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宽比较大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往往加厚端部墙体,增大结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这种加厚的短墙,尺寸接近框架柱,设计中需要分别用墙模拟、柱模拟计算。但两种模型结果存在差异,各软件结果也差异极大。现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性分析比较。
剪力墙结构39层、高122.85m,高宽比7.3。8度(0.2g,二组)、三类场地。4道主要横向墙厚0.4m,其它内横墙0.2~0.25m,纵向外侧短墙厚0.45~0.65m。部分横墙端部也加厚至0.65m、长度1m左右。如下图所示。剪力墙混凝土C60。
采用JG-STRAT软件,及国内常用结构软件(这里称软件A、软件B),分别计算,比较墙端部的计算钢筋面积 。
墙模型采用各软件隐含条件。柱模型,将外侧短墙用柱替代,见图中红色块。为避免各软件细节处理上的差异,取原设计的底部为标准层,各层相同。为体现渐变规律,分别按8度(0.3g)、8度(0.2g)、7度(0.15g)计算。抗震等级均为一级,构造等级分别为特一、一级、特一级(后面钢筋面积As是计算值,未进性最小配筋构造,受抗震等级影响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计算准确性、可靠性是极为关切的问题。重要工程经常多软件计算,差别大时就会问”为什么“。本文目的是回应用户对JG-STRAT疑问,证明自己的准确性、可靠性,是个”自清“的过程。
此外,本文分析数据规律,供大家参考,但不评价同行软件。
1. 横向墙端部配筋 (包含翼缘,cm^2)
数据分析:
1) 墙模型、柱模型差异。 JG高度一致,数值非常接近。其他软件差异较大,部分达1.5~2.0倍,且有大量0配筋,尤其是“墙偏大、柱偏大”随机波动,没有规律性。
2) 抗震8度、7度递变。 JG逐级2~3倍递变,规律明显。其他软件有配筋突变,甚至7度>8度,且有大量0配筋。
3) 对称性、规律性。A墙与B墙长度相近、上下基本对称。JG配筋基本接近,体现结构受力的对称性;其他软件A与B差别较大,没体现对称性。此外,C墙与D墙组成联肢墙,由于C短、D长,应该C墙配筋偏大。JG配筋与概念设计相符,而其他软件部分数据与此相反。
2. 横向墙端部配筋 (不含翼缘,cm^2)
数据分析:
在剪力墙配筋计算中,端柱参与计算就相当于包含横墙翼缘。因此不含翼缘时,两种模式本身即存在差异。
JG两模型结果仍能较好吻合(吻合程度不比含翼缘)。其他软件离散更大,不再赘述。
3. 纵向短墙配筋(X向) (不考虑翼缘)
数据分析:
1) 墙模型、柱模型差异。 JG高度一致,且比横向长墙吻合度更好(7度0.15g柱配筋有构造)。其他软件部分数值接近,部分差异大,仍存在0配筋。
2) 抗震8度、7度递变。 JG逐级近2倍递变。其他软件部分数据能够2倍递变,部分数据无规律。
4. 总结
影响墙配筋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两类:a)墙单元和柱单元计算内力,b)墙截面计算配筋的处理方法。
众所周知,墙单元作为特殊单元,在"墙-梁"连接、狭长单元等情况下,计算精度很低(将另文介绍)。JG-STRAT软件采用自研的高性能墙元,很好解决传统墙元的难题。如该工程纵向短墙,在墙模型中即是狭长单元,计算内力偏差直接影响配筋。
此外,计算时被细分的墙单元,配筋时需合并为整片墙,还需合并翼缘墙、端柱的截面和内力,这是需精细处理的过程。如软件处理不到位,也会影响配筋。注意到,纵向短墙配筋吻合程度,优于横向长墙,短墙不需要合并处理是有利因素。
对于加厚短墙,无论墙模式、柱模式,计算结果应该是唯一的,因为实际结构是唯一的。虽然目前有限元技术有局限,各软件仍应努力提高计算精度,这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绝对不能说“模型不同、结果不同”是正常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比较的是墙模式、柱模式的差异,其实也揭示了剪力墙计算和配筋,目前普遍存在的巨大欠缺。
附录1:各软件总体参数
附录2:各软件配筋简图
8度0.3g(有翼缘)
8度0.3g(无翼缘)
8度0.2g(有翼缘)
8度0.2g(无翼缘)
7度0.15g(有翼缘)
7度0.15g(无翼缘)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知识点:剪力墙端部加厚“柱模拟、墙模拟”的差异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剪力墙结构优化方法探讨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特别是在量大面广的高层住宅中广泛应用。剪力墙结构由于梁和板的跨度不大,梁和板的优化空间相对较小。下面从墙肢布置、结构计算参数取值、性能控制指标( 如位移角) 三个方面讨论剪力墙结构的优化方法。 01 平面布置原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