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异常现象应急措施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异常现象应急措施

发布于:2022-10-12 14:18:12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正常原因也有异常原因,所以混凝土出现异常也是正常的。所谓的正常原因是生产过程中那些经常发生的,却不易被识别,如计量误差,原材料波动。一般来说正常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质量波动往往可以接受,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是可控的。而异常原因造成的波动常常是不经意的,有一定的突发性,对混凝土状态的波动也十分明显,这类现象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处理不当往往可以造成质量事故。异常因素造成的混凝土生产异常具有各生产环节的突发性,由于出现几率小,需要小心识别处理,通过加强管理,制订一些应急方案及处理预案,是可以降低或者消除此类因素造成的质量事故。合理且经过实践验证的预案可以有效应对,避免遇到问题造成措手不及,造成重大损失。

(一)砂含水率巨大变化

砂含水率变化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不同来源的砂含水率往往有差异,有时也会十分明显。比如新旧拉来的砂含水率有可能相差5%,若每方混凝土用砂800kg,在这种情况下,用水量将变化40kg左右,这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会出现剧烈变化。这也是常常出现前一盘混凝土工作性正常,下一盘严重离析,或者前一盘正常,下一盘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预案:(1)加强管理。混凝土品控人员要加强砂含水率检测,并及时了解生产所用原材料情况。

(2)铲车上料时,使用含水率相差较大的砂时要及时通知品控人员和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做好思想准备和应对预案。处理方式,生产中更换含水率不同的砂时,往往会造成两种含水率不同的砂混合在一起,生产过程中要采取逐步扣水(砂含水率变大时),或者逐步加水(砂含水率变小时)。在查明原因的情况下,调整用水量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胆调整。

(二)骨料质量变化

骨料质量变化,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十分常见,只要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加强料场巡检,很容易发现。由于砂石的来源不同,粒径及细度模数的差异是存在的,甚至十分明显。

(1)砂含石率变化。砂中的4.75mm以上颗粒含量增加,会造成小粒径石子(5~10mm)变大,造成混凝土中这种颗粒的数量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小石子增大实际砂率变小(如含石率增加5%,砂用量会降低40kg),造成混凝土发散,粘聚性变差。

(2)砂的细度模数变小或变大。在生产实践中,大多重视砂细度模数变化对砂率的影响,如,细度模数±0.2,砂率调整3%左右。对于细度模数变化对用水量或者减水剂变化缺少试验积累,砂细度模数变小时,砂表面积递增,表面吸附水及外加剂也逐渐增加,生产用砂的细度模数在2.3~3.0的范围内时,细度模数±0.3,用水量变化5~10kg(或外加剂用量调整0.1%左右)。

(3)砂亚甲蓝值变化。亚甲蓝值的高低是判断砂中粉的成分主要是泥还是石粉,因此通过亚甲蓝值的大小变化可以间接反映砂的质量变化。经试验,在两种细度模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亚甲蓝值为1.0的机制砂和亚甲蓝值2.0的机制砂,同配比情况下,外加剂用量要增加2kg(聚羧酸减水剂固含量8%~10%)或者增加15公斤水,才能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状态不变。

(4)碎石的级配变化。碎石级配的变化往往会引起碎石空隙率变化,连续级配的骨料往往具有较低的空隙率,但如果碎石中某种颗粒含量增加会造成空隙率增加。例如,单粒径碎石的空隙率可以达到45%以上,而连续级配的碎石的空隙率可以低于40%。碎石空隙率增加1%,砂浆体积也应增加1%,生产中如果忽视这种变化,仍然使用正常情况下设计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可泵性显著降低, 混凝土离析, 甚至发生堵管。发现碎石中某种颗粒含量变化时,通过调整各种碎石使用比例使碎石级配合理,空隙率变化降低。

预案对策:试验室人员除按规定和要求进行取样检验外, 还应加强对砂场的巡视目测,发现骨料差别较大时,及时通知拌楼对生产配合比作适当的调整,使坍落度和可泵性控制在允许范围。

(三)胶凝材料质量变化

胶凝材料质量变化相对于骨料质量变化,更具有隐蔽性,更难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混凝土拌合物异常时,应先检查骨料是否明显变化(骨料直观,容易观察)。若骨料没有问题,就要逐一排除是那种胶凝材料出了问题,可以将粉煤灰、矿粉分别去掉进行生产,观察混凝土拌合物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对于胶凝材料出现的问题,往往表现为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相容性问题,解决问题,要尽量使用外加剂解决,避免盲目加水解决。要注意外加剂中的缓凝剂与引气剂的量,防止造成混凝土缓凝或者含气量过大,造成混凝土质量事故。

(四)外加剂计量出现问题

外加剂计量系统出现问题,虽然不是混凝土生产中经常遇到,但偶然也有发生,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严重离析。该生产线要停止生产,生产经理安排维修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进行维修,恢复正常生产。当外加剂系统发生失控时,处理时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外加剂多多少,出现问题时,应通知试验室主任并询问操作人员估算外加剂实际量。组织人员取样观察混凝土状态,判断是否可以使用,不能使用的混凝土直接报废处理。对于外加剂超量不多的混凝土拌合物,可以采用加入干粉料或者稠砂浆,罐车加速搅拌3min左右,调料时要注意罐车内混凝土不宜多,以便搅拌均匀。

(五)退料处理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难免发生退料现象,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退料,都应规范处理。退回混凝土应及时查明原因,结合混凝土拌合物的状态确定混凝土处理的基本原则,并进行试验编号记录,积累有效数据,作为处理退回混凝土重要依据之一。

(1)退回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过大,出现离析的退料,应根据坍落度情况及方量,加入总方量5~10%相同配合比的干料(干料是指该配合比除水、泵送剂以外其它材料的混合料),也可以加入离析调节剂,然后快速转动罐体2~3min至混凝土搅拌均匀,经检验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

(2)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设计值偏差<50mm时,可以适当添加胶凝材料总量0.1~0.3%的泵送剂,快速转动罐体至混凝土搅拌均匀,经检验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采用每次少加,调整,卸料,再调整,多次加入调整。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设计值偏差超过50mm时,加入总方量5~10%相同配合比的水泥浆(水泥浆是指该配合比除粗、细骨料以外其它材料的混合料),补加胶凝材料总量0.1~0.3%的泵送剂,快速转动罐体2~3分钟至混凝土搅拌均匀,经检验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

(3)混凝土拌合物石子多。退回的混凝土拌合物砂率小(碎石多),粘聚性差,无法泵送施工,应考虑加入总方量10~20%同标号砂浆,搅拌均匀,经检验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

(4)降级使用或者报废处理。对混凝土退料处理,在考虑施工工艺、混凝土出站时间等因素对混凝土质量(和易性、强度)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断,做出科学合理处置。延误时间大于4小时,补加胶凝材料总量0.8~1.0%的泵送剂,调料至和易性合格,安排地面垫层等非承重部位,降低强度等级使用。接近或已经初凝的混凝土退料,作报废处理。

以上调整方法均要保证罐车内混凝土不宜过多,便于搅拌均匀。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浅谈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堵管现象与预防措施


知识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异常现象应急措施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5 万条内容 · 208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混凝土配合比的哲学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业的发展,土木工程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混凝土科学技术已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但仍然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我们总希望可以搞出一个图表或者一个万能公式,能表达出或准确计算出混凝土的各种配合比,这样就方便实践和质量控制了。但由于混凝土原材料品种、质量、形态甚至产地的差异,对混凝土各项性能产生的影响各异。混凝土工程环境的差异以及气温高低、空气湿度,风速大小及养护的好坏都会对混凝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再加上混凝土是非匀质、不连续结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