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新鲜事 \ 如果在沈阳建一个洗浴中心,我感觉可以建成这么一个形状

如果在沈阳建一个洗浴中心,我感觉可以建成这么一个形状

发布于:2022-09-21 10:39:21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新鲜事 [复制转发]
李涵   ,绘造社创始人。

我更愿意讲述那些跟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微小的市井空间,比如一个小咖啡馆、一个穷鬼乐园,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是独特的,才不是被资本标准化的,才具有在地性。     
画城
2022.07.16 南京  
                            



大家好     我是李涵     很高兴又回到了一席    

我其实是一个“伪建筑师”,为什么要用“伪”字呢?因为我不设计房子,我的日常主要是画房子、画城市。但我的工作方法、思考模式和观察方式,又确实是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


五年前,我来一席分享的是“  路上观察学  ”,就是平时随便去街上逛,看到有趣的东西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摄影、录音或者画画记录下来。


我当时的方式是画图,我画了很多北京的有意思的角落和场景,比如小咖啡馆、小餐馆,就这样汇聚成了一本书,叫《一点儿北京》。


▲《一点儿北京》


这五年我们干的事其实没什么区别,还是在画城市,只不过画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也不局限于北京了。


比如,这个画的是深圳的城中村。


  ▲《生   活在一起》深圳


我特别喜欢城中村那种高密度的住宅,村民们用自己喜欢的瓷砖把房屋贴满,很好看。我们也花了很多精力画瓷砖,这些瓷砖远看像一团色点,就像点彩派一样。后来业主看了我们的画,又把画烧成了瓷砖,贴在了深圳的地铁站。


我们还画了重庆。重庆被称作“8D城市”,景观非常丰富,有山、江和建筑。我们从仰视、俯视等不同的角度来画这些建筑和高架桥,去营造一种8D的氛围。


▲  这张画非常大,楼有40米高。(摄影:夏至)

刚开始,我们贴完以后发现中间部分被玻璃挡上了,就在旁边找了一个巨型的格栅。

▲《重庆丛林 (摄影 :夏至)


贴上去以后我发现——这画怎么变成抽象画了? 这时我就突然明白了,所谓抽象画,就是抽调了一部分图像的画。


这是我们画的澳门。 我非常喜欢澳门那些金光灿灿的赌场建筑,特别诚实地表达了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


▲《向澳门学习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写过本书,叫《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这可能是第一次有建筑师向赌场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商业建筑学习。这本书的影响很大,上世纪一个重要的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由此兴起。我很喜欢这个流派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建筑风格,但可能确实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这张画也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怀念,这张画就叫《向澳门学习》。


前两天去父母那里,他们正好找出来一张我小时候的画。



我一看,原来我5岁就开始干这件事了,看来画城真的是我命中注定该干的事。这张画也让我觉得自己吹牛逼的天分比画画要高,因为我5岁就开始自称“大作”“世界名画”,还要加上“在美国”,但我到现在还没去过美国呢。


接下来我就详细地分享三张我们画的城市。


北京


第一个是北京,就是我生活、工作的地方。


798艺术区可能是北京最著名的一个艺术区了,原来是军工厂,里面有很多很好的工业建筑,现在都变成了画廊、美术馆、咖啡馆、餐厅。


798的现代艺术中心邀请我们在这面墙上画一张大的壁画。



这张画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画过这么大的画,这张画大概16米宽,13米高,有200多平方米。 画完这张画,我们了解到自己其实有画这种又大又充满细节的作品的本领,而这种语言特别适合表现城市。


我们之所以有这么一个风格,其实跟我们画画的方法有关,我们不是用手直接在墙或画布上画,而是在电脑上用建筑师常用的AutoCAD软件。 其实用电脑画画跟用手画画很不同,但最大的不同并不是工具,而是观看的方式。


你用手直接画的时候,面对的是画面本身,不管画细节还是退后看整体,永远都是看着1:1比例的画。 但是用电脑画是通过屏幕看,而屏幕的大小是限定的,所以你看画的比例始终在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画得很细精,因为我们一画到局部就会放大,不知不觉画就密了。


另外,这些软件都是矢量软件,矢量软件对于设计师来说就像中毒一样。一旦你知道矢量的美,你可能就再也接受不了位图了。



位图就是由像素构成的,一放大就变成马赛克了。而矢量永远是那么光滑、干净,它不仅孕育了一种美学,而且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你的画可以被无限放大。


有了密,有了大,还需要一样东西,就是怎么把数字的画放到物理世界。我们就找到了一个材料叫外墙贴膜,它可以附着在不同墙面,高分辨率地输出,就像印刷一样清楚,能够很好地保留细节。


有了这几件东西,我们就开始给城市画大壁画的业务。画画的过程也很简单,我们有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用一两个星期就确定了画的构图,再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每人负责一个部分,同时推进。



这张画就是十几个人一起画了四个月的结果。



这个过程挺枯燥的,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一个作品的执行远远比这个作品的想法重要,想法可以简单,甚至有时候可以愚蠢,但是通过不屈不挠、不折不扣地执行,最终会变成一个好作品。


这些建筑都是真的,就是一些798的著名工业建筑,有歌德学院、佩斯画廊。甚至里边的展览也是真的,比如宋冬的展览,我们很多时候就是照着现实来画。



798有很多管道,我们画城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特别愿意画这种管道、马路、铁路,因为它把不同的元素勾连在了一起。 后来我看到一个俄裔的美国诗人布罗茨基说了一句话,“这世界上你最爱的东西是什么?道路与河流,生命中这些长的东西”。这话让诗人一说就特别有诗意了,这也解释了我为什么爱画这些东西。



但是画的时候也不是完全的写实,比如说画798的一个停车楼,我想到在德国看过一个自动化停车楼,我们就把它加了进去,有了这个停车楼,干脆又加了几个管道,就让汽车都在管道里开,把路面解放出来。



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呢?就是共享单车。 这画是2017年画的, 那年共享单车爆发以后,我本来十几年不骑车了,突然骑上车觉得身轻如燕,而且我觉得共享单车是一个特别好的游历城市的方式,它平衡了效率和亲身体验。


那个时候也有很多新鲜事,比如在798里的一个居民楼里有画廊,他们会把这个房间租下来让艺术家住,艺术家住的时候在里边创作,等创作完了,这个公寓就开放变成画廊,大家可以参观。



当然这里边的当代艺术我不太懂,但这个事儿是一种很新鲜的刺激,比如说当时的很多居民楼变成了咖啡馆,Airbnb也是如火如荼在中国拓展。


所以我们在798里就找了一个楼。这个画很复杂。



一个粉色的居民楼斜着往上升,把每一层平面剖开,想象里边,一个Airbnb里边有胶囊公寓,一个画廊,一个咖啡馆。


?? 左右滑动看看

     
     
     

798有一片办公楼都是方盒子,有点枯燥。



不过无所谓,我们就把里边想象成当时非常流行的联合办公。 对我来说什么是联合办公?就是里边没什么正经办公的地方,其他地方有的是,那就是联合办公,吃喝玩乐,我们就加了很多这些东西。



对我来说,画城市其实也是设计城市,这两件事是自然而然关联起来的,它既是虚构的也是真实的。


这是画 好以后那天早上我去拍照,然后我看见一个快递小哥特别着急送货,他到这个画前的时候突然踩了个刹车,看了一眼,然后赶紧走了。



当时我心里就一阵暗爽,我觉得能让他停下来我就很开心。这个画后来就成了一个打卡地标的地方,一开始我们很骄傲,觉得这个画的好,后来我就发现,好像是堵墙,只要有个画,大家就拍照,甚至没画,你只要把这墙刷成粉大家还是会拍照, 大家其实本身就是爱拍照。那到底是墙重要还是画重要?我说不清楚了。


但是通过这个项目,我就认识到我们这个绘画技能的一个能力,本来我们是以城市为风景,结果当这个画变成这么一个尺度输出的时候,它本身就成为了城市的风景。


所以两年以后再接再厉,我们在798画了一条街,严格地说是铺了一条街,这个画叫无人之径。


摄影 :夏至


因为2020年正好疫情刚过,当时都没想到会有这么长,因为那一段城市没有人,空的,但有很多动物、植物回到了城市。 我们就想象在这里边,798变成了一个没有人的这些动物、植物的天堂。



但这画铺完以后, 它很 花, 人走在里边其实也看不出来,也可以叫无人之径。


这是当时拍的一个视频。


摄影 :夏至


我挺喜欢这个快递车在里边,就感觉一个车开在一个画里,特别超现实。还有很多人踩在画上,到最后这画简直脏得一塌糊涂,都是脚印、污渍,但我觉得公共艺术可能就是应该让大家踩在脚下的艺术吧。



沈阳


第二个我想分享的画是关于沈阳的。沈阳是东北工业城市,这是我们画的基地现场,有一个电站叫沈海电站,它在这儿好多年了,三个冷却塔就是当地的一个地标。 但是这个电站要拆掉,整个区域要做城市开发。



旁边是沈阳北站,这里边有很多仓库。 其中有几栋仓库是当时苏联专家建的叫东贸库,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就要保护下来,将来改造成其他的用处。



所以这个项目的 建筑师就邀请我们在这个立面上画。



这是画完的结果。


摄影 :王洪跃


你可能感觉好像突然从沈阳蹦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因为这个画的主题是“东北文艺复兴”。


其实我跟东北文艺复兴结缘就是通过一席,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贾行家老师坐我旁边,我并不认识他,我还跟人打招呼说“贾行(xing)家,您好”。他讲的题目叫《纸工厂》,我以为他要讲造纸工厂,后来他讲的其实是东北那些大厂在转型的时候,像纸一样脆弱地消解掉了。 那个演讲非常震撼,以至于后来不让播了。


到了2019年,东北文艺复兴达到了一个高潮,三联出了讲述东北的一期,班宇出了《冬泳》,董宝石的《野狼disco》变成了神曲。我看了一下,那年年底东三省的GDP全部是负增长,所以这就证明一个歪理,可能经济越差,文艺越复兴。


但是提到文艺复兴,你就会联想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特征是非常宏伟的建筑,好的装饰以及满墙的壁画。凡是学建筑、学艺术的人,肯定都受过文艺复兴的熏陶。


▲ 左: 花之圣母大教堂     右:《真正的十字架的传说  

当我经过这两个文艺复兴的洗礼以后再来到现场,我看到这库房就不再是库房,我瞬间就把意大利文艺复兴和东北文艺复兴合在一起。而且这个房子确实跟意大利古典的公共建筑巴西利卡非常像,因为制式完全一样。


左:东贸库仓库山墙 右:圣米尼亚托大殿


那一瞬间,我决定要在墙上画一个文艺复兴样式的壁画。


但是在这种建筑上的壁画其实不太一样,这里建筑的外形是复杂的,有很多建筑结构,就不能满铺了。


我们就参照了当时文艺复兴的处理手法。它不是一张画,而是一堆画,用一种套嵌的结构组织起来,先是利用真实的建筑的柱子、窗户分割成若干画面。屋顶画了一层假结构,然后在这个假结构里划分,再画画。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 让三维空间跟二维的画面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


▲  西斯廷教堂壁画


所以我们也借鉴了这套方法,先是利用真实的壁柱、窗户、门,把墙面分割成若干画面,然后加入一层假的结构,就是这层黄色的木结构。 在这基础上我们开始画画面,画面里边还有柱子,然后又有场景,这样一层一层套嵌下去,就让这个建筑空间跟画面很好地吻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这是关于布局。


摄影 :王洪跃


至于内容,通常画城市,大家都会要求你画地标,画高楼大厦,但其实我个人更喜欢画那种日常的空间,人们使用的地方,比如说一个夜市、一个菜市场,因为这些地方是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但我也心里发虚,因为我并没有在沈阳长住过,我的观察其实是很肤浅的,就几天时间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去看,我能画好吗?但后来我想起陈丹青老师在《局部》里说过,他说,你以为文艺复兴画的是什么?画的其实都是Fantasy。


Fantasy,通常翻译成“幻象”,但他认为不应该翻译成“幻象”,而是“对已有之物的异想天开”。他这么一说就给了我启发,其实我画的也不是真实的沈阳的生活场景,而是这些生活场景在我心中、在我脑中的某种异想天开。


我在现场看这个冷却塔。



原来我以为它是重污染的,但是其实它很清洁,里边就是水蒸气,飘上去就是云,凝结下来、冷却下来就是雨,那一瞬间我感觉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淋浴房。


“全国洗浴看东北,东北洗浴看沈阳”,洗浴在东北、在沈阳其实不是洗澡,而是一种文化,你要吃喝谈生意,所有的事都发生在澡堂子里,所以如果在沈阳建一个洗浴中心,我感觉可以建成这么一个形状。



这个墙面中心其实画的就是这三个冷却塔,一个是洗浴中心,一个是冰雪世界,中间这个我们画的是从空中看,冷却塔就变成了圆的,它的结构形成了一个花边。 这个其实跟欧洲教堂的玫瑰窗特别像,所以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就在这重合起来了。


摄影 :王洪跃


当然东北的娱乐文化也很强大,还有小品、二人转,我们就把其中一个东贸库掀开,把里边变成了娱乐城,有二手玫瑰的演出现场,有刘老根大舞台。



提到东北你就会想到工人村,那是一段历史、一段记忆,我们基地旁边就有。



尽管这个文化宫是新修的,但是锁着门,很荒凉。旁边的工人村建筑很好,一看就是当年的专家楼,但已经废弃了,等待着被拆掉。



我们画的工人村就把这两个东西拼贴在一起,尽管现实中有些破败,但我希望能把它画得炊烟袅袅、生机勃勃。



整个墙面大的画幅我都给了这种日常的城市空间,但是中间这个小画幅还是得画点地标,所以有沈阳故宫,有白塔、西塔。



中间这个,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叫万顺啤酒屋。



其实这么说沈阳人也不知道,但它有一个著名的名字,叫穷鬼乐园。 这个其实是东北文艺复兴的另一个代表作家  郑执  在一席的演讲,所以一席的演讲给了我好多灵感。他说这地儿其实是下岗工人没事儿的时候,买一杯两块钱的啤酒,耗一天消磨时光的地方。


那里边有个著名桥段我想复述一下,他就问老板娘,这店你24小时365天地开,你累不累?那老板娘的原话是,我不开,这帮穷逼还能去哪?然后郑执把它翻译成文学的语言叫,“如果此地终将消亡,这些灵魂将何处安放”。 我觉得就冲这句话,它也足够跟故宫跟白塔平起平坐,它配得上城市地标。


摄影 :王洪跃


我去拍照那天阳光很好,射在上面发出金色的反光,感觉真的有点像意大利佛罗伦萨,但是那些塔吊和挡板提醒着你,这是沈阳的一个施工现场。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我感觉这好像有点像地产营销,因为我们熟悉的地产营销就是,弄一个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营造一个欧陆风情小镇,这就是地产营销的手段。



但我后来又觉得,这么一个状态其实更好。为什么?因为东北文艺复兴这个主题本身是严肃的,里边有一代人的迷茫,有工厂的破败,放在美术馆里固然很好,但好像那样又有点矫情。


它不像东北文化,东北文化里有一种自嘲的精神,我觉得特别重要,就是用轻松讲述沉重,用欢乐讲述悲痛。这么一个状态感觉像是地产营销,但讲的又是东北文艺复兴,它让这张画有了一种自嘲的精神。这个是我画的时候没想到,我在现场感受到的,我觉得这么一个状态其实更贴近东北的文化氛围。



芝加哥


最后一个画的是芝加哥,突然就出国了,还是去年画的。去年肯定出不了国,那怎么办?就在Google Earth上转,远处就是芝加哥的downtown,摩天楼,近处是一个郊区叫Englewood。



这个郊区是芝加哥最危险的一个黑人社区,犯罪率很高。地图 上有很多空地,因为很多人搬离了这个社区,一旦搬离,政府就会把这个房子推倒,就变成了一片绿地。



这个绿地对外销售,非常便宜,两美元一块,但也没人买。 所以这个 情况 确实很严重。


这两年因为全球都开始做社区营造,这里也开始了,去年芝加哥双年展就聚焦了这个社区,邀请全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想想这些空地要怎么用,因为它是分散的,没法做商业开发。


我一开始觉得找我这么一个没去过美国的人,替他们想这地儿怎么用,有点不靠谱。但后来我觉得,这么一个展览其实就是邀请大家来干吗呢?来fantasy,来异想天开的,所以我就干脆以我的生活经验,以我在中国的观察到的东西对Englewood异想天开。


我就跑到北京周边的老社区,看看北京居民怎么用这个空地。但北京的情况肯定不一样,北京是房子很贵,很拥挤,大家地儿不够,所以会把很多家里的东西摆到外边占一小块地,弄一个儿童室,或者菜铺弄几把阳伞占住人行道,变成一个店面,或者几把椅子围成一个打牌的地方。



这个现象给了我一个启发,第一就是尽管这个东西不太正规,但其实它是营造社区很有力的一个东西,因为这是从底层直接来的,自下而上的,这种地方人们其实更爱用,更交流得起来,反而为居民建的一个公共建筑往往是空的,因为那可能并不是人们真的需要的。


另外就是,一般社区营造都需要建筑,他们不是通过建筑,他们只用了几把阳伞、几个家具就把这事解决了,就营造了场所,营造了空间,帮助产生了社区的氛围。


我想那就把北京居民的智慧挪到Englewood。在北京,我每天晚上看路边都有这种路边摊,他们通常在桥底下遮风挡雨,我们就在Englewood找了一个铁桥,这背景是芝加哥的铁路、集装箱。



近景就是我们幻想有一个Englewood大排档,但其实前边这是摊煎饼,这边是一个回转寿司跟麻辣烫的结合,我们想象的就是回转麻辣烫。



在北京,利用小区的一个空地,几把椅子就围成一个棋牌室是很典型的。 Englewood这地儿就多了,而且绿草如茵。



咱就选块大点的地儿,加点更多的鱼缸、鸟笼,咱们弄一个升级版的棋牌室,在这里不仅能打牌还能养鸟,这些废旧家具就变成了一个废物乐园。



健身器当然在北京小区里边有很多了。下面这个健身器就是这次芝加哥双年展请设计师设计的。



它当然很好了,很时髦也很漂亮,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不算升级。 什么算升级呢?



这叫升级,就是你怎么用健身机才是本质的升级。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的大爷大妈特别有智慧,他们的使用,这就不是健身公园了,这就变成网红打卡地了。


所以我觉得其实Englewood用不着升级健身器,只要把中国大爷大妈请过来示范一下,黑人小哥也都身手矫健,一学就会,这地儿马上人气就上来了,所以我们管这张画叫“玉兰七贤”。



这二位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叫双人风火轮,就是俩人在上边打转,抱在一起。



这三位是不同的流派,猿猴派、乌龟派和蟾蜍派大妈。



最后两位,重要的是最后一位,是一只柯基犬。



因为策展人要求我们画9张A3, 可以随便地排,所以我们就把它排成了一个长卷,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绘画的形式。这是画的全貌。


▲  《风城静物图》 展出于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摄影 :Nathan Keay)


这个形式也有一个标准的叙事结构,通常是从山野开始,通过旅人进入到城郭,起承转合,通过船桥达到画面的高潮,一个私家庭院,最后又回到山野。


▲  环翠堂园景图》明代万历年间徽派版画代表作


这是很完整的叙事结构,我们也借鉴了这么一个结构。


  

▲ 讲解版 《风城静物图》


     
这种绘画方式特别容易把水平方向自然地连接起来,但是在纵深的表达上不是特别有利。这一点我觉得西方绘画很厉害,他们研究透视,所以我们也尝试把这种纵深加了进去。      

     
当然我们不是用的焦点透视,而是采用“近大远小”这个原则,就是一个充气滚轮可以非常巨大,包裹住滑雪梯,甚至包裹住远处的一个房子。      


但除了表现空间纵深,这个构图还有另外一种含义。 比如说歌川广重 的《江户百景图 · 深川万年桥》 也是近大远小。



一个乌龟很卑微,但很大,因为离你近,而远处的富士山是日本最神圣的东西,一个王八就骑它在头上。所以这里边除了表现纵深,它还体现了一种自嘲精神。


而我们的画其实也是,一个汽车并不大,但它顶天立地,它包含住一个咖啡机,也包含住一个跳蚤市场,甚至比远处的房子大。



它不仅表现纵深,也表现出了我们的理念,就是一个东西、一个物品往往可能比建筑产生更好的作用,可以把不同的资源,把社区里不同的人勾连在一起。


这么一种表现就跟画背后要表达的观点吻合, 它既是一个长卷,但里边又有透视的东西,它猛一看是芝加哥,但其实都是一些中国居民使用空间的这种空间智慧。


基本上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我讲的是我们的画,但其实谈论的更多的是城市,城市无穷无尽,画不完也说不完,我想最后就从一个小点结束。


前两天我去北京三里屯,沿着当年路上观察的路线又走了一圈,我想看看当年画的那十个地方,那些小酒馆、小咖啡馆怎么样了?


《三里屯脏街》2016


我估计可能没剩几家,但我看完以后发现一家都没剩,全都消失了。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城市更新,有的人可能就是搬走了,但对我来说还是感觉有点失落,熟悉的那个三里屯消失了。


其实我刚才讲述的这三张画,如果要有什么共同点,就是我更愿意讲述那些跟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微小的市井空间,比如一个小咖啡馆、一个穷鬼乐园,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是独特的,才不是被资本标准化的,才具有在地性。


在这里边人们可能更放松,更愿意互相交流,这些地方构成了我们的附近,构成了我们跟城市最亲密的关系。但这些地方往往又是最脆弱的,最容易被城市化的过程消解掉,所以对我来说,这才是最珍贵、最有魅力、最值得画的地方。


我觉得一个好的城市应该给这种脆弱的地方更多的空间,让这些脆弱的市井日常空间能够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这样反过来也会让城市变得更好,这就是我对城市最基本的一个信条。


好,谢谢各位。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结构新鲜事

返回版块

2522 条内容 · 7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扎哈, 福斯特, Heatherwick 的超复杂玻璃幕墙,是如何解决结构问题?

建筑形态与建筑结构之间   存在的矛盾由来已久   建筑师天马行空   大胆前卫的想法时常会因为   需要满足结构要求和   技术限制而仅仅停于纸面   如何实现突破了常规建筑形式的项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