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基本要求
8.1.1 遵循乡土化和多样化的原则,满足野生生物栖息需要,再现自然生态特征。按照湿地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过渡特色,形成沉水、漂浮及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或湿生(沼生)植物—陆生乔灌草的群落形式。在进行种植设计时需尊重场地原有特色,避免过度设计,避免外来植物入侵。对有特殊功能的人工湿地(如重金属治理等),可设计相应的功能型植物群落,并设计合理的品种及更换周期。
8.1.2 绿化用地占全园陆地面积比例不低于80%。所选用的绿化树种中乡土植物品种一般不少于70%。
8.1.3 除公园主要出入口及必要的交通设施、管理服务设施用地外,公园与周边城市用地之间应至少保持不小于20m宽的绿化隔离带,隔离带内可适当设置城市雨洪管理及再利用设施。
8.1.4 对园中的特有植物种类或珍惜植物应全部原地保留并妥善保护。
8.1.5 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低维护的乡土植物品种。有条件的公园,可结合科研需要,建立湿地植物驯化与繁育苗圃及实验基地。
8.2 植物选择与配置
8.2.1优先考虑栖息地生态环境需要,结合现状资源特点和各区功能需要,对植物布局、空间、尺度、形态及主要种类进行合理设计。
8.2.2 维护地带性的湿地生物群落健康稳定,控制植物种植密度、避免过度人工化。
8.2.3 注意水深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种类的选择与水深关系详见表8-1。
表8-1湿地植物群落与适宜水深
植物类型 |
适宜水深 |
注意事项 |
湿生植物 |
宜种植在常水位以上。 |
注意水位变化对不同植物的影响。 |
挺水植物 |
除某些种类的荷花以外大多适宜栽植在水深小于60cm的水域。 |
对蔓生性或具有较强的萌蘖能力的水生植物,宜采取水下围网、水下种植池、容器栽植等多种措施控制其生长区域。 |
浮叶植物 |
水深1~2m左右的水域。 |
浮叶植物水面叶片覆盖面积一般不宜超过水域面积的1/3。 |
沉水植物与底栖藻类、水草等 |
需较好的水体能见度和光照环境,宜种植在开阔无遮挡水域。 |
不宜作为先锋种,应在水体污染情况达到植物生长要求后种植。 |
8.2.4保留原有场地生长良好的乡土植物,适当增加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与栖息场所的植物群落。
8.2.5靠近生态保育区的生态缓冲区一侧的隔离防护绿地,植物种类需考虑与生态保育区的连续性。游人使用频率高的区域避免使用有毒、有硬刺的植物。
8.2.6综合服务与管理区可提升植物群落的观赏性与丰富度,注意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植物的搭配和季相变化,满足适宜的遮荫、赏景、科普等功能需求。
8.2.7结合基址历史和文化特色,营造富有意境的植物景观。
8.2.8 对设有生物滞留、水体净化等雨洪管理设施的绿地,应根据设计滞水深度、雨水渗透时间、种植土厚度、水污染负荷及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等条件,选择抗逆性强、抗污染、耐水湿的植物种类,并注意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知识点:种植设计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竖向设计7.1 基本要求 公园的竖向设计应结合水系设计,明确公园内地形及场地的标高、坡度与坡向。确定挖填方区域与大致的土方量。确保场地安全和湿地生物正常繁育,满足排水组织及湿地水文变化、栖息地环境、地下管网布置等相关要求。 7.2 高程控制 7.2.1 有城市防洪需求的场地,应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的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高程控制和防洪(潮)堤的规划,其它建构筑物高程及布置也应满足上位规划中的防洪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