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污泥处理 \ 污水治理中污泥异常的介绍及解决措施

污水治理中污泥异常的介绍及解决措施

发布于:2022-10-08 14:08:08 来自:环保工程/污泥处理 [复制转发]

污水治理中污泥异常的几类现象

1·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颜色异常,沉降性能变差,上清液浑浊且有许多细小羽毛状污泥残片;

2·镜检可发现原生动物,但数量锐减,镜检过程发现有原生动物但多已死亡或失去活性;显微镜下污泥絮体体积比平时小而零散;

3·沉淀池内污泥呈云浪状上浮,出水跑泥严重;

4·最终出水水质浑浊, COD检测指标远高出正常波动范围;


污泥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废水PH值大幅波动变化

当活性污泥所处污水环境pH 值<6或pH值>9时,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甚至死亡,此时就会发生污泥松散和上浮现象。


pH值大幅波动变化引发的异常症状:

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色淡,沉降性能变差;镜检原生动物活性不足;曝气池混合液的溶解氧在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逐渐上升,液面浮渣增多,浮渣色晦暗,稀薄松散;出水跑泥严重。


pH值大幅波动变化对应的处置建议:

生物系统受到pH值大幅波动变化影响后,镜检仍然可以发现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只是活性受到抑制或部分死亡。因此,恢复受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残存微生物的繁殖是恢复生物系统的关键。


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在生物池的进口处投加碱液,提高曝气池内混合液的pH值;

2、加大外回流量,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3、在生物池内连续投加营养盐(如工业葡萄糖),补充进水中的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活性的恢复和繁殖;


二·废水水体中油脂含量增多

当废水进水中含有大量油脂时,会影响污泥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重要组分流失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另当废水进水含油脂量过高时,经过曝气混合,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使细菌缺氧后上浮。


A·油脂含量增多引发的异常症状:

活性污泥松散微细,色发黑,沉降性能很差;镜检微生物活性不足;曝气池内的需氧量增大且出现大量液面浮渣,浮渣颜色发黑且具有粘性;二沉池水体整体颜色发黑,出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


B·油脂含量增多对应的处置建议:

当废水进水油脂含量过高时,经过曝气混合,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导致密度降低而上浮,且细菌处于缺氧状态,使得整个曝气池颜色发黑,液面出现大量浮渣。由于此类油脂多为乳化油,进入曝气池后随着曝气强度增大,油脂对污泥颗粒的吸附包裹越严实,污泥越松散;如何将曝气池内的油脂尽快除掉是系统恢复的关键。


在恢复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

1、停止进水,停止曝气,对曝气池进行静止沉淀,然后视沉淀状态,开启进水将曝气池内的上清液强制流出,尽可能降低曝气池内的油脂含量;

2、恢复曝气后,将溶解氧控制在相对较高水平(4mg/L);

3、适当投加部分营养盐,加快污泥的增殖;

4、加大排泥量,促进新、旧污泥的更替;

虽然大量油脂进入曝气池,但生物系统并未遭到完全破坏,因此在采取上述措施后,生物系统恢复较快。 


三·废水水体中盐离子浓度增高

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2000mg/L时,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抑制,COD去除率会明显下降;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8000mg/L时,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相继死亡。

由于氯离子含量不是进水监测的常规指标,因此在运行中不易察觉,当通过生物系统的某些指标做出判断时,往往伴随的就是生物系统的瘫痪。


A·盐离子浓度增高引发的异常症状:

活性污泥松散微细化,色浅泛白,沉降性能很差;曝气池的溶解氧值在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会突然上升,活性污泥混合液液面上会出现大量小气泡,且泛出大量泡沫。


B·盐离子浓度增高对应的处置建议:

当发现生物系统受到高浓度盐离子废水的冲击后,往往伴随的就是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全部死亡,此时系统恢复起来也较为困难。由于企业排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并不在环保部门的监测范围之内,因此及时阻断高浓度盐离子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是恢复系统前的首要前提。


在恢复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外回流量,对来水进行稀释;

2、将本站的脱水污泥重新投加到生物池内,作为接种污泥,对微生物进行重新培养;

3、为缩短培养时间,加快微生物的繁殖,可向生物池内投加部分营养盐成分。

图片


推荐资料(点击文字跳转)

生化处理系统污泥异常解决方法与对策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知识点:污水治理中污泥异常的介绍及解决措施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资料不错,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2022-10-09 07:46: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

2.71 万条内容 · 30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丝状菌膨胀爆发后,4个不同时期的污泥沉降特征变化

确认丝状菌是否发生膨胀有很多的方法,判断的方法也各有特点。只有尽早地发现丝状菌膨胀的存在,才能提早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1、丝状菌的结构及膨胀的危害 正常的活性污泥结构较稠密,菌胶团生长良好,显微镜下观察到菌胶团外缘整齐清晰,并可发现有纤毛类原生动物。污泥呈矾花状,絮凝、沉降和浓缩性能良好。污泥体积指数(SVI)在100左右,污泥沉降体积(SV)在30%左右,含水率约90%。从污泥的结构来看,活性污泥絮状体是由菌胶团和丝状菌组合而成的。丝状菌犹似絮状体的骨架,菌胶团粘结在骨架上,相互交织在一起如同骨和肉的关系。对正常的活性污泥来说,它们两者之间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如果丝状菌生长繁殖过多,菌胶团的生长繁殖将受到抑制,好多丝状菌伸出污泥表面之外,使得絮状体松散,沉淀性能恶化,污泥体积膨胀,污泥沉降体积(%)及污泥体积指数(SVI)均很高,这就是丝状菌性污泥膨胀。膨胀严重时,显微镜下观察的整个视野几乎都是丝状菌。这种丝状菌性膨胀的污泥体积指数(SVI),一般可达200~2000,视膨胀程度而异。丝状菌性膨胀污泥的外观不同于正常污泥,上清液少但亦非常清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