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历史上
第一条地下渠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的龙首渠引洛古灌区,距今已有21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集惠农灌溉、盐碱地改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灌溉作用。龙首渠以“井渠法”凿通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选线、测量和规划非常精准,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输水渠道,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称赞。
2020年12月,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西汉龙首渠示意图 资料图
公元前120年,临晋郡守严熊建言穿凿洛水修建水利工程,解决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重泉(今属陕西省蒲城县)等地盐碱地问题。汉武帝刘彻采纳严熊的建议,征发一万余人动工修渠,在洛河下游开渠引水。历时十余载,北洛河流域建成了自流灌溉工程。因修建过程中挖到了恐龙化石,故名“龙首渠”。
龙首渠工程图 资料图
当年引洛南下,必须穿越商颜山(今称铁镰山)。为了穿凿3500米的引水隧洞,古人别具匠心,首创“井渠法”,即在隧洞施工中,均匀布设竖井,把长距离的地下渠道,分割成多个分部工程,然后相向开挖,以减少误差。布设的竖井,既是务工通道,又可弃土弃渣,兼顾通风采光,可谓一举三得。
井渠技术示意图 资料图
汉朝以后的历朝历代以及民国时期,都对龙首渠进行了疏通、修缮与再建。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龙首渠始终未能完美地发挥灌溉作用。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 资料图
1934年,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开始修筑“关中八惠”之一的洛惠渠。经过勘测,洛惠渠的线路布设、灌域控制,与其前身——西汉龙首渠不谋而合。1947年,洛惠渠骨干工程终于建成。工程以巨大代价,终于将历代不同的引洛灌溉方式重新整合,逐步解决了大荔、蒲城等地的灌溉和盐碱地问题。如今的洛惠渠在延续黄河历史文脉的同时,也正向着惠及农业、工业和生态多维的现代化灌区迈进。
洛惠渠 资料图
除了洛惠渠,新疆的坎儿井、河南的红旗渠等水利工程也在不同程度运用和发展了井渠法。中亚和西南亚的部分干旱地带也用这种办法进行农田灌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詹天佑当年设计开凿八达岭隧道铺设京张铁路的创举,惊叹于世人,他所使用的中间开井、两端相对开凿的方法运用的也正是井渠技术。
认识解读龙首渠,传承千年井渠术。龙首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其应用的井渠技术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不仅推动了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为世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来源:中国水事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28.26 万条内容 · 36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水利工程融资难题怎么破?水利工程作为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经济大盘、保民生就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运营周期长等特点,自身效益难以有效显现。满足一定的投资回报率是市场化融资的必要条件,这也造成水利工程融资难、社会资本不愿进入、市场活力低的问题和痛点。 因此亟需重新定义水利工程投资效益,打破以往水利工程偏向公益性的思维定式,真实展现水利工程的投资收益,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注入,真正落实“两手发力”,实现“用改革方法解决重大水利工程投融资问题”,破解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日益扩大的难题。此外,还需加快探索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规律研究,适应我国人口增加和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宏观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的新需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