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是指一个种群(或其它生物单位)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在可利用资源量较少的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一般增加,以使种群得到足够的资源。在可利用资源量丰富的环境中,可导致选择性利用资源,使得生态位宽度变窄。一个种的生态位越宽,该物种的特化程度就越小,也就是说它更倾向于是一个泛化种(generalist species),泛化种的生态位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一个种的生态位越窄,该种的特化程度就越强,即它更倾向于是一个特化种(specialists species),特化种生态位窄,在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张金屯,2004)。
本篇介绍两种生态位宽度指数(coefficient of niche breadth),Levins的生态位宽度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的生态位宽度指数。
式中,Bi,物种i的生态位宽度;Pij,物种i在给定地点j中的占比;r,地点数。
如果物种具有较高的B值,表明该物种的生态位宽度更高,其分布更广泛、更均匀、规模更大;反之物种的B值越低,则说明物种分布越少,且不均匀(Pandit et al., 2009)。当物种i的个体以相等的数目利用每一资源状态时,B值最大化,即该种具有最宽的生态位;当物种i的所有个体都集中在某一个资源状态下时,B值最小,该种具有最窄的生态位。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知识点:生态位宽度计算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生态园林
返回版块1.46 万条内容 · 107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话题太大,感谢分享,一般人看不懂的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