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原创精选 \ 中国园林“三陈”:陈植、陈俊愉、陈从周

中国园林“三陈”:陈植、陈俊愉、陈从周

发布于:2022-10-09 09:03:09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原创精选 [复制转发]



众所周知,在中国科技界,有三位世界级的科学大咖,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巧合的是,他们都姓钱,所以被合称为   “三钱”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


△钱学森(左)、钱伟长(中)、钱三强(右)。



而在中国园林界,也有三位泰山北斗级的老教授,为中国园林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巧合的是,他们都姓陈,因此被后人合称为   中国园林“三陈”   :陈植、陈俊愉、陈从周。

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这三位老先生的资料介绍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甚至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以至于让许多人感到大惑不解。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梳理一下这三位老先生各自的人生经历,更进一步了解他们在中国园林领域获得的成就。


△陈植(左)、陈俊愉(中)、陈从周(右)。


陈植(1899-1989):三千桃李仰身教,九十春秋仍笔耕。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在中国建筑界和中国园林界,名叫陈植的一共有两位。

第一位是著名   建筑家   ,与梁思成、林徽因是同学,曾主持设计了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上海鲁迅纪念馆、闵行一条街、张庙一条街等重点工程,并荣获国家建筑部“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第二位是著名   园林学家、林学家   ,南京林业大学著名教授,中国园林学科奠基人之一。

名列中国园林“三陈”的,是第二位陈植。


△第一位陈植(左)与第二位陈植(右)。


早在1926年,不到三十岁的陈植就被聘请为“中山陵园计划委员会”委员,参与确定   南京中山陵园   的设计方案,并负责陵园内的绿化工作。

1928年,也就是两年后的夏天,在陈植的倡议下,   “中华造园学会”   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园林领域的学术组织。

不久,中华造园学会策划编辑出版“造园丛书”,其中第一部著作就是陈植的学术代表作之一   《造园学概论》  

从此,造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29年中山陵园计划委员会合影。


当初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陈植曾经见到过中国第一部造园学术著作   《园冶》   。甚至有人推测,他是第一位见到明代刻本《园冶》的中国现代学者。

《园冶》这部作品,早在清代就已经在我国失传了。陈植经过各种努力,让它得到了陶兰泉、朱启钤、阚铎等人的抢救性整理。

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部作品终于重归故土,再次出现在中国人面前。其中,朱启钤和阚铎整理出版的   “中国营造学社本”《园冶》   影响尤其大。


△明代刻本《园冶》书影。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学者来说,摆在大家面前的新问题是:   《园冶》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园林艺术和经验,陈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注释《园冶》,并与东南大学的刘敦桢、同济大学的陈从周互相切磋讨论、增补、订正,最终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   《园冶注释》   一书。


△现在市面上的《园冶注释(第二版)》及重排本(右)。陈植注释,杨超伯校订,陈从周校阅。


除了注释《园冶》之外,陈植还校注了另一部跟园林艺术有关的明代作品   《长物志》   ,编写了   《中国历代名园记》   一书,甚至在八十多岁时开始动笔撰写   《中国造园史》  

1989年,陈植教授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七十五年的园林生涯,《中国造园史》一书成了他留给后人的一部遗著。




陈俊愉(1917-2012):护送梅花四千里,只留清气满乾坤。

以前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说法:   自古梅不过黄河。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梅花无法越过黄河,在北方露地栽种。

但陈俊愉院士用了半个世纪时间,进行“南梅北移”研究和实践,最终彻底终结了这个说法,让无数北方人在家门口也能欣赏梅花。


△《中国花卉报》刊文报道陈俊愉院士的学术成果。


陈俊愉从小就喜欢跟着花匠师傅莳花弄草,到了1935年考大学时,就想学一个种植花草的专业,于是进了   金陵大学园艺系  

当时,全班只有两位学生,教他们花卉学知识的是著名园林学家   汪菊渊   (中国园林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士)。

从1943年开始,陈俊愉跟随汪菊渊在四川、重庆一带调查梅花品种,走遍了巴山蜀水,发现了多种奇特梅花品种。

调查结束后,他用文言文写下了   《巴山蜀水记梅花》   一书,填补了我国近代梅花系统研究的空白,正式踏上了研究梅花的学术之路。


△青年时期的陈俊愉及其著作。


1957年,陈俊愉开始在   北京林业大学   教书,同时与   北京植物园   合作,进行梅花引种驯化工作。

几十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经历了种种危险和挫折:险些在雨夜葬身四川江中激流,在庐山与一头豹子不期而遇,培育多年的梅花品种被毁于一旦……

但梅花凌寒绽放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他。




经过多年努力,他把   南京梅花山     洞庭湖   一带的梅花先引种到了   北京   一带,然后陆续扩大到了沈阳、长春、大庆、乌鲁木齐等地,   让梅花的生长线向北方和西方推进了两三千公里。  

在植物栽培史上,这简直是奇迹。

由于陈俊愉在梅花领域取得的各种巨大成就,人们常常称呼他为   “梅花院士”“梅花教授”“梅教授”   ,甚至造成过令人哭笑不得的误会。
许多人以为这位   “梅教授”   真的姓“梅”呢!




晚年的“梅花教授”,一直为评选   “中国国花”   一事四处奔波。

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云南昆明举办,组委会印了一本画册专门介绍世界各国国花。由于中国没有确立国花,只好印了“中国国花——牡丹(暂定)”。

陈俊愉看到后,更加感到评选国花一事重大,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努力:

他开通博客,上面只有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国花》;他多次参与组织   “我为国花投一票”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他组织两院院士在倡议书上签字,袁隆平、吴良镛等上百名院士纷纷签字支持……




甚至为了向大家普及花卉知识,他大年初二就冒着严寒到北京植物园当志愿者,为无数游人进行科普。  

一开始,陈俊愉建议选梅花为国花,后来又提出梅花、牡丹为“双国花”建议。

但直到他以九十五岁高龄去世时,依然没有看到中国国花确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2006年北京植物园,陈俊愉院士为游人讲解梅花知识。


陈从周(1918-2000):文章园林,梓墨尤香。

在中国园林界,陈从周教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   他不仅是著名的园林学家和古建筑学家,而且在文学、国画等领域都有着突出的成就。  

说他是“斜杠青年”“跨界学霸”一点都不夸张。

年轻时,他跟随张大千学习国画,后来又凭借个人兴趣编写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权威著作《徐志摩年谱》。

新中国成立后,他自学成才,跟随刘敦桢教授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古典园林知识。

  他的《苏州园林》一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采用宋词名句为园林照片进行注解,把古典文学和古典园林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青年时期的陈从周。


后来,他跟随刘敦桢修复   苏州留园   ,跟随梁思成修复   扬州大明寺   ,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几十万字关于中国园林的著作。

改革开放之后,在他的建议下,   苏州网师园“殿春簃”   被原样复制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拉开了中国园林“出口”到海外的帷幕。

在这一时期,他与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   相识恨晚,成为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唯一顾问。


△陈从周(右)和贝聿铭在香山北京饭店。


晚年的陈从周,除了创作   《说园》《园林谈丛》   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抢救修复了一大批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建筑。

无论是苏州拙政园、扬州何园、西湖郭庄,还是苏州虎丘塔、嘉定孔庙,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所以有人评价说:   假如没有陈从周,那么现在的江南美景起码会少一半。

而他一生最著名的园林实践成就,被概括为“造园三章”:   补豫园、构楠园、复水绘园。

用文学创作来形容园林实践成就,对陈从周来说再合适不过。因为他一直强调和论证,园林设计与文学创作、书画创作、戏曲表演有相通之处,呼吁业内人士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园林设计,不就是在大地上写诗作文、绘山画水嘛!


△陈从周在指导修复上海豫园。


陈从周的园林成就,融合了建筑、文学、书法、绘画、摄影、戏曲多个艺术领域;与此同时,他又把园林艺术弘扬到了这些艺术领域之中,让不同领域的工作者都注意到了园林之美。

因此大家评价说,陈从周是真正的人文学者,他把园林这个“小学科”做出了文化“大影响”。

甚至可以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名士。在他之后,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位修养深厚、诙谐幽默的老夫子了。




三位老先生都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影响力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得越来越大。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   “文化自信”“园艺疗法”   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留给后人的学术财富正在不断发挥着巨大价值。

关于中国园林“三陈”,这次就分享到这里。你想详细了解他们的哪一段故事?或者你还想了解哪些园林大师的成就和故事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文系园景人 (ID:xyzwin) 原创整理, 欢迎转载, 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请注明来源!
 
  • 和平卫士
    和平卫士 沙发

    三陈就是这么牛逼啊  园林界的扛把子


    2022-12-29 16:42:29

    回复 举报
    赞同1

园林景观原创精选

返回版块

2.38 万条内容 · 1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快题设计没思路,毫无头绪?一招搞定

说到风景园林专业考研快题, 抄图背图是每个同学都要经历的阶段, 那该抄什么背什么? 又如何把这些图运用到考场上? 想必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 抄什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