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InstinctFabrication本色营造
近年,郊野公园概念逐渐兴起,反映了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可,同时它也不断延伸着人与自然的共融共生的精神边界。
在此,IF与大家分享一个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郊野公园设计概念方案,借此机会展开对城市超大型绿色斑块,特别是以现状山林为载体的郊野公园的设计研究,同时也是对自然、城市与人的关系的 进一步 思考。
基底:
既是自然的,也是城市的
山海连城,城野交融,一条山脊翠脉贯穿其中,勾勒出了深圳市域的基本地貌。
在龙华、宝安和光明三区交汇处的大浪郊野公园,衔接着北侧山脉,又联系南部城区,缝合着自然斑块与城市斑块。
△深圳的山脊翠脉和蓝绿自然
△场地的科技时尚地缘
受林相单一、地形地貌多样以及高压走廊穿越等不利因素影响,基地内动植物多样性、人类可达性及城市连接性较弱。
量裁自然的理念
服装设计中,“0费量裁”强调对材料的珍视与高效环保的使用。 受犁头山南侧的时尚小镇启发,我们提出“量裁自然”的理念,将时尚、科技、运动、趣味、地标与原生环境等要素织绘成一个“ O Park ”,实现自然、人文与城市价值的融合。
三大设计策略
策略1.
重塑属于森林居民的栖息地
我们对场地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与重塑。 针对受损情况不同的林地,进行自然保育、优化恢复和群落重建。 同时清理入侵物种,进行林窗更新。
△林相改造
△水体修复
△生态廊道构建
通过地形的改造和植物培育重现湿地景观和季节性溪流。 同时开展栖息地营造,打通生态廊道,吸引森林“居民”回归。
随着生境的修复,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公众重新获得了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参与自然的机会。步入林地或湿地,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鸟类。
低干扰步道系统是主要游览路径,串联起不同片区和主入口,并主动衔接红线外的城市绿道系统。 架空的形式,在穿行森林的同时,避让出动植物生长活动的空间。
手作步道体系,强调探索性体验,并提供不同难度等级和主题的路径选择。
△手作步道体系
修复受损山体,将场地西侧的空旷地,焕新成“纽扣”主题游乐场,孩子们在此攀爬、戏水、林间滑行,自然与童趣融为一体,陪伴孩子的成长。
丰富的运动场地,分布于山体之间,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体育休闲活动。
我们希望在城市空间、市民活动、视觉传达、精神共识等不同维度,实现犁头山与城市的紧密联系。 用时尚科技元素与城市标签呼应,塑造新的城市门户 。
△东侧主入口构筑
用自然生长的游客服务中心,与山林融合,形成犁头山上的点睛之笔。 以兼具自然质感与时尚美学的瞭望塔,展现大浪的时尚与自然的精神内核。
三个瞭望塔以裙摆般轻盈的质感和形态飘逸于山林之间,融合时尚与自然元素。 既是登山者的自然坐标,也是时尚小镇时尚地标。
郊野,更是一种升华城市生活的精神驱动
近年来大量城市远郊的大尺度绿色斑块被重新利用,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走进自然,重回自然,和认识自然。郊野公园热潮的兴起,除了给钢筋混凝土城市带来软性的野趣和低维护的外观特征外,更代表了人们内心对自由和原始环境的向往,在IF对大浪犁头山郊野公园的景观规划方案中,我们希望用一种轻微的方式让人们再次走进自然,以互不打扰的方式尊重原始的动植物群落系统,同时获得健康,科普,社交的生活价值,它既生态又城市,既时尚又自然。 在重塑-穿引-织绘-镶嵌的策略下, 创造一个让城市居民和森林居民和谐共处,受益自然,回归内心的生态绿境,让郊野也变得很丰富,很时尚。
近期阅读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适老环境设计,为老年人打造温馨的乐园转自公众号:风景园林网 9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表示,住建部坚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多措并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据相关数据,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