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
花承阁遗址位于颐和园(前身清漪园)万寿山后山东部半山腰(图1)。其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十九年(1754)告竣,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在清漪园内营建的一组集殿、堂、轩、廊、塔等建筑要素以及山石、植物于一体的山地佛寺园林建筑群。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掠西郊园林,花承阁被毁,光绪朝重修清漪园,受经济与时局所限,未能重修,残存木构也被拆做他用。1980年,颐和园管理处对遗址进行了整修,现仅存建筑残基与多宝塔(图2)。
图 1 区位分析图
图 2 遗址现状鸟瞰图
关于花承阁建筑原貌的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依托现状测绘和相关档案,开展了一定的硏究工作。受硏究材料的限制,该成果在屋顶形式、弧廊外檐做法等方面存在诸多疑点,随着相关历史老照片不断涌现,我们有机会更加清晰深入地探讨清漪园时期花承阁的建筑原貌,为深化遗产价值认知,支撑后续遗址保护与展示工作,课题组通过对现状的详实测绘调查,结合清宫档案与历史影像资料分析,在前辈学者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新的复原研究。
2.遗址分析
经过多次修整加固的花承阁遗址,较为完整的保存至今,但也存在部分地面散水被山体流失的水土覆盖,以及整修加固材料混淆了遗存构件的年代等问题,因此课题组首先有选择地清理遗址覆盖物;然后采用全站仪与三维激光扫描仪相结合的方式对遗址进行全面扫描,采集遗址空间信息;最后通过现场观察、材料比对以及对修整加固工程当事人的访谈(图3、4),从遗存柱础、遗存铺装、遗存阶条石、遗存墙体、遗存散水及遗存树木(图5)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来辨别乾隆朝花承阁建筑整体格局及单体建筑信息。
图 3 遗址清理 、 扫描、 调查、 工作照片
图 4 花承阁建筑群三维点云平面图
图 5 遗址分项调查平面分析圏
2.1整体空间格局
从现状遗存可清晰的看出该建筑群的整体空间格局,半月形砖砌高台依倚山而筑。高台轴线上有一组坐南朝北的三合院,正殿莲座盘云面阔三间,残存台明、柱顶石及部分后檐墙;东西两侧为面阔三间的配殿,残存台明及部分后檐墙;庭院中部有一太湖石置于须弥座之上,再北有二柱牌楼夹杆石遗存,残破不全。半月形高台沿外缘有弧廊,残存台明及少数柱顶石。弧廊东端与一城台相连,城台西接六兼斋,面阔三间,残存柱顶石及少许山墙,其北有假山与弧廊视线相隔,南侧与爬山墙围成一封闭院落,环境优雅,乾隆皇帝有诗云:湖山雅号赏心主,风月堪称乐事宾。若问六兼斋好处,率逢美景与良辰。皇帝自诩此处兼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和“贤主、嘉宾”二难,故为此建筑取名“六兼裔"。弧廊西端与面阔三间花承阁相连,花承阁因地形东西错层,残存台明、柱顶石及一层两侧山墙。花承阁东南侧为多宝塔,保存相对完整,五色琉璃,八面七层,高五丈余,飞檐宝铎,层层周缀,榱窠户牖,不施寸木,黄金为顶,玉石为台,千佛瑞相,一一具足,坐莲花座,现宝塔中,轮相庄严3)。塔北有琉璃二柱牌楼门,为1980年代修复。再北立御制《多宝塔颂》石碑。
此外,院落的围墙走向,地面铺装以及植物配置等也可从现状遗存中获取相应信息,为复原硏究提供可靠依据。
2.2单体建筑信息
通过各建筑单体阶条石、柱顶石、墙体或墙基、散水的遗存可获取建筑平面形式,开间、进深、墙厚、山出等平面尺寸,台明、墙体下碱高等竖向尺寸,地面铺装、散水的样式与尺寸,以及墙体砌法与砖的型号等信息。下面以花承阁单体遗址为例说明(图6、7,表1)。
图 6 花承阁遗址现状
图 7 花承阁遗址现状分析图
( 遗存柱础编号示意图及对应现状照片 )
表 1 花承阁单体遗址尺寸信息统计表
3.文献档案分析
在文献方面,花承阁建筑群建成后,乾隆皇帝先后写下相关诗文11篇,花承阁三篇,六兼斋7篇,多宝佛塔颂1篇,描述各自命名缘由及景观特征,多宝佛塔颂更是详细记载了多宝塔的形制、色彩、造像等信息。上述诗文大都被清中期编纂的《日下旧闻考》所收录。
在档案方面,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活计档中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六曰“万寿山半圆城楼上现贴字画十张,对三副,具镶文锦”4)。由此可知,当时的花承阁建筑群因其城台形式而被称为半圆城。乾隆十九年(1754)《清漪园总领、副总领、园丁;园户、园隶、匠役、闸军等分派各处数目清册》清册副件5)中有“山后东段:花承阁、六兼斋、莲座盘云”的记载,也说明当时花承阁建筑群已建成使用。这些零星记载,或多或少的透露了花承阁建筑群的历史信息,而能具体为复原研究提供重要线索的主要有以下两份档案。
3.1嘉庆十二年(1807)《花承阁等处陈设清册》
清代宫廷的《陈设清册》是内务府按例对皇家建筑室内外陈设情况的记录,这些早期的清册不仅记录了陈设物品,还有物品放置的位置,能反映所记录建筑的室内空间信息,如隔断位置、门窗位置等,可为复原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其中关于六兼斋、花承阁的空间描述的信息摘录如下:
六兼斋楼下面北安楠柏木包镶床三张,南北窗槛柱上挂御笔字挂屏四件,东一间靠东墙安楠木几腿案一张,西一间罩内面东安楠柏木包镶床三张,中间北边窗户下面南安……楼上西一间南边面西假门贴……西二间面北安楠柏木包镶床三张,中一间北安紫檀嵌硝石宝座一张。
莲座盘云殿内面北安石造神台一座上供铜胎观音一尊,周围墙上挂红油吊屏龛十八件。
花承阁面北安楠柏木包镶床三张,风窗上挂御笔字壁子横披一面,北一间夹明柱中安糊纹锦边座插屏一件,门两边墙上面南挂……外檐三门上挂毡竹帘各三架。
由以上信息可以推断,六兼斋上下两层,一层南北两侧均有槛窗;莲座盘云外檐北侧为门窗,东西南三侧为实墙;花承阁朝东外檐皆有门,朝北墙上有门洞与弧廊相连。
3.2万寿山准底册
《万寿山准底册》是光绪十三年(1887)清廷为了整修颐和园而对万寿山上建筑遗存进行的勘察记录,其中关于花承阁建筑群的记载如下:
莲座盘云殿一座三间内明间面宽一丈七寸……台明高一尺四寸,下出二尺六寸檐柱高一丈五寸……东西配殿……前牌楼……月式游廊……西边楼花承阁一座三间,各面宽一丈三寸,进深一丈二尺二寸,前后廊各深四尺一寸,下层檐柱高一丈一尺,上檐柱高一丈,台明高二尺,下出二尺三寸,东边六兼斋(楼)一座三间,各面宽一丈三寸,进深一丈四尺二寸,前廊深四尺一寸,上檐柱高一丈,下檐柱高一丈一尺,台明高二尺,下出二尺三寸。多宝塔一座……
这些勘察信息记录不仅有平面尺寸,还有柱高等竖向尺寸,是本次复原研究的重要资料。上述柱高的信息也说明咸丰朝花承阁建筑群的木构建筑尚有遗存,并未完全被毁。
4.历史影像分析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颐和园,随军战地记者比托等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照片资料(图8),经过对比分析可辨出花承阁为卷棚歇山,东西配殿为垂脊硬山顶。
图 8 历史影像分析
5.尺寸权衡与同期实例参证
将遗址勘察获取尺寸信息与《万寿山准底册》记载的列表对比,可确定单体进深、面阔柱高等大尺寸(表2)。从该表也可以看出,现状遗址调研数据基本和万寿山准底册基本相符,除台明高由于现存台明部分被掩埋不变测置外,其它数据都相差不大,说明万寿山准底册的所载数据是可信的,而当前的遗址经历了自然与人为扰动,较光绪朝有所变化。因此花承阁凡万寿山准底册中已有的尺寸,以万寿山准底册记载为准,其它数据以遗址尚能获取的勘察尺寸为准。还有一些细节如梁、枋、檩等构件尺寸则只能依靠营造算例尺度权衡或参照同期体量相近的实例。
表 2 花承阁关键尺寸信息汇总表
清代官式建筑构件在尺度权衡比例上有相应的计算程式,梁思成先生将这些记载尺度权衡计算程式的工匠抄本汇编整理为《营造算例》,并申明算例服务于工匠估工算料,指导施工,而非服务于设计7)。因此在参照营造算例进行辅助设计时,课题组选择颐和园内乾隆朝实物遗存养云轩配殿来进行验证,发现通过算例推导的构件尺寸大部分与实测尺寸吻合,而在建筑开间、进深、柱高等大尺寸上则差异较大。因此,课题组依据遗址以及档案确定建筑开间、面阔、柱高等大尺寸后,根据营造算例来确定梁、枋、檩等构件尺寸(表3)。
表 3 花承阁梁木构件权衡表
6.复原成果
综合上述研究分析,花承阁建筑群的形象了然于眼前(图9-12)。花承阁建筑群建置在一个依山而筑的半圆形砖砌高台上,高台沿外缘有弧廊,廊内向开敞,外向封闭。
图 9 花承阁复原总平面图
图 1 0 花承阁复原正立面图
图 1 1 花承阁复原鸟瞰图
(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费之腾绘 )
图 1 2 花承阁复原正立面效果图
组群中轴线上,为坐北朝南的三合院型的佛寺“莲座盘云”,院落依地势分作两层台地,高层台地上是其正殿即莲座盘云殿,为带脊歇山式建筑,低层台地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为带脊硬山,院落中部有一太湖石置于须弥座上。太湖石之北为二柱牌楼,再北下八字登道至弧廊所在半圆台。
弧廊西端通花承阁,其面阔三间,东侧显一层,西侧显两层,卷棚歇山顶。东端接一穿堂式平台,平台西侧紧邻六兼斋,其面阔三间,卷棚硬山顶,平台有楼梯至二层,二层与六兼斋二层空间相连通。
莲座盘云与花承阁之间为保存至今的多宝塔院落。
7.结语
回顾整个研究过程,不难发现研究所涉及的任何单一材料都不足以反映花承阁建筑群或某一单体建筑的全貌,只有不断地从各种材料中积累有效信息片断,彼此之间相互支撑、印证,逐步廓清其历史原貌。如空间尺度以遗址现状和万寿山准底册中的记录为准;屋顶样式则以老照片透露的信息为准,参考山出尺寸;而具体的构件尺寸则参考北京地区同期体量相当的皇家建筑。最终获得一个相对完整、准确的形象,以再现清漪园时期该建筑群整体格局,促进公众对清猗园园林艺术的理解与认知。
文章转载于:文物卫士
知识点:颐和园花承阁建筑群复原设计研究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古建筑中门窗墙面构件详解隔扇 隔扇,宋代称“格子门”是安装于建筑物金柱或檐柱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的一种装修。隔扇由外框、隔扇心、裙板及绦环板组成,外框是隔扇的骨架,隔扇心是安装于外框上部的仔屉,通常有菱花和棂条花心两种。裙板是安装在外框下部的隔板,绦环板(宋称腰华板)是安装在相邻两根抹头之间的小块隔板。裙板和练环板上常作各种装饰性很强的雕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