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于:2022-10-12 15:12:12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聚羧酸减水剂是由人工设计的在分子主链上接有一定长度的支链,形成“梳状”结构,其分子链上含有羧酸基团、磺酸基团,羟基基团等。聚羧酸减水剂上不同的活性基团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磺酸基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羧酸基除有较好的分散性外,还有缓凝效果,羟基不仅具有缓凝作用,还能起到浸透润湿作用,聚氧烷基类基团具有保持流动性的作用。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新一代减水剂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复杂且一时难以解决。因此,在使用时有些事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外加剂使用的现状

目前,有些混凝土公司生产低强度等级混凝土(C10~C30)时使用传统的萘系减水剂或脂肪族减水剂,生产C3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使用聚羧酸减水剂。主要因为:

1)萘系(或脂肪族)减水剂使用技术较为成熟,对一些质量问题可以提前预知、预防;

2)萘系(或脂肪族)减水剂对掺量敏感度差,掺量波动在±0.2%,混凝土的状态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化;

3)萘系(或脂肪族)减水剂对骨料的含水率、含泥量轻微波动时,敏感度较低;

4)而在配制中高强度(C40以上)等级的混凝土时,与萘系外加剂相比,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高、分散性好,便于克服萘系(或脂肪族)减水剂减水率低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粘稠的弱点,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坍落度、流动度一致的同时,可以降低混凝土用水量,减少胶凝材料用量。  

(二)聚羧酸外加剂在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聚羧酸减水剂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是使用传统减水剂时没有遇见过的。如有时出厂坍落度、流动性、保水性都不错,经过一段时间却发生两种极端现象,要么混凝土拌合物变得十分干涩,卸料困难;要么泌水严重,离析,分层严重。

造成聚羧酸减水剂使用中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聚羧酸减水剂自身质量不稳定,合成原材料质量变化造成产品波动较大。聚羧酸减水剂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使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是混凝土原材料波动造成与聚羧酸适应性变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水泥。水泥的化学组分、石膏种类、助磨剂、活性混合材料及非活性混合材料的掺量、碱含量、细度、使用时的温度等都会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产生影响,有时一些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混凝土性能的巨大变化。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宜频繁地更换水泥,选用品质可靠、质量稳定的水泥是混凝土质量保证必要的前提。

2)粗细骨料含泥量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有重要的影响,随着骨料中含泥量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会成倍降低,造成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控制十分困难。

3)掺合料(矿粉、粉煤灰)的烧失量和细度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产生影响,烧失量大时会吸附聚羧酸减水剂,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快。

(三)使用聚羧酸减水剂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合理控制用水量

聚羧酸减水剂对用水量十分敏感,尤其是使用固含量较高的减水剂时。在试配和生产过程中发现,有时用水量稍微增加1kg~3kg,混凝土拌合物就出现严重泌水、露石起堆、离析抓底等现象。因此,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严格控制单方用水量,准确测算砂石含水率,新进场的水洗砂应搁置一段时间,待含水率较为稳定时再使用。另一方面选用低固含量的聚羧酸减水剂,降低敏感性。

2)使用合理的聚羧酸掺量

使用过程中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掺量,掺量低时混凝土保坍能力差,坍落度损失快,流动性变差,掺量过大时,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严重泌水、离析、抓底。生产前应多次试验混凝土用水量和聚羧酸减水剂掺量的最佳切合点,也就是最佳的用水量和外加剂掺量,同时注意掌握原材料波动对聚羧酸减水剂掺量的影响。试验时应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便于生产控制,必要时应根据施工要求模拟现场施工条件。

3)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在配制高强度等级时,努力克服多用水泥少用矿物掺合料,认为这样安全,强度会更高,其实不然,水泥用量大往往混凝土粘稠,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快,后期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有时增加30kg水泥和不增加水泥的混凝土强度差不多,有时还不如不加。适当增加矿物掺合料用量会使混凝土强度提高5%~10%,后期强度增长也令人满意,而且对降低水化热、防止裂缝、提高耐久性等方面都有帮助。

4)严禁萘系外加剂混入

同时使用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的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分站使用,若同一机组既有聚羧酸又有萘系,在交替使用时,必须将外加剂称量容器、管道和搅拌机彻底清洗干净,混凝土罐车也要涮干净再装料。严禁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混用,特别是在施工现场,需要采取“二次添加外加剂”的方法来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时,一定要弄清车内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种类,避免混用造成混凝土“速凝”,致使整车混凝土报废。

5)加强检验

在聚羧酸减水剂进货时,首先检查减水剂的各种技术指标,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其次应选用使用的原材料,使用生产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外加剂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调整。

6)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

混凝土生产前,应向施工方了解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以及运距、施工工艺、当天气温等情况,必要时到工作面实地考察,便于了解混凝土泵送方式、管道布设路径是否合理、钢筋的分布情况、施工单位的人员配备、队伍素质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合理调度运输车辆。

7)熟悉所使用聚羧酸减水剂的特点

通过试验总结出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试配—生产—施工等环节的变化规律,便于应对突发事件。在试验和生产实践中摸索这些规律,积累经验,遇到混凝土状态突然发生变化时,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做到“及时、科学、合理”。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JG∕T 223-2007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聚羧酸盐系高性能减水剂研究进展及评述

知识点:聚羧酸减水剂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5 万条内容 · 20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混凝土表面泛碱(霜)的原因与处理措施

(一)泛碱(霜)原因 泛碱是混凝土中可溶性碱随着水分迁移到混凝土表面,在水分蒸发后留下“白霜”或白色绒毛状的物质。一般情况下,背光面和背风面出现泛碱的可能性要比迎风面和朝阳面小得多或者根本就不出现泛碱。这是因为朝阳面和迎风面有利于水份的蒸发,混凝土干燥过程中,内部的多余水份向混凝土表面移动时,必然首先大量地向热量大、蒸发快的表面移动,因而被带到这些表面的氢氧化钙就比其它表面上的氢氧化钙多,泛碱也就比其它表面严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