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设老年宜居环境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持续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前提。研究从老年人群体需要的环境支持出发,探讨了环境设计的目标群体、核心价值和技术策略,回顾了国内外适老化环境建设的相关经验,重点剖析了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包容性设计等设计理念的内涵。研究发现,在环境适老化建设的全球性探索中,设计思想的总体逻辑呈现出从笼统的整体到特殊的群体,再从特殊的群体到兼顾特殊性的整体的回归。这一回归包含着从支持人体机能到促进社会、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助于老年宜居环境有机融入城市建设与更新的整体目标,将为我国老年宜居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关键词: 建成环境;适老化;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包容性设计
在线阅读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6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8.7%,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同比上升了5.4个百分点,呈现出老龄化进程加速、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的总体特征。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加约1 000万人,总量将突破3亿人。根据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战略,当前和未来我国城乡建成环境的适老化水平将面临严峻考验。
1 老年人需要的环境支持
处于不同能力水平和生命阶段的人对环境存在不同的需求。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衰退,在自身能力下降的过程中对外部环境支援的依赖程度增加。身体机能的衰退包括感知、认知、运动等能力的衰退和急慢性疾病的高发,在日常生活中相应地表现为反应迟缓、行动不便、操作不当和突发情况增加等现象,这对环境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根据环境压力模型(Environment Press Model)理论,压力(Press)来自环境因素导致的需求强度(Environment Demands)与个体能力(Competence)之间的落差。 [1] 建成环境的适宜性表现即为两者的协调(P-E Fit)或失调(P-E Misfit)。如图1所示,在环境压力理论模型中,纵轴是个体的能力,横轴是对环境支持的需求强度,产出是个人能力和环境需求强度交互作用下的区间。阴影区域表明个人能力的舒适区和环境支持强度的绩效最优区域,即个人能力与环境绩效匹配(P-E Fit)最优。当环境支持与个人能力匹配度较高时,环境对于个人活动能力便发挥积极的支持作用,同时,环境的功能性绩效也较高;相反的,当环境支持与个人能力匹配度较低,无论是环境挑战性过高,还是挑战性不足,即出现能力与环境绩效失配(P-E Misfit),环境的功能性绩效也随之变差。该理论对于规划和设计领域研究者的启发,在于通过提高建成环境要素的适老化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不足,支持老年人从事健康行为,延长其独立生活的时间。 [2]
1 环境压力理论模型图示
自2015年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老年宜居环境的目标要求①以来,以提升环境无障碍水平为代表的适老化更新改造行动在各地陆续展开。随着无障碍设施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怎样协调特殊环境设施可能给普通使用者造成的不便?如何平衡附加设施带来的额外投入与服务效益之间的关系等。此外,部分标准化无障碍设施与实际环境适配条件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部分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意图与服务对象使用体验之间尚存在不同程度潜在的落差,均会影响到使用人群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及时反思老年人宜居环境的设计理念,以科学理性的认识引领环境适老化建设,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的出现是空间和产品设计领域的重要事件。在此之前,环境设计的目标群体是无能力差异的“人”,相关技术手段均以具有完整功能和能力的人为依据 [3] ,建成环境对于能力水平相对较低,或对于不同程度能力缺失的使用者而言可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无障碍设计是面向特殊群体提出的专门化设计(Specialized Design)手段,强调各类建筑和环境设施应充分考虑到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要求在一般设计的基础 上 ,为存在能力局限的人群配备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图2)。
2 为行动不便者提供的出行环境无障碍设施
从联合国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完全地参与和平等”主题、20世纪70年代发布“无障碍设计”报告至今,全球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无障碍设计制定了相关法规与技术标准。其中,日本是较早实施无障碍设计的国家。从1949年的《身体残疾人福利法》到1986年的《长寿社会对策大纲》,再到2005年的《关于促进高龄者、残疾者等的移动无障碍化的法律》,无障碍措施的服务对象从残疾人拓展到老年人,实施范围从专业照料环境推进到普通住宅和普通居住环境,普及程度很高。日本在相关立法、实施和推广的过程中很重视残疾人、老年人和互助组织的广泛参与,因而无障碍设计在社会公众中有较高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得以顺利融入城市建设与更新。其经验为我国老年人宜居环境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例如:高桥仪平在《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中列举了公共建筑和住宅空间的无障碍设施设计要点;泉三好与公彦冈田在《老年人无障碍设计元素的标准化》中总结了老年人居住环境无障碍设计内容;财团法人、高龄者住宅财团等编著的《老年住宅设计手册》对住宅无障碍设计的技术概述等。
我国第一部无障碍设计技术标准为1989年由原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布的JGJ50—88《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从法律层面提出了建设无障碍环境的要求。自2015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建设老年宜居环境的目标以来,《关于加强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建标〔2014〕100号)、《关于加强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标〔2015〕25号)等政府指导意见陆续出台,无障碍设计逐渐成为我国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的核心举措。
从“十一五”期间全国100个城市启动“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到“十二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公园绿地、公共建筑开展无障碍改造,再到“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家庭无障碍改造 [4]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但2017年一项针对全国31个省、102个代表性城市开展的调查 [5] 显示,各地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率和用户满意度不高,无障碍设计不合理、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较为普遍。究其原因,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残疾人保障法》为上位法,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目标是“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工作的重点是“消除环境中的障碍”,无障碍设计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标准化的设施及其普及率 [6] ,对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缺乏响应,部分设施对普通人的正常使用不够友好。
3 通用设计
与无障碍设计重点面向特殊群体的思路有所不同,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主张好的设计不应把特定人群的使用权利排除在外,应通过设计过程解决尚未得到满足的使用需求,而不是在普通环境中额外强调对部分群体的特殊支援。例如,将门把手设计为压杆式,这样比球形适合更多的使用者:动作不灵活的老年人可以借助手臂,甚至部分体重进行操作,人们在抱持物品的时候可以用手臂或肘部进行操作,即便是手掌尺寸较小的儿童也可以独立操作。这样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避免了特定群体可能遇到的操作困难(图3)。
3 相较于球形门把手,压杆式设计更有利于满足全体使用者的需求
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梅斯教授认为,通用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以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使环境与产品尽可能地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而不依赖额外附加设施或专门化设计手段。 [7] 梅斯及其领导的通用设计中心(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将有效延长老年人独立生活的时间、改善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条件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基于多年的实践提出了通用设计的七项原则。
尽管这些原则并未提出具体的设施或产品,但却提出了实现个人能力与环境匹配的新视角。站在全体使用者的视角追求更高的环境服务效益,通用设计认为既不必将所有的空间都设置成功能上无障碍的空间,也不应向麦当劳(McDonald)一样用一种尺度满足每个人的需要(One-size-fits-all),而是考虑适合所有人的状态、尺度和操作方式,提倡将空间友好的理念蕴含于建成环境自身,而非醒目的补偿性设施。事实上,面对用户因年龄阶段、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和居住条件等不同而存在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带来的复杂局面,标准化的工程技术干预日益受到诟病,通用设计理念的出现不仅是对无障碍设计的反思,也是社会民主意识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用设计的发展与老年宜居环境的发展紧密相关。以英国为例,通用设计理念作为“终生社区”(Lifetime Neighborhood)和“终生住宅”(Lifetime Homes)的核心原则得到了充分贯彻。英国住房建设部和地方政府(DCLG)通过发布“终生住宅设计导则”(Lifetime Homes Design Guide)和“终生设计标准”(Lifetime Homes Standard)来指导全国范围内住宅的通用设计,要求通过设计手段尽力满足使用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以通用设计理念为核心的适老化措施在城市普通居住环境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不但突破了传统适老化措施只关注特殊群体、专门养老服务设施的局限,更好地适应了老年人群内部的需求差异,还将环境支持延伸到未来老年人身上,体现了“代际公平”和“人人平等”的思想 [8] 。
4 包容性设计
包容性设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84年建筑师理查德·哈奇(Richard Hatch)提出的“公众有能力参与并能控制环境”的理念。在此基础上,英国学者罗杰·寇曼(Roger Coleman)于1994年在加拿大的一次会议中首次使用了“包容性设计”(Inclusive Design)一词。 [9] 就底层逻辑而言,包容性设计与通用设计有着相通之处,即不将老年人、残疾人刻意视为需要专门化设计和特殊产品支持的人群,不提倡在普通建成环境中采用标签化辅助技术,正视目标群体的复杂性 [10] ,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11] 换言之,包容性设计尊重需求的差异性、动态性与用户偏好,主张环境和产品设计的使命是为用户提供完成任务的多样化选择,为每个用户提供方便、愉悦的使用体验。在包容性设计的视野下,能力差异不再仅是个人身体机能层面的问题,而是个体特征与社会特征互动的结果和反映。 [12] 设计过程应在使用中学习、接受多样性的挑战,而不是人为地规定使用方式。应关注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机制,通过设计者与使用者的协作,减少设计过程中无意识的排斥,消除情境化失能。
将包容性设计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前提是设计者对用户能力与偏好的认识。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众多测试量表和研究方法,涉及人因工程学、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个学科,这与较早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无障碍设计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区别。相关探索大大丰富了环境设计的方法,涌现出了令人期待的创新手段。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工程和物质科学研究会(EPSRC)通过“拓展生活品质”(Extending Quality Life)计划,激励跨学科的包容性研究。该计划以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切入点,探索建成环境和产品设计如何促进其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13] 如“户外空间的包容性设计”(I'DGO)项目 [14] ,在跟踪调查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环境需求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设计建议和行动方案,具有鲜明的探索性实践特征。回顾前文,我国在“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中发现的环境设施适用性不足、用户满意度评价不高等问题,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行动者认识方面的不足和缺乏对全人群的平等关怀,值得我们反思。
诚然,老年人、残疾人的亲身体验与参与并不能替代专业的设计,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考虑同样不能过于依赖现场人员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使用者以何种方式参与、设计者如何将包容性设计理念融入具体的实践中,所涉及个案的具体条件,无疑是对决策者和设计者的考验。为此,环境规划设计教育应做出及时改变,帮助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强化以终为始的用户体验视角。每个设计工作者都是美好家园的主动参与者和塑造者,而不是单一技术环节的被动执行者。
英国是全球包容性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主要阵地 [15] 。2006年,英国建筑与建成环境委员会(CABE)推出了《包容性设计原则》,提出包容性设计关乎每个人的使用体验和尊严,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并总结了包容性设计的五点核心原则:①将人置于设计流程的核心位置;②承认多样性和差异;③当单一设计方案无法满足所有用户时应提供更多选择;④提供使用上的灵活性;⑤为每个人提供方便、愉悦的环境。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推进包容性设计的实践。例如:英国住房建设部和地方政府专门成立了建筑及建成环境委员会推广包容性设计理念在全龄友好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国家交通部、社区暨地方政府部和威尔士议会政府通过发布“街道手册”(Manual for Streets),要求城市道路在规划、设计和服务等部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强调道路设施服务不同年龄人士需求的包容性设计的重要性;交通部门在“包容性移动指南”(Inclusive Mobility Guidance)基础上针对终生社区建设推出了技术细则。此外,英国还在全国性的年度住房建设奖项中增设了专门的包容性设计奖项,以此鼓励包容性实践的探索。
5 以科学的设计理念引导老年人宜居环境的健康发展
综上,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以环境和工程设计为共同基础的老年人宜居环境设计理念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无障碍设计的出现使人们反思并正视人群的能力差异,倡导通过辅助技术为失能者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不过,该理念发展至今,尽管服务对象从肢体残疾的老年人拓展到心智残疾、功能退化的老年人,但仍以特定人群为目标群体。通用设计的目标是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挑战,以便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该理念注重权衡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之间的关系,力求双方做出最小的让步、获得最大的利益,旨在创造每个人能从中受益的环境。包容性设计在个人能力因素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在提高环境适用性的同时,尊重个体权力,维护弱者尊严,力求将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排斥降到最低。
如表3所示,尽管三者的内在价值均是为空间弱势群体提供环境支持,但在技术手段和干预方式上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无障碍设计的目标群体明确,技术手段简洁,具有较成熟的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在适老化环境的建设与更新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用设计强调以设计思想引导设计过程,不以技术规定和标准化产品的形式实施干预,但对设计者的要求较高。包容性设计倡导的对需求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响应,在高密度人居环境的设计实践中尚存在诸多挑战,但其将社会、文化发展目标与环境设计结合在一起的价值导向,与城市更新工作的内涵高度吻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尽管三者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必然的替代关系,但对设计理念的反思无疑是重要的。
关爱老年人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将老年人的环境需求简单等同于残疾人的需求,将老年人的形象笼统概括为能力缺损,将会弱化老年人作为独立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强化老年人群作为空间使用者的弱者形象,客观上加剧社会生活与物质空间对老年人的排斥。在环境适老化设计的全球性探索中,设计理念的总体逻辑呈现出从笼统的整体到特殊的群体,再到关注个性化的整体的回归。这一回归包含着从对身体能力不足的支持到对平等与尊严的支持的转变,通过挖掘设计的创新潜力,撕掉对老年人的歧视性标签,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值得相关决策者和行动者深入思考。■
注释
①2015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在正文中提出了“国家采取措施,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的目标要求。
图1:作者根据Lawton的Ecology and the aging process一文整理绘制
图2、图3: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LAWTON M P, NAHENOW L. Ecology and the aging process[J]. psychology of adult development & aging, 1973(10): 619-674.
[2] 于一凡.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认识基础与方法探讨[J],国际城市规划,2020,35(1):1-7.
[3] 贾巍杨,王小荣.中美日无障碍设计法规发展比较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4):116-12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群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
[5] 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R].北京: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7.
[6] 凌亢,孙计领,张蕾,等.障碍环境蓝皮书: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21.
[7] MACE R, HARDIE G, PLACE J. Accessible environments: toward universal design[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1.
[8] 于一凡,贾淑颖.终生社区,终生住宅——英国城市的适老化建设路径[J].上海城市管理,2017(5):40-44.
[9] 张文英,冯希亮.包容性设计对老龄化社会公共空间营建的意义[J].中国园林,2012(10):30-35.
[10] CLARKSON P J, COLEMAN R. History of inclusive design in the UK[J]. Applied Ergonomics, 2015, 46: 235-247.
[11] WALLER S, BRADLEY M, HOSKING I, et al. Making the case for inclusive design[J]. Applied Ergonomics, 2015, 46: 297-303.
[12] WHO. Disablities [EB/OL] (2018-03-16)[2022-05-23]. http://www.who.int/topics/disablities/.
[13]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Towards lifetime neighborhoods: design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for all[M]. Wetherby: Communitiesand Local Government, 2007.
[14] I'DGO. Inclusive design for getting outdoor[EB/OL].(2014-11-24)[2022-05-23]. http://www.idgo.ac.uk/.
[15] 董华.包容性设计:英国跨学科过程研究的新实践[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1):19-25.
来源:CA当代建筑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28.71 万条内容 · 40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学习一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