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刘恕:防治荒漠化呼唤新视角和新理念

刘恕:防治荒漠化呼唤新视角和新理念

发布于:2022-10-11 11:38:11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40年荒漠化防治策略的创新与提升


编者按:近来,我国开展了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其中,农学学科门类新增“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为祝贺新学科诞生,笔者近日在梳理关于40年荒漠化防治策略的创新与提升的历史文献,拜读了中国荒漠化领域研究带头人、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绿发会名誉理事长刘恕先生在2015年春写的一份讲稿,其中诸多思想今天看来仍然是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尽管讲稿后来在2017年有更新,为梳理历史、遵循脉络,经授权,绿会融媒现将2015年的版本分享如下,与读者共享。(按/linda)


防治荒漠化呼唤新视角和新理念

刘 恕

一、 从内罗毕联合国防治荒漠化会议说起

1. 召开会议的缘由: 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70年代并延续至80年代,使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萨赫勒地区,尼日尔、马里、上沃尔特、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五国耕地龟裂,粮草枯死、牲畜死亡,人口大量减少,被称之为生态灾难。其中,埃塞俄比亚饿死30万,640万居民处在饥饿线上,400万人流亡,直到本世纪初,灾情仍在延续。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仍有130万饥民。


联合国 荒漠化问题大会(1977年8月25日至9月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会议规模空前:230万人参加了准备,93个国家派出代表团,78个非政府组织、知名专家800多人参加会议。根据近5年间数以千计的研究论文、68份正式报告,制定了《防治荒漠化行动纲要》。


2、会议的收获: 引起世界各国对荒漠化这一重大环境问题的关注,认同防治荒漠化需要国际协调行动。 制定了协调国际行动的《防治荒漠化行动纲要》;对荒漠化的定义、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联合国关于“荒漠化 的定义 荒漠化 是一个 人类问题;是人类和一个艰难的、变化多端的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类侵入这种环境,但对它们的敏感性和限度既不了解,又无顾忌,因此便引发了荒漠化

荒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地区生态退化的过程,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草场退化、旱地农业欠收、水浇地弃耕。


荒漠化后果,虽然有可能在某些区域出现沙丘、沙漠景观,但不是沙漠向外开步走。


我国学者对“荒漠化 的界定和成因类型的划分:


荒漠化不是沙漠的不断扩大,也不能理解为,“沙漠里的沙扩散到越来越多的沃土上去”。


沙漠化 不等于 荒漠化 。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但对于中国的实际而言,沙漠化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层,人为过度利用土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

——朱震达、刘恕,1982年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王涛,2008年


中国北方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类型及其面积:


中国北方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类型及面积           环境退化的负反馈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土地的压力  

环境退化的负反馈作用加大对土地的压力

荒漠化 会议后采取一些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上世纪60年代未到80年代,国际资助6.25亿美元,在非洲无水草原上打井。水井建成后在水眼周围,寸草不留的荒漠化圈向四周逐年扩大。当地群众说,水多了,但草少了;牛多了,但奶少了。1987年采取措施,中止了援助计划。


非洲 在无水草原上由于人工打井解决牲畜供水导致出现的,以水眼为中心不断扩大的“荒漠化圈”。


哪里 有了水井,哪里就汇聚了大批牲畜。寸草不留的荒漠化圈就在水井周围形成。治理荒漠化的打井措施,促成了新的荒漠化圈的生成。


在中亚 地区扩大水浇地植棉,曾是俄国几代人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的引水工程——卡拉库姆运河扩大水浇地等,终于使植棉业成为当地的主产业。在730万公顷的水浇地上农业生产一度呈现出棉花丰收,水稻也高产。


伴随 时间的延续,环境退化的恶果也不期而至。


计划建设从苏丹到毛里塔尼亚林带,被学者批评为建立在对土地沙漠化简单的认识上。认为出现在萨赫勒地区的沙丘,是撒哈拉沙漠在南移。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想象(拉琴科,1983年) 。设计中的林带并没建成。


3. “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


进入 80年代,人们开始对防治荒漠化的措施进行总结和反思。


1985年10日20~25日, “干旱区的今天和明天”国际科学讨论会 ,来自42个国家的400多名科学家与会参加讨论。

▲ 会议重申了对干旱区进行多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并表达了与会者的共识。

▲科学家应找出防治荒漠化过去失败的原因,接受失败的教训以制定出新的方案。

▲加强对参与干旱地区开发的乡村工作人员、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的培训工作。把科学积累的经验转换成人们环境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并且要使这些规范渗透到新的活动和政策中。

1986年 国际人道主义独立委员会认为, 联合国荒漠化会议后采取的措施,其效果不好的原因是:

①未能从来龙去脉及作为干旱地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来看待沙漠化;

②发生沙漠化国家没有明确将沙漠化问题纳入农村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

③采取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的行动往往是针对后果而没有触及引发荒漠化的原因(治标不治本的作法);

④缺乏动员社团,争取民众参与的方案;

⑤气候因素不利的影响;

⑥国际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

⑦国际组织(联合国)协调组织工作不力、筹集资金不足。


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明确了防治荒漠化的战略目标。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被称为“国际一大成就”和“富有创新性”文件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不仅为全球合作奠定了行动基础,更明确了防治荒漠化在根除贫困中的地位。使荒漠化防治确定了战略目标。


1994年6月 联合国通过《联合国关于发生在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中,认定:


荒漠化 是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亚湿潤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公约第一部分第一条(a)款)


土地退化 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者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亚湿潤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的下降或丧失(包括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理化和生物特性的退化以及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  (公约第一部分第一条(f)款)


荒漠化是这样一种过程:那里原来能进行生产的、干旱的和半干旱的土地退变为经济上没有产出的土地。

——Idris M. Nur,非洲统一组织EDECO部自然资源分部负责人

公约规定, 防治荒漠化的任务目标:


防治荒漠化的任务目标


联合国公约的意义:


公约 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把荒漠化概念明确,更在于认定了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对抗荒漠化措施的根本所在。


“把消灭 贫困战略纳入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工作中。” [第4条(c)]


要求非洲缔约国承诺“把防治荒漠化作为根除贫困努力的中心战略”。


印证 了非洲民谚:“贫瘠的土地上产生贫困的人群;贫困的人群在制造贫瘠的土地”的准确性。


公约提出的办法符合中国 “抽薪止沸” 的治本思路。

对于贫穷、饥饿和荒漠化那一个是起因这一问题,我们的回答,首先是贫穷,然后才是其它。

—— 联合国非洲恢复报告,引自1991年3月 《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通信》,《制止灾害(STOP Disasters)》



抽薪止沸——治本才能根治


《脚踏实地》,UNCCD秘书处,1995年

《脚踏实地》,UNCCD秘书处,1995年


三、 荒漠化纳入《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框架,使防治荒漠化策略提升到新的高度。


2001年6月,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宣布:由90个国家的1360名学者共同完成称为《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MA),评估生态系统状态对人类福祉的影响。 荒漠化 列为专题评估的内容。


讨论荒漠化问题的意义。针对生态系统变化与人类福祉间的关系,讨论荒漠化问题的意义:

为防治荒漠化措施的制定,奠定科学基础,使之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使防治荒漠化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联。

使防治荒漠化效果服务于千年发展目标。


1. 从人类福祉高度讨论荒漠化问题,贴近了荒漠化发生区的实际。使治理荒漠化效果有利于当地人民生活福祉,服务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在世界 范围内旱区土地占40%以上,有20多亿人口生活,旱区土地有10%-20%业已退化,估计生活在荒漠化发生区的人口占旱区人口近6%。


荒漠化发生区生产总值低,儿童死亡率高,人类福祉低下。



旱区的干旱 周而复始发生,非洲萨赫勒地区(合恩)平均30年发生一次严重旱灾。中国西北五省区500年内出现:大旱频率为6.7%;干旱22.3%。 (梁旭等) 严重的干旱加剧荒漠化过程,引起食物短缺和健康危机,荒漠化使人类福祉丧失贻尽。


20世纪最后的20年,在世界经济指数增长的同时,贫困人数增加至50亿,其中7.5亿儿童。


2. 以完善生态系统管理为目标,集中了科学家和决策者智慧的《荒漠化综合报告》,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引发荒漠化扩张趋势的因素及扭转荒漠化的对策。


A. 当前引发 荒漠化扩张 趋势的因素:


① 缺乏合理的农业政策和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

② 草(牧)场地过度开垦为农耕地。

③ 大规模的不可持续的地下水开采。

④ 土地利用方式频繁变换。

⑤ 土地权属的有关规定和政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集体 和社区产权长期形成的管理方法,有利于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社会因素对荒漠化产生的影响。


土地 利用者受利益驱动,对脆弱的自然资源,进行不可持续的利用和不合理的管理,成为当今引发荒漠化扩展的首要因素。


引起 荒漠化的因素会因地而异。人口压力、社会经济政策、国际贸易起间接作用。


B,广集科学家智慧的对抗荒漠化扩张趋势的对策有如下特征:


△ 强调实施政策法规的干预措施

△ 强调调整改善管理途径

△ 强调培育预防文化

△ 强调多种经济互补,寻求替代生计

△ 法规政策的干预措施主要体现在控制土地使用者过度利用土地。鉴于长期使用土地才有维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动力,在荒漠化易发生地区,倡导推行社区和集体的土地产权,以利于有效的管理。

△ 改善管理途径主要体现在,改进耕作制度保护土壤;提倡节水,改进水资源管理和灌溉方式;提倡有节制的放牧,保护植被以及发展适应多变气候条件的畜牧与农耕融为一体的混合型经济。

△ 发展旱区具有独特优势的替代生计,减少对土地压力和水资源依赖程度,提高旱区人民生活水平。倡义发展:


▲旱区的温室农业

▲减少蒸发的膜下水产养殖业

▲微藻制成业

▲与休闲相关联的产业

▲增加城镇就业机会


荒漠中的以色列温室农业


全球 的沙漠是真正的、开阔的博物馆,在它们的外貌中记录了人类活动的记忆,和沙漠所有的美丽和优雅。

    《世界沙漠宪章》,2005年4月  

沙漠 和干旱地区经常是阳光普照,气候温暖,空气干燥,有益健康; 还有自然的风景,特殊的生物,极易建立公园及保护地,因此适宜作游览场所,对游客也有极大的吸引力。

—  联合国世界沙漠化会议的主要文献《沙漠化问题:总览》,1977年


上述 遏制土地荒漠化的系列措施,具有指导实践的价值,并有广泛的可操作性。


从我 国的实践可以得到充分证明,现以 河西走廊武威地区 为例。


我国 历史名城 武威 位于干旱荒漠地带,是赖以内陆河河水滋润的绿洲。



2004年5月份后, 石羊河下游水库干涸,持续80多天。

面对干旱地区土地退化,人们反思了在开发利用土地中的问题,开始 理性分析荒漠地区的自然特点,采取:

1. 变革生产方式,以节约用水、充分利用阳光的新技术路线,兴建日光温室,施用地膜覆盖。

2.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适合棚内生长的鲜果、蔬菜、花卉,增加农户收入。

3. 在石羊河上游的张义镇,发展日光温室,在河流尾巴上的少水的民勤绿洲,同样是发展日光温室,走出了困境。



有关 武威地区对抗荒漠化的措施,意大利环境国土部部长代表瓦伦蒂尼做了如下评价:

中国政府在干旱荒漠的阿拉善农区(指武威地区),走出传统生产方式,采用节约用水、多采阳光的现代化农业技术,配合种植业结构向商品化的转变,使退化土地得以有效利用,产品产量和产品类型增多,农民收入也显著增加。

资料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5月31日



防治荒漠化的理念 应定位于:⑴荒漠化是特殊区域内与人民的生计、生存息息相关的社会发展全局问题。因而,荒漠化问题,应当从整体性的观念和视角,通过综合性的措施解决。

⑵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关于控制当今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马克思早在1847年就告诫人们:“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的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

⑶进行“预防文化”生态文明的教育和法制建设。


有效的对抗荒漠化行动和措施 ,既不是任何一个部门所能够承担,也不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措施,即或是世人常说的“绿化” 所能奏效的。

实践证明,特别需要一个有权威的、起统筹协调作用的高层管理架构,在规章法制和有效监察督导下,以社会化的教育、宣传和科学研究配合作先导,再加上政府的计划、发展和功能职责部门的尽职尽责,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全社会的相互协调的整合对抗荒漠化的体系。更切实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



自下而上,共同参与

城市和乡村、基层和国家共同参与

国家行动方案将通过一个经常参与的过程来制定



本文 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建设系列之“40年荒漠化防治策略的创新与提升”系列文。为推动建立荒漠化防治学科为交叉学科,绿会融媒将持续发出相关宝贵历史资料和对话。感谢中国荒漠化领域研究带头人、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绿发会名誉理事长刘恕先生的精彩分享!



作者 | 刘恕

整理 | Linda

整理日期 | 2022年8月27日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5 万条内容 · 2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矿山如何复绿?附9种主要复绿技术方法

对于很多人来说,常规理解的矿山复绿无非是种树种草,但是其实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那么矿山复绿到底是什么? 怎么复绿呢? 矿山复绿是什么? “矿山复绿”是指通过采用工程、生物等技术手段对因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使矿山地质环境达到稳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的过程。 复绿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