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有四大主要元素:叠石、理水、植物、建筑。但除了这几个主要的元素外,古人对次要元素的处理,并不是一味地遮掩和隐藏,而是用委婉的方式,让它融入到其他园景中,或者是运用一系列的手法,使其更具有装饰性和美观性。
墙体是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因为其出现的频率和面积的原因,其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太常见和平凡,其作用又很容易被人忽视。
古典园林中的墙体,按照其设置的位置,可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高大,起护卫、防盗之用,内墙相对矮小,起烘托、分割和装点之用。
古典园林的墙体,和其他元素一样,多讲求形神具备,意在形先,所以为了在观感上和园内的其他元素融合和协调,墙体也以不同的形式彰显独特的美感。
云墙
云墙就是墙顶呈波浪型的白粉墙,随着地形的走势或环境而高低起伏,如天边的云朵,和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思想十分吻合,且造型别具一格,线条曲折优美、活泼轻灵,富有动感。
游墙
游墙的主要变化不是在于其墙头,而是其平面布置的曲折游弋,游走不定,营造出各种深幽变化的空间,虽然形体上不及云墙那样飘逸,但在空间上去却比云墙更重要。
景墙
景墙就是在墙的重要位置,留出窗洞,使用漏景、对景、框景等手法,把游览者的视线引到墙的对面,这样的园景更曲折,更引人流连。此种窗体不仅有造型优美的窗洞,也有是精美的镂空窗框。
墙原为建筑的一部分,用以分隔室内空间,初期的古典园林并没有单独作为园景的墙,只有廊和建筑。
此后园林向精细、小巧的方向发展,需要划分的空间越来越多,墙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其地位也不断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将多样的墙体化用园林之中,使园林有了除树木篱笆等虚体分隔之外的实体分隔,为古典园林的营造艺术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在墙体设计上追求的多样性,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哲学思想和手法。中国古人一直追求“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境界,而大自然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神秘和不可预测的,加之中国人自身内敛含蓄的性格,在园林表现形式上多倾向于“取含蓄,引而不发,显而不露”,即便要彰显园景,表达某种构思,也是通过委婉的手法,间接的手法,让游人自己去体会、感受、思考。
园林的墙,可不只是墙。中国古典园林擅于小中见大,以近喻远,方寸之间见天下,园林内的每一细部都是园匠们极力营造的重点。在各个元素中,墙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但又容易被人所忽视的元素。
墙体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是园林中过渡、分隔、装饰、造景的手段。
古人追求对自然的极力模仿,希望能在园内容纳壮丽山河,咫尺之间见天下,总想在园内造就更多的内容和环境。
而园匠利用不同的墙体元素,可以在有限的园内空间构建出更多样的景色,看似平淡无奇的墙,其实有大门道。园林墙体按照材料分,可以归纳为白粉墙、磨砖墙、漏砖墙和乱石墙四类。
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简洁朴实,压顶的瓦有简单的,也有华丽的图案,主要起装饰作用,《园冶》中描述,“历来粉墙,用纸筋石灰,有好时取其光腻,用白蜡磨打者”。
磨砖墙是砖墙处理的一种方式,用完整或者处理过的砖,在墙体上砌筑不同的图案,或者直接使用砖雕,使用的位置一般比较正式,“如隐门照墙、厅堂面墙,皆可用”。位于镶满立体透刻砖雕,有整出戏文六,故事、图案、花纹七十余种,观之琳琅满目。
漏砖墙,就是为了观景而留有窗洞或门洞的墙体,“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
乱石墙就是用天然不规则、大小相近得石块砌筑而成的墙体,“是乱石皆可砌,惟黄石者佳”。
不同的墙体就是不同的元素,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造园手法,都是通过遮、藏、引、漏、透等方式营造出来的,至于借景、对景、框景等等手法,也需要假山、墙体来实现。
墙的作用就是为这些造园手法提供实物手段,所以古人常有在墙上做漏窗、花窗的做法,借助墙体的遮蔽作用,来突出园景。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墙体,也为园景的花草树木和小品创造了存在的背景,就像绘画的宣纸一样。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擅于在白纸上用单色绘制写意山水、花草、人兽,白色宣纸不单是绘画的工具,还是画的内容所存在的背景,也是观画人所遐想的空间。
而墙体亦然,作为映衬背景的墙体可以使这些作为园景的花草树木和小品更为突出,更有层次感。
中国园林的墙,从来都不是平淡无奇的,中国园林的奥妙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元素中。仔细品味园林之墙,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许多前人精妙的智慧。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墙体的分类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景观素材
返回版块7.05 万条内容 · 12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