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复杂的滑坡、边坡工程中,通过深部位移监测可有效而准确地判别滑面或潜在滑在滑面(以下统称滑面)的位置、变形特征,从而为病害的针对性处治方案确定提供非常直观的数据支持。但是深部位移监测对滑面的准确判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旦由于监测过程中出现误判,将可能导致滑面的分析偏离工程实际情况。因此,深部位移监测虽然可有效判定滑面的位置,但其对滑面的分析与确定,必须严格分析各个深孔监测资料的有效性与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且监测结果须与坡体变形特征、勘察钻孔等进行相互校核,方能最终有效确定坡体的滑面位置。
某坡体地表为厚约10m左右的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强~中风化灰岩。边坡开挖后产生多次变形,后经放缓坡率和加固后得以稳定。但在工程使用三年后,坡体再次发生变形,坡脚出现渗水剪出口,后部距坡口线约40m的部位出现贯通性下错裂缝。为有效分析滑面的准确位置,确保今后处治方案达到“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目的,决定对该坡体进行必要的应急反压后设置深部位移监测。
根据一个多月的监测,深部位移获得了有效的监测数据,技术人员以此进行滑面勾绘。但在审查阶段,笔者认为由于部分深部位移监测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滑面位置判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需要重新分析监测数据,继而合理确定滑面。现对主轴断面上布置的深部测斜孔从后至前分析如下:
图1 CX1深部位移监测孔
1、位于堑顶坡口线外约15m的CX1 孔,监测曲线紧凑而有规律,是一个相对较好的监测孔。从其中可以看出地面以下10.0m 处发现明显的位移拐点,故可初步判定该部位滑面位于10.0m 处。
图2 CX3深部位移监测孔
2、位于堑顶坡口线的CX3 孔,从监测曲线中可以看出地面以下5.5m 处出现明显的位移拐点。但在其下直至孔底部位,出现了倾向山体内侧、前后数据重叠较多的摆动曲线。这就说明测斜孔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灌砂不密实,导致监测数据异常和监测曲线异常摆动。因此,监测反映在地面以下5.5m 处的明显位移拐点,并不能代表实际准确的滑面位置,而需进一步结合其他监测孔与坡体变形特征进行分析。
图3 CX8深部位移监测孔
3、位于二级平台的CX8 孔,监测曲线紧凑而有规律,是一个相对较好的监测孔。从其中可以看出地面以下8.5m 处发现明显的位移拐点,故可初步判定该部位滑面位于8.5m 处。
图4 CX4深部位移监测孔
图5 CX11深部位移监测孔
图6 综合分析确定的滑面形态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知识点:基于深部位移监测的滑面分析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4人已点赞
分享
岩土工程
返回版块1.59 万条内容 · 3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沙层、软弱地层中的人工挖孔桩工艺人工开挖抗滑桩作为一种经典的工艺,在地质灾害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机械工艺水平的提高,机械成孔圆桩、矩形术已逐步推广,且应用比例不断提高,由于其全程采用机械开挖,故避免了人工在桩坑开挖过程中的风险。但由于机械开挖抗滑桩在桩孔数量、设备进出场条件、桩体长度等各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圆形抗滑桩存在抗弯能力明显偏小的特点,以及人工挖抗滑桩具有施工简单灵活和桩孔可作为地质编录勘察孔等优点,故人工挖孔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抗滑桩施工形式,尤其是在一些高大边坡、大中型和复杂滑坡的治理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