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还是忙碌于各种项目中,像南京的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 、北京的 科兴天富厂区改造 、上海的 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项目 等。这些项目都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建筑,都融入了建筑师极多的文化、艺术、科技的设计创意,并且注重建筑的细节品质。 总之,建筑师忙着创意,我忙着帮建筑师实现创意!
比如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项目 ,采用了 不锈钢树状支撑结构与亚克力面板的组合 ,不仅创造了一种 结构体系与表皮系统的新型组合方式 ,更是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运用亚克力材质的首个建筑项目 。
▲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剖面图
再比如北京的 科兴天富厂区改造项 目,采用了 不锈钢、铝合金与ETFE张拉膜的结构组合形式 , 利用双相型不锈钢的高强度、铝合金的轻量化和耐候性、张拉膜的轻巧和通透性,将不同材质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最终完美呈现了通透、轻盈、简洁且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的建筑效果。
▲ 科兴天富厂区室外廊道(北京)
▲ 不锈钢节点
▲ 科兴天富厂区室外廊道
另外像目前正在建造的 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项目 ,建成后将作为世界级的温室花园亮相黄浦江畔。温室花园是世博文化公园的核心功能建筑之一,由上钢三厂老厂房建筑改造而来。旧的钢铁车间曾经是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新的温室花园即将成为市民活动的优选打卡地。不同的两种城市元素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重叠转换,相互对话之间的不断联系唤起了建筑师关于“对立与统一”的设计灵感,并将这“阴阳融合”的理念根植于该项目中的许多方面:传统与未来,工业与自然,静态与运动,沉默与声音——同步成一个优雅的姿态,为公众营造独特的体验,同时也延续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时代主题。
为追求花园内部空间宽阔、视野开敞的功能性需求,结构上优先使用了高效、轻量、集约的组合结构,首次采用了 不规则铝合金网格张弦结构体系 , 将铝合金结构与索结构结合起来;为满足温室建筑在潮湿环境下的长久使用要求,材料选择上, 采用了多种高性能耐腐蚀材料 ; 结构与幕墙巧妙地进行了一体化的融合 ,营造了通透简约的效果,同时又满足园林温室建筑对通风采光的需求。
▲ 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上海)
▲ 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建设中
▲ 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立面图
说到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项目,不得不提一下世博文化公园内的保留场馆更新改造项目,包括 卢森堡馆、俄罗斯馆、法国馆和意大利馆 四个场馆。改造之后,它们将作为永久保留的建筑成为延续世博文化与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像法国馆外立面使用的GRC材料,由于破损严重,最后经咨询会研究决定采用铝板替换。 为使铝板质感尽可能接近GRC材质,我们尝试了多种表面处理的方案,最终取得了令各方满意的效果。
▲ 世博文化公园法国馆改造前-改造后(上海)
▲ 世博文化公园法国馆立面图
再比如卢森堡馆,外立面采用的耐候钢板破损锈蚀严重。但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首先对建筑进行3D测绘,对所有钢板数字化标记后进行保护性拆除和返厂修复,同时现场对主体结构按永久建筑进行加固,最后将修复完好的钢板重新安装,达到了百分百复刻的效果。
▲ 世博文化公园卢森堡馆改造前-中-后(上海)
我们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在结构体系、材料应用和节点做法上实现了突破,都始终在用新方式解决新问题,让建筑师遵守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大胆创作,让艺术创作的发挥尽量不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另一方面,以艺术追求为导向,也不断在推动公司的技术进步和研发创新。 把产品炼成作品,让技术成就艺术——这是我 和我的团队 一直力求的理念 。
最近有哪些思考?
平时忙碌于各种业务,无暇思考太多。前一段由于疫情封闭在家的缘故,忽然多了很多思考的时间。主要是把公司过去的项目回顾了一下,做了一个复盘。
我发现我们团队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是在为建筑艺术的创作寻找技术实现的方法方面。我们会 特别注重关注和收集与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充分地挖掘现有技术手段的潜力,再经过系统的集成与整合,来完美实现设计意图 。从行业布局而言,我们是实施者,或者说是“工匠”的身份,通常意义上属于整个建筑建设过程的最后一环。在常规建筑项目的工作流程中,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时间上,我们进场的时候,建筑设计已经几乎全部完成;空间上,“工匠”和设计师之间存在着沟通屏障,信息需要经过很多次转手,沟通效率很低,沟通准确性折减,这就会导致呈现出的建筑作品出现“买家秀”与“卖家秀”的现象。
而我们过去之所以能够呈现出一些高品质的作品,最独到之处,我认为是打通了“工匠”、“工程师”和“艺术家”之间,时间和空间的沟通渠道。这种方式我称之为 “开放式协作创新模式” , 即在创意阶段,就有实操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的加入,全心全意为建筑师的创意落地提供支持 。对建筑师而言,如果没有专业技术团队的协作,创新的想法和设计往往在创作过程中就会遇到担忧与迷茫;对我们而言,没有建筑师才华横溢的设计创意,那么我和整个团队的技术也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用一个可爱一点的比喻,就像乔布斯有乔纳森一样,这两人间的合作引爆出许多伟大的苹果产品,在建筑领域, 我也可以是建筑师的哆啦A梦 。
像未来花园项目,我们从方案阶段就参与到崔愷院士的设计团队中,对项目极具特色和挑战的不锈钢树状柱、亚克力屋面、水波纹不锈钢吊顶等,都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去市场上寻觅合适的材料,对产品进行改进,一遍遍地进行打样和对样品进行雕琢,利用我们团队的技术能力进行建筑效果的模拟演示,进行新型节点的性能试验,甚至联合科研单位、行业专家制定行业空白领域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等等。这些工作让建筑师对最终呈现的效果和可行性具有更切实的把握和直观的感受。一比一的实物样板,在观感、触感、分量感上,是传统渲染图完全无法比拟的,这对于一个正在推敲方案的建筑师,是一个重大的体验升级,我想也是未来精品建筑越来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项目不锈钢样品
▲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项目亚克力样品
▲ 江苏园博园未来花园项目施工过程
又比如世博温室花园这个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的时候建筑师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 并且这个创意并无以往案例可供参考借鉴 。为了尽快让建筑师看到这个方案的实际效果,我们利用当时现有的材料在几天内迅速加工了一个一比一的节点样板,建筑师看到后非常满意,当即 确定实施方案 。后来随着方案的推进,我们不断小试、中试、大试,持续改进节点的做法。同时为了保证这种新型节点的可靠性、安全性,我们 在设计院设计师的帮助下, 联合同济大学进行了节点试验,验证了这种新型节点的受力性能,为以后的项目做技术储备。
▲ 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节点样品
我认为这几个成功案例的合作方式,可以成为未来创意创新建筑项目的一种新的合作制式, 因为它将AEC(Architecture建筑、Engineering工程、Construction施工)从原本的流水线模式变成了叠合三色图模式 。尤其对于一些设计前卫、创意主导、追求品质、关注细节的建筑方案,工艺技术提供方的早期参与创作,在未来或将成为一种范式。
▲ 叠合三色图关系
同时,我正在为这种 “ 开放式协作创新模式” 探索一种良性的合作架构,这种合作架构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 一方面能有效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在早期参与到项目中, 各取所长有益互补,避免方案阶段的建筑构想在后期无法落地或落地效果偏差大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保证各参与方的创作积极性和协作流畅性,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
可以用一句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来形容我与佛结缘的过程吧。
第一个与佛结缘的项目就是 南京的牛首山佛顶宫项目 。南京南郊的牛首山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 但在1937-1958年期间,牛首山西峰的山体遭受多次破坏性的铁矿开采,从而形成了一个60多米深的废弃矿坑。
▲ 牛首山西峰矿坑
2008年,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地宫发掘出土了震惊世界的佛教界至圣宝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顶骨舍利如法如仪、清静庄严的供奉原则,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在牛首山这个风水宝地上,新建一座佛教建筑,用于供奉佛顶舍利,延续牛首山的历史文脉,再现金陵胜景。
牛首山整体的设计方案可以归结为“补天阙,藏地宫,现双塔,兴佛寺”。我们有缘参与建设了其中“补天阙”的 佛顶宫大穹顶 、“藏地宫”的 佛顶宫小穹顶 两个单体及 游客中心东入口钛锌屋面 。现在佛顶舍利就供奉于小穹顶之下的地宫内。大小穹顶的整体形象来源于“莲花托珍宝,双树罗袈裟"的立意。小穹顶下部为莲花宝座造型,上部为牟尼发髻宝珠造型,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大穹顶以双树做支撑,连绵起伏两百余米,犹如巨大的佛袍袈裟覆盖于小穹顶之上,象征着佛祖的无限加持。
也许正是与佛有缘吧,我有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得知了这个项目的消息。此后,我数十次前往牛首山,站在废弃的矿坑之上,设想这里建成之后的场景。要在这深坑内将设计图纸变成实体建筑,难度超乎想象。当确定这个项目要采用铝合金结构之后,美国人也来到了南京,想要拿下这个项目。当时在铝合金穹顶领域,美国的技术实力是全球最强的,建造经验也最丰富。他们高傲地夸下海口说除了他们,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将这周边地势复杂、跨度巨大、悬挑超长、体量庞大且工期紧张的项目建成。但我们团队经过反复多次的实地勘探、工厂考察、方案推演与比选、建模计算等一系列技术分析,认为我们国内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该项目。与美国人的傲慢相反,我们是脚踏实地,对建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我甚至将牛首山西入口一处废弃仓库重新修整,作为我们项目部的临时指挥部、创作及攻坚基地,领导与职员同吃住,夜以继日奋战。在招投标的最后阶段,我们以更可靠的技术实力和更专业的服务态度击败了实力强劲的美国对手。 当然我们有这样的成绩,也得益于业主、设计方,总包各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 牛首山佛顶宫
▲ 牛首山大小穹顶
▲ 牛首山大穹顶立面图
牛首山佛顶宫大小穹顶的顺利完工,标志着 在铝合金网壳结构领域,我国的建造水平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超越了美国,此后国内 大型的铝合金网壳项目,美国人再也没有来分过一杯羹,从而成就了中国一个细分行业的国产化。
后面又接触了普陀山观音法界的 观音圣坛项目 。观音圣坛形态恰如毗卢观音,结跏趺坐于多层莲座之上。观音圣坛作为集礼佛、展陈、体验、教化为一体,集观音文化之大成的博览园,在功能分布上自下而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点体现观音信仰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观音圣坛的内部结构恰似一只宝瓶,是观音的象征,具象化了佛教中代表宇宙的“须弥山”。将“宝瓶”进行解构时,采用了 菱形网格结构 。为了保证其双曲造型的顺滑,网格杆件加工成双曲杆件,其上的装饰铝板采用空间多曲铝板,其间镶嵌马鞍形双曲防火玻璃进行装饰。
▲ 观音圣坛内部剖面图
▲ 圆通大厅平面图
▲ 普陀山观音圣坛(浙江舟山)
为了寻找适用于圆通大厅的玻璃,我请教了遍布全国各地的众多特种玻璃研制专家。这种 马鞍形双曲半钢化玻璃 ,既要满足超白、防火、强度要求,同时需具备半透明的磨砂效果,国内几乎没有案例,于是我将目标转向了国外。最开始我联系了西班牙cricursa公司。这家成立于1928年的公司非常善于曲面玻璃的制造,但他家制造的玻璃,无法满足防火性能的要求。几经波折,后来我终于在德国找到了一种适用的防火玻璃原片,并对现有的曲面玻璃的制作工艺做出专项改造,终于加工出了令人满意的玻璃。项目建成后,进入圆通大厅内部,漫眼的白色通体生辉,目光之所及无不精美至善,宝瓶上的玻璃温润如玉。
▲ 曲面玻璃制作工艺
▲ 观音圣坛圆通大厅定制玻璃
在大跨度空间铝结构这个细分建筑领域,虽然是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中叶研究出了铝合金单层网壳这种新型结构体系,但从1997年中国第一座铝合金结构建筑的建成到现在,铝结构却是在中国的土壤上完成了蜕变和进化。
在国外市场还专注于标准化的铝结构产品期间,国内则是全力投身于铝结构建造技术的创新研究之中,20余年中一直在填补这个新时代对建筑的定制化、差异化、精细化、高品质以及低碳环保方面的巨大需求,国内的大跨空间铝结构建设技术目前已经达到了全球的领先水平。
此外,中国建筑也经历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外援建(输出援助),发展到后来的投资代建(输出建造生产力),再到如今开始向海外输出先进建造技术和创新设计理念的过程。我也真诚希望将中国的先进铝合金结构建造技术推广到海外市场中,而上海通正在海外布局的第一阶段目标则是东南亚和中东区域,为此我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三年中曾多次往返新加坡进行考察,与当地建设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及设计院进行了高效、高质量的交流。目标是依托于新加坡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汇、拥有创新技术且同时对其周边区域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国家,将新型大跨空间铝结构和复杂表皮一体化的相关技术输出到海外市场上。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46.46 万条内容 · 113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1.2万㎡约1200t钢网架整体提升,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指廊屋面钢结构封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T3B 两个指廊(K和L) 屋面钢结构顺利封顶 据测算,本次屋面钢结构,两个指廊 分别提升区域投影面积约1.2万㎡,提升重量约1200t ,提升高度10m,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