料以后,筒拱多由并列砌法转变成纵联砌法。并列式砌法砌筑方便,但券与券之间联系差,故拱的整体性不强。纵联砌法比并列式砌法形成的结构整体性强,弧度规整,牢固度大。浆砌起拱方法最突出的运用就是无梁殿的建设。
图4:筒拱的形式
两个筒拱十字交叉形成了新的结构——拱壳。在我国的西汉末期出现了砖拱壳结构。方形平面的拱壳砌筑方法有两种,对角线接缝砌筑(如图5)和十字形拱壳砌筑方法(如图5)。
图5:拱壳的连接形式
砖砌穹顶在早期伊朗的陵墓中广泛采用。中亚和波斯的建筑几乎全都是砖砌的,长期使用砖块,发展了多种多样的砌砖方法,利用不同的砌法,形成墙面上多变的图案。
3:配筋砌筑
配筋砌体是在砌体中配置钢筋或钢筋混凝土的砌体,我国采用的配筋砌体分为网状配筋砌体以及组合砖砌体。网状配筋砌体是在砌体的水平灰缝内配置钢筋网构成网状配筋砖砌体(如图6)。网状配筋砖砌体是在烧结普通砖砌体的水平灰缝中放置钢筋网,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大于五皮砖高,且不应大于400mm。组合砖砌体包括砖砌体加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如图6)以及由砖砌体辅助以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砌体这两种组合形式(如图6)。
图6:配筋砌体
4:榫卯连接
砖的榫卯连接出现的年代较早,在汉代出土的地下砖墓中较为多见。汉代砖作中粘结材料质量较差,应用榫卯连接方法的企口和楔形砖(如图7)能大大加强砖块之间的拉结,使结构更加可靠。
图7:企口砖和楔形砖及应用
文章来源:《连接的技术研究》--于文砚,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点:砖作为结构构件时的连接方法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7.65 万条内容 · 18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古建筑木结构之榫卯连接节点类型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各个构件之间一般采用榫卯连接,巧妙的榫卯连接方式不用一钉一铁,独树一帜,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性。所谓“卯”,是指在木构件上挖出的洞眼,而“榫”则是在木构件上留下的准备插入“卯”的端头。榫卯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在构件上开卯作榫,让几个构件咬合起来,通过限制各个单独的构件在某些方向的自由度,使若干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且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结构体。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