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女篮胜利的背后:那些优秀的体育场馆!

女篮胜利的背后:那些优秀的体育场馆!

发布于:2022-10-17 10:05:17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10月1日,中国女篮在2022年女篮世界杯决赛中获得亚军,     追平历史最好成绩     。这支平均年龄仅有26岁的队伍,实现了几代中国女篮的夙愿。


每一次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的举行,除了运动员们和比赛成绩备受关注之外,总被人忽略但却同样重要的便是他们身后的 体育场馆们


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

而举办本次女篮世界杯的场馆位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距中央商务区14公里,占地430公顷,其中的澳大利亚悉尼体育场是历届奥运会中最大的场馆,并保持着奥运会赛事上座人数最多的纪录。

细数国内外的诸多体育馆,它们承载着每位运动员的付出与收获,更承载着汗水与泪水,希望与失望,本篇将为大家展示国内外的一些优秀的 体育馆设计




01

“冰丝带”- 中国国家速滑馆

POPULOUS



“冰丝带”作为国家级速滑的竞赛场馆,也是为2022年冬奥会及残奥会全新打造的永久性室内场馆。


这座拥有12000个座位的竞赛场地举办了奥运会期间的所有的速滑项目,并见证了14位奥运健儿摘得金牌。



Populous中 国区执行总裁及国家速滑馆联合项目负责人常雅飞(Tiric Chang)将其在 北京长大的童年记忆 ,反映在了“冰丝带”的内涵之中,并将对 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美丽诠释 融入了建筑的设计之中。

此外,常雅飞的家人们倾尽心血地致力于     敦煌石窟的研究和保护     ,这个文化宝藏是唐代佛教艺术的重要‘藏品’,同时也是本次国家速滑馆中‘丝带’设计的灵感源泉。

冰丝带一元素引导着设计团队将概念延伸、演化,从而在立面上创造了22条旋转光带。 也因此,这些‘丝带’不仅仅代表了 冰面和速滑赛道 ,同时也完美地呈现了速滑选手们的 超级速度

鸟瞰图

“冰丝带”坐落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鸟巢”和“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所在的 中轴线 上,相关人士评价道: “国家速滑馆不仅是一个世界级的体育设施,它也旨在跻身成为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

同时,它是北京的一处全新国际地标,并强化了这一 城市的景观和城市肌理


国家速滑馆除了有着眼前一亮的外观外,更重要的是,这一场馆的设计还增添了些许紧张刺激的氛围:在观看速滑比赛的 每个人都将可以看到、听到速滑冰刀片的每一个动作和声音。



这一场馆将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象征,颂扬速度滑冰的优雅、精准、疾驰和活力。


结构分析图
立面图    
分析图

在奥运会前及奥运会期间,国家速滑馆也将作为速滑项目及奥运会比赛的训练基地使用。 在奥运会结束后,“冰丝带”将会被改造为 永久建筑 ,并服务于其所在社区。



02

衢州体育场

MAD


“我们想构建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大地艺术空间,去和天地、和浙江的山水自然对话,给 现代城市中每一个奔波的人提供一个可漫游之境。”



2018年,M AD建筑事务所公布衢州体育公园设计。2021年,作为体育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可容纳三万人的 “消失的体育场” 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


MAD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和体育建筑属性如 叠合 ,应把体育竞技和百姓生活的日常运动带到同一界面。

首先,场地是与自然相接、开放、共享、属于市民的城市公共空间。而“竞技场”本身隐喻的竞争和力量,则可通过建筑自身和建造技艺 “消隐” 于大地景观。


形似陨石坑的三万人体育场匍匐在大地上,巨大看台结构被隐藏,建筑体量消失。立面被绿植所覆盖,成为景观本身。



白色线条雕刻出新的曲线,其中一部分实际承载着人行步道功能。


立面坡度恰好成为市民运动、攀爬、登高的新场所;缓坡处的草坪也可以是人们运动之余休憩的地方。

 

 
60组混凝土柱墙支撑起了整个体育场。裸露的木纹清水混凝土片墙摒弃了内外装饰层, 既是结构,又是建筑本身    
 

 
 

 
异形双曲面混凝土塑造了场馆的出入口,其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纯粹与质朴、设计的细节处理柔化了体育场的 体量感 ,同时创造出极具节奏感的 空间韵律  

 

混凝土柱墙示意  
 
结构分解示意图  

 
异形双曲面混凝土塑造了场馆的出入口,其中南北主要出入口由一圈一圈的拱形叠加秩序排列而成,     最大跨度近40米        
 
 
 

 
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纯粹与质朴、设计的细节处理柔化了体育场的 体量感 ,同时创造出极具 节奏感的空间韵律  

 
 

 
看台区座椅没有采取传统的直线区域划分,而是紧扣“大地景观”的整体设计概念,以 “从树叶空隙照进来的阳光” 为主题,通过五种渐变层次的颜色进行有机划分。  

 
 

 
 

 
三万个深浅不一的绿色座位均匀地布置在马鞍形的看台之上,创造出 清新而连续 的视觉效果。  

 
 

 
除看台及内场外,体育场其他功能空间均位于 覆土景观地面之下 。MAD和景观设计师特意为衢州选择了更匹配当地的适合多季节、低维护和节水的草种。  

 
得益于表层覆盖的种植层,建筑室内空间的 温度波动减小  

 
 

 

屋顶草坡典型节点


同时,覆土也有利于建筑与海绵城市的景观一体化设计,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 良好的弹性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03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THAD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山地标识性场馆,占地约62hm2,其竞赛场馆造型与中国传统饰物 “如意” 契合。



山上顶峰俱乐部主要为赛后的观光、会议使用。 山下南侧看台设观众席、媒体记者席、评论员席,看台下为技术楼,奥运大家庭用房位于其中;北侧看台设观众席。



竞赛区由大跳台(HS140)与标准跳台(HS106)两条赛道组成,裁判塔位于标准跳台一侧。




面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可持续诉求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采用多种策略通过全尺度空间干预应 可持续争议


从全尺度空间干预的角度来看,作为竞赛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设计策略在远尺度(步行15~30min可达)、中尺度(步行1~15min可达)、近尺度(步行1min可达)、微尺度(单次动作可触及的范围) 4个维度上 可持续目标 作出回应。


远尺度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通过提供与长城遗址视觉连接的跳台朝向等策略,以期帮助文化传播;    

中尺度上,主要关注高识别度的中国文化元素形态、多功能事件场所定位、控制生态负面影响的山地工程等,注重文化可持续、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

近尺度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通过装配式建造方案应对山地复杂地形与严寒气候带来的施工难题;


微尺度上,聚焦个人感受通过可进行精度控制的赛道剖面、助滑道的新表面材料、集成运动员起跳行为捕     捉及飞行轨迹分析技术的起跳区等设计帮助运动员提升成绩。

通过提升观赛区域局部空间热舒适性提升观众观赛环境品质,从而贡献于冰雪运动及奥林匹克运动的 可持续发展


作为北京冬奥会遗产,“雪如意”的长效利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区域发展相互促进,和配套体育设施、文化资源高度融合、整体推动。

   


奥林匹克的无形品牌资产,从体育产业的角度,其实也是推动了京津冀 协同发展 ,同时 实现了场馆的综合利用和持久利用。


顶峰俱乐部轴测图

古杨树场馆区总平面

总平面


04

新加坡国家体育馆

Arup


新加坡国家体育馆位于一片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的滨水区,用地面积35公顷。场馆屋顶采用超薄穹顶结构,同时是     世界上最大的大跨度超薄穹顶建筑     ,场馆运用了独创的伸缩座椅和可移动屋顶设计。


新加坡国家体育馆,一座全国最先进的55000座体育馆,坐落在体育中心正中央。

其设计可以称得上是 未来可持续场馆 设计的典范。场馆通过空气冷却调节舒适度,同时馆内的可移动屋顶和伸缩座椅能适应全年各种规模的体育休闲活动。

   

伸缩座椅    

可伸缩屋顶

多功能性     是场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并且是影响体育场客流量的关键因素。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举办田径、足球、橄榄球和板球比赛的体育场馆,通过控制可移动观众座位,草皮和屋顶就能实现。

    以新加坡壮丽的城市天际线为背景的场馆还能举办大型音乐会,国际演出和活动。


国家体育馆的屋顶跨度高达310米,是     世界上最大的大跨度穹顶         需要时,可移动屋顶可以闭合,为观众提供一片阴凉,当然下雨时也会这么做。

    世界上最大的LED显示屏之一

场馆未使用时屋顶都是保持开敞的,以保证球场草皮的质量。     屋顶可移动部分还结合了2万平方米的LED照明矩阵,是     世界上最大的LED显示屏之一    


国家体育馆可以作为热带气候设计的范例。     其创新点在于其节能空调系统——冷气能到达场馆内每一个座位。

与常规的空调系统相比,节能系统输送冷气中的气穴能显著降低耗能。     可移动的超薄穹顶在比赛期间可以延伸到球场上方,提供阴凉。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新加坡体育中心实现了所有的目标:     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日常休闲运动场所,为国际体育赛事和世界级音乐会提供了独特、可持续且壮观的场馆。

未来的几十年,新加坡体育中心,一个宏伟壮观的体育场馆,将持续为新加坡增色添彩。



05
卢塞尔体育场(卡塔尔)

Foster + Partners



Foster + Partners为2022FIF A卡塔尔世界杯打造的核心场馆——卢塞尔体育场现已投入使用。



方案旨在 创造一个简单又引人注目的形式,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响应卡塔尔的气候、提升比赛的效果。


建筑提供了 直观且身临其境的体验,观众可从两层看台间进入坐席。 在宽敞明媚的看台中,这些有意压缩高度的座位区将 增强戏剧效果



体育场的外观为一个抛光的金色容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立面具有三角形开口,在视觉上通过斜 交网 格强调了碗的结构,形成了一个 穿孔的屏障 ,为内部大厅提供了阴凉和过滤后的斑驳光线。


高性能的立面和创新屋顶设计 降低了体育场的能源消耗 ,室外冷却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露天体育场内的舒适度。




场旨在为球员和观众创造一种 身临其境 的氛围,场地与看台的关系是体育场设计的起点。 观众通 过宽 阔的看台进入体育场,在接近入口大门时,视野将豁然开朗。



直径307米的“辐条轮”索网屋顶是 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拉伸索网屋顶 ,在确保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将整个体 育场统一在围护结构中。


结构的外部压缩环通过复杂的索网系统连接到中央张力环,这种方法 无需支撑柱即可实现宽阔的屋顶


柔和的 沙色色调蔓延至看台座椅 ,为看台上富有活力、身着球队颜色的激昂球迷提供了一个平和的背景。



Foster + Partners高级合伙人Angus Campbell说: “凭借温布利球场及其标志性拱门的设计经验,我们非常自豪地为202 2年世界杯的东道主卡塔尔创造了一个富有特色且独树一帜的地标。




06
罗宾汉体育馆    

Peter Bordas



此次改造 旨在保护纳耶都尚有保护 价值的物种,同时将这座野生森林纳入城市循环系统,将其打造成提供 新绿色居住环境的城市公园


为了鼓励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该市决定在森林内 建立新的运动 娱乐设施,并翻新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位于纳耶都中心的旧足球场




匈牙 利建筑师Peter Bordas接受委托设计了这座容纳20,020个席位、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新 场馆。 Peter Bordas的首要关注点是:


如何安全地将观众领入森林?


如何将工业时代的建筑群和谐地融入天然树丛?



基于这两个问题,这位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不仅关注到 建筑本身 ,还关注到更广阔的 自然环境




为了将观众通道与公园休息区清晰地分隔开来,设计师在体育场周围设置了树冠高度的人行通道,通道 如彩带般绕缠着 巨大的体育场馆。


上下起伏的拱形通道还能作为跑步比赛和自行车比赛的赛场,并和开放式的活动广场以及公园的其他设施 连接 起来。


为了给观众带来最大的舒适度和最佳体验感,看台被设计成 完美的碗形 独特的钢筋结构屋顶 是体育场的一大创新,其灵感来源于Andrea Chenier的歌剧“我死去的妈妈”(La mamma morta)。


   

双曲率屋顶     表皮采用 白色薄膜板 ,为场馆带来了极具活力且流畅的外观。


该项目的目标是传递凝聚的魅力,致力于将体育场打造成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区     历经27个月的设计、规划和建造过程让梦想在今年变成现实。



结语

每一座体育场馆都见证着每一场场成功与失败,又见证着每一场反击与涅槃,来来往往无数批观众与运动员,不变的是环绕在体育场内的竞赛精神。

每一座体育场馆都透露着同样振奋人心的 体育精神 ,在 “将运动乐趣渗透进大众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多样的体育建筑形式,旨在 以体育活动为触角,融合文化、休闲等多元功能,最终带给使用者更为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来源:匠山行记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每一次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的举行,除了运动员们和比赛成绩备受关注之外,总被人忽略但却同样重要的便是他们身后的 体育场馆们 

    2022-10-18 08:55: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位于江苏苏州太仓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座以“未来大学的样板”为蓝图的综合性校园。HPP于2018年赢得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的设计权,负责该项目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和总控。9月5日上午,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举行了隆重的启用仪式,并正式迎来首批学生入住,标志着这片象征未来的校园正式投入使用。太仓校区以 “融合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开放和封闭空间的组合形式被灵活运用在建筑中,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社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