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修设计 \ 家装设计 \ 合租天花板!4个好友各出5000元,在上海老洋房美美地共居

合租天花板!4个好友各出5000元,在上海老洋房美美地共居

发布于:2022-10-11 09:17:11 来自:装修设计/家装设计 [复制转发]

91年的山西姑娘袁愿,

93年的湖北女孩聂璇,
既是创业合伙人,
也是住在楼上楼下的室友。
袁愿的男友Eugene、室友Moe,
还有2只猫和她们一起,租住在上海市中心。
一群好友以合租共居的方式,
实现了市中心复式洋房的居住。
房租23500,人均5000+,
距离网红街武康路、安福路10多分钟走程,
被爱人、喜欢事物和街区包围。
四位室友
凭着室内设计师的功底,
她们用低成本的改造,
将人均五千多的出租房
改成了朋友们羡慕不已的“梦中情房”。
9月,一条拜访了他们位于市中心的家,
和她们聊一聊租房策略和改造经验,
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和租期里,
依然享有好的居住品质。
自述:袁愿、聂璇
编辑:游威玲
责编:陈子文  
夏天的家
第一次看房时看到的银杏树
我们是去年11月第一次看到这个房子,从延安西路进来,先经过一排老公房,其中夹了一棵很高的银杏树,金灿灿的,非常漂亮。
沿着老公房小区的主弄,走到了尽头,转弯就看到了我们现在的家所在的楼栋,北欧式的外观,大片的红色瓦和绿色的涂刷混搭在一起,藏在这些老公房的后面,很是跳脱。
 ▲
从二楼上到三楼的小中庭,是整个房子的“中央车站”,往上可以到小阁楼,左走为厨房和洗手间,右走为两个女生的卧室,前行是玄关和楼梯,后退是客厅
室内也很神奇,总共是两层,主体是在三层,往上一层,是尖屋顶阁楼。
我们家的房门是从二楼开始的,先走过一段楼梯,然后才到我们住的这一层,等于多了一道私属的玄关和走道,走道那里还有一扇窗户,打开三层所有的窗户,就能形成很好的对流。
上:三楼 下:小阁楼卧室
三楼有两间卧室、客厅、厨房和洗手间,适合两个女生共享。小阁楼的卧室带单独的洗手间,适合一对情侣。最重要的是,也在我们的预算里,23500,人均不到6000。
年轻人从不同的地方到上海来打拼,合租既能节省开支,也能互相照应。
 ▲
小阁楼卧室套房外的尖顶空间,是公共空间
整栋楼的斜屋顶坡度很大,三楼和小阁楼,就充满了各种不规则的斜角空间,阁楼的斜角最大,一开始很不适应,现在习惯了还挺喜欢。
室内还有各种奇怪的下凹空间,在家里行走,就是各种蹦上蹦下。
中介后来跟我们说这个房子因为尖角空间太多,劝退了很多来看房的,大部分人会觉得这么多斜角“不好用”。
可能我们自己是室内设计师的原因,就觉得这些不规则的空间很有趣,差不多当场就定了,当时就想立马搬进来。
上:两位室友和朋友日常看展,下:四位室友一起参加骑行活动
这离网红街武康路、安福路都是步行十多分钟的距离。离这些网红街区近,是因为我们是室内设计师,项目基本都在市区,工作室和家都在市中心,方便自己和同事们跑工地、看现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时时和最新的商业动态、文化潮流、展览同步,让我们自己的设计和思维时时更新,而不能闭门创作。
所以虽然可能同样的预算,在市郊可能租到更好的房子,但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成本,不单单是金钱,还有时间、精力,甚至街区氛围,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上世纪20年代,郭标从瑞士建筑师手上买下房子,与家人居于此,花园所在的位置在上世纪80年代加建了老公房,已不复存在
搬进来之后,才知道这里原来是利西路19号,最初是一位瑞士建筑师罗德(Charles Luthy)的房子,当时他的邻居利西路17号的主人,就是邬达克。
后来他把房子卖给了民国时永安百货的郭标,从郭家在自家花园里拍的这张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
疫情期间,邻居拍下的袁愿和聂璇在阳台的活动
在正式住进来之前,我们花了2周,对空间进行改造。同时,也在租期上和房东争取了最长的租期,4年。
花了差不多2个月的租金,把房子调整到我们都觉得满意的状态。
必要的硬装小改动
硬装上,多是一些移花接木的小改造,让空间更通透。比如把卧室之间的老木门移到了洗手间。
考虑到日常生活舒适性,我们换了新的智能马桶、台盆。
厨房改造前后对比图
原本厨房的操作台非常小,我们撤掉了原本的餐桌,沿着墙面做了一整长条的操作台,虽然这些改造,我们带不走,但是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所以还是非常值得的投入。
尤其疫情在家生活2个多月,一个好用的厨房,真的关键。改造费用分摊进4年的租期之中,其实还可以。
聂璇的卧室,除了衣柜,其他全部为重新购置
卧室换上了比较舒适床架和床垫,保证睡眠质量,才能更好应对每一天。
客厅,重新布置了沙发和地毯
此外,我们在客厅添置了比较多的大家具,简洁的大长桌、沙发组合,地面铺了地毯。这几样我们把费用控制得较低,和房子空间搭配好看、基本舒适就可以了。因为这些是易耗品,未来搬走的时候,打算把它们留在房子里。
因为一直租房,我们基本会从生活品质相关的刚需、是不是方便搬家、使用寿命和周期、价格等几个维度,来综合配置房子里的设施和家具。延伸到日常的生活,我们平时买东西,如果是比较贵的,也会倾向于买轻量的、更适合搬家的物件。
低成本的高级感营造
这些硬装改造和大件添置完成后,就是软装的细节搭配了。
因为一直租房,我们也很喜欢旧物循环的永续生活方式,所以日常喜欢用低价、甚至会用一些邻居们淘汰的物品,让家里氛围感十足。
 
二手市集淘回的画册,10块一张,宜家的画框比画贵
各地旅行时买回的纪念,裱起来
我们搬进来以后,在家里布置了很多的挂画,看起来很有仪式感,其实大部分的画都是很便宜的。
有从二手市集淘回来的,10块钱一张。去濑户内海艺术祭旅行的时候,看到好看的海报,花了100块买的,往行李箱一卷,旅行的记忆也打包回来了。平时没事在家的时候,我也会支起画架画一画,让自己静心。加了个宜家的画框, 而且方便移动和调整。
家里的画多数是这样不大贵的画,也有一些设计师或者小众艺术家的作品,不是名贵的作品,但是我们自己喜欢,也会花些钱买回来,算是初阶收藏。
袁愿的“信手涂抹”,和二手市场淘回来的球拍、凳子摆在一起
 ▲
客厅一角有个四四方方下凹深达1米多的空间,袁愿常常跳下去在此办公
家里斜角、边角的地方比较多,又不方便人站立,我们就顺势摆了一些旧凳子当架子,和画作、绿植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这些凳子年头久了,造型和细节都比较朴实,都没办法真的坐人了,但是放个画或者绿植,承重绰绰有余。
凳子有的从二手家具商店用很低的价格几十块或者几百块买来,甚至邻居们要扔掉的椅子,我们拿回来,也算是旧物新生了。
高低错落的灯具和绿植
家中的气根植物,或垂挂,或摆在二手市场淘回来的旧凳子上
空间的氛围感,另外两个利器,就是绿植和灯具了。
绿植是我们自己喜欢,灯具的话,也是多年租房的经验积累了。
房子之前的客厅,只有一路电路连着的一盏大灯,一打开,大片强光,非常没有层次,如果要改造,成本和工程量就太大了。
各种不同的灯,负责各自小小一块的照明
我们就化零为整,在客厅里布置了各种大小不同的灯,一盏大的落地灯,负责沙发区域的照明。餐桌上沿用了本来的电路,布置了宜家的吊灯,斜屋顶的角落,摆了绿植和画作的地方,就放小地灯,光向上打,像是画廊里的小射灯。
它们各自分区照明,在空间里形成大大小小、方向不同的光源,再辅助我们自己喜欢的蜡烛,就很有感觉。
灯的选择上比较两极化,大部分都是便宜的灯,坏了或者留在屋子里也不大心疼的那种,主要会根据空间需求进行搭配和购置。
大中小的绿植,错落点缀在浅色的墙和沙发之中,紧挨最高的的绿植的,是Flos的中古设计师款灯
另外一部分是我们自己喜欢的设计师款,是投入比较多的。因为灯具可以打包搬走,有些灯甚至值得一辈子带着,我们家最贵的灯,是一座1980年代产的意大利Flos落地灯,从中古店买的,花了6000多。
绿植的布置逻辑,其实跟灯具一样,就是高低错落,大、中、小相间,形成层次感。
整个客厅只放了一株两米多高的绿植,去调节整个空间的比例,同时配一些中等的一米多高的植物,还有一些小型的植物来做一些辅助和点缀 。
小植物点缀在各个利用率不高的边角
靠近阳台的角落,因为层高足够,从空中吊下来垂感好、向四周散开的蕨类植物,地面的龟背竹也是气根植物,茂盛的气根垂下来,组合起来,就像在热带雨林一样。
斜屋顶也放了散开的蕨类,反正人也不大过去,就索性舒展一些。
客厅斜屋顶有一个小天窗,我们则布置了适合直晒的线型的多肉,它们再茂盛,也不会堵住采光,小小一桌聚在那里,也有它们的气质。
在家谈工作,也要预约
我们一起创业4年了,白天在工作室一起工作,晚上回家又对着,慢慢摸索出了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居住和工作之外,我们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和朋友。所以尊重对方的时间安排、保有界限感就很重要。在家里碰到了,突然抓着对方讨论工作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职业状态下的两位合伙人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会在项目开始的时候,确定大致的工作进度安排,也会确定需要讨论的几个节点,届时提前跟对方约时间。在正式讨论前,把各自需要准备的工作做好,做到高效合理地开会。
生活中交集也会有,有都想去看的展览,一起去的旅行目的地,也会约着一起去,但是这样的一起行动都是灵活的,主要是合拍第一。
疫情期间一起做饭、打游戏
所以今年上海疫情期间,反而是我们4个人,第一次这么整整齐齐聚在一起。这时合租的好处还挺明显的。首先公共空间够多够大,在家里活动也不会太憋屈。
 
疫情期间,在小阁楼外的一个户外露台露营
空间里有猫、有植物,有自己的户外阳台,很疗愈,不管外面风大雨大,我们就住在自己的小城堡里。
四个人在家办公,也渐渐摸索出各自喜欢的一个角落。需要独处的时候,比如要开电话会议,担心吵到其他人,就回各自的卧室。
此外,小阁楼、客厅、阳台,都可以待着, 在客厅或者小阁楼,看到谁抱着电脑,也是一个信号,这个时候就不会上前去打扰。
位女室友的瑜伽课
团购的时候可以群策群力、各显神通,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人倾诉。我们三个女孩子都练瑜伽,在家一起上课,解锁高阶动作比如头倒立的时候,其他人还能保护她不受伤。
会做手冲咖啡的moe
我们室友阿Moe是在咖啡品牌工作,疫情隔离期间大家都没有咖啡的时候,我们家每天起来冲一壶手冲,特别奢侈。
聂璇解锁的各式烘焙
我们俩,一个擅长做中餐,一个擅长做西式轻餐。所以那时候也各种解锁厨艺,千辛万苦地买到了酒,就欢天喜地凑一起晚餐,边喝酒边看电影。
撸猫、看电影,随时小聚
我们都是从毕业工作就一直合租,尽管如今的租金预算,也允许我们独住出去,但是这么多年适应合租,我们还蛮喜欢几个年轻人一起生活的状态,不仅可以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包容,也可以让自己的思路更加开阔。
生病的时候有人照顾,晚上加班的时候有人给留门,或者未知会的晚归,会收到室友的关怀短信,就让人很有安全感。
在阳台小酌
共居,其实是一种打开自己的状态,跟室友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微妙的亲密状态。如何妥善地处理空间里的人际关系,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修行和学习。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和在意的点都不大一样,最重要的是坦诚说出自己在意的事情,尽量取得室友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几个本身就是性格比较大条,不那么敏感也不大计较,合租也继续强化了这样的性格特征。
朋友来家吃饭,“终于可以外卖了”
此外,关于共用区域多、生活习惯不同的共居矛盾,其实找阿姨上门打扫卫生,就能解决合租80%的痛点,也是一样算账,每周2次,每个人每月多一点的开销,节省下来的精力和时间,让我们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值当。
适当让渡自我,获取等同甚至超过这些“牺牲”的生活,喜相庆、病相扶、寂寞相陪,也算是自己选择的“亲人”,一起对抗世界的无常,真的是十分幸运的事情了吧。
合租&邻里相处tips:
1、无论是和朋友还是陌生人合租,建议预留2个月的磨合期,因为关系改变了,在这期间,可以订立合租公约,把自己在意的生活事项都提前说清,或发生了没有提前约定好的事情,及时地告知对方,不要积累鸡毛蒜皮和情绪,这非常重要;
2、包容和接纳,让渡一部分的自我,是合租重要的心理准备;
3、请专业的家政人士上门服务,专职处理家务,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合租摩擦,每周上门1-2次;
4、和邻居相处好很重要,搬新家时,尽量和邻居们问个好、打个招呼,最好带着小礼物上门。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家装设计

返回版块

22.32 万条内容 · 38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私宅设计:因生活而设计,因设计而美好!

01  辰境设计  项目为北京海淀一处复式住宅,使用面积100㎡。屋主是留学归来的90后新婚夫妻,作为俩人在京的第一套房,他们希望新家能够结合简约风格与实用主义,满足个性化需求。 洄游玄关最大程度的引入光线,解决入户玄关及楼梯间采光不足的问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