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叠合板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序中造成的叠合板裂缝的问题不容忽视。基于工程应用和结合构件生产过程,对叠合板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叠合板是叠合构件的一种,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以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
施工时,现场先安装预制混凝土底板,以其为模板,辅以配套支撑,再浇筑混凝土叠合层(即上部现浇混凝土部分),当上层混凝土与预制板形成统一整体后,共同承担上部的荷载。这种结构优势明显,结合了现浇结构和预制结构的优点,在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同时,又能满足构件工业化进度的要求,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模板支拆,降低了施工成本,是非常具有拓展潜力的楼板形式。
叠合板预制层的工艺流程如下:模台清理→组模→涂刷缓凝剂、脱模剂→钢筋绑扎→水电预埋→混凝土浇筑→振捣→预养→拉毛→养护→脱模起吊→运输到成品堆放区(根据设计要求增设水洗)。
根据经验,可能产生裂缝的主要工序有振捣、拉毛、养护、拆模、吊运、堆放等。
成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目前在PC自动流水线上,预制构件主要采用振动台进行振捣。采用振动台振捣,震动频率快、效率高,仅需15-30S便振捣完成。由于设备操作人员的经验不足,往往出现过震,产生离析现象,造成裂缝的产生。
2.预制构件使用的混凝土坍落度较小、黏度较大,采用固定模台生产时,用振捣棒振捣,容易过度振捣桁架,且因振捣点位少,很容易导致桁架外露筋处混凝土严重泌浆甚至局部离析,造成沿着桁架筋方向的裂缝。
控制措施:
采用振动台振捣混凝土,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交底,明确操作要求。采用人工振捣时,振捣棒应横放振捣,同时注意振捣时间,避免局部过振和振捣桁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混凝土未达到起吊强度前,严禁踩踏桁架筋。
成因分析:
目前构件在工厂中的养护主要采用蒸汽养护的方式,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逐渐硬化和增长强度其实是水化反应的过程,而水化反应对温度、湿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当温度、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因混凝土收缩很容易使构件产生裂缝。
控制措施:
在预养护时期,控制预养温度不低于10℃,混凝土终凝且在灌筑结束4~6h后才可升温;升温时控制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降温期,保证降温速度不大于10℃/h;还应尽量保证各部位温度一致,温差不宜大于15℃。
成因分析:
构件养护结束后,构件强度如未达到拆模的强度要求而强制拆模,可能会因为强度原因,使构件侧面产生裂缝,后期存放、成品保护不到位,这些裂缝会继续延展,最终在板面上形成不同方向的裂缝。
控制措施:
拆模前应采用回弹仪监测叠合板强度,待叠合板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的75%或者设计图纸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应按要求模具的组装工艺以及拆模要求进行,严禁暴力拆模。
成因分析:
叠合板吊点位置是根据叠合板的形状、大小,通过受力分析、弯矩计算并参考国家规范、图集最终确定的,因此较大的叠合板往往有六点、八点起吊不等。由于叠合板是平起,且厚度仅60mm,为防止叠合板起吊转运过程受力不均匀,有专用的平衡架辅助起吊。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构件直接起吊不采用平衡架;设计要求六点、八点起吊但生产时依旧四点起吊;不按照图纸规定的吊点位置起吊等不规范行为。这些不规范操作会造成构件在吊运途中因挠度过大而产生裂缝。构件从工厂到堆场再到现场存在多次转运,这种不规范操作会加深叠合板裂缝,最终裂缝将延伸至整块板,更严重的会形成贯穿裂缝,致使整块板报废。
控制措施:
加强对工厂的管理,规范吊装、转运操作流程,严格要求工人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吊点数量与位置,使用专业吊具进行吊运,要慢起慢落,避免与其他物体相撞,并要确保起重设备的吊钩位置、吊具及构件重心在垂直方向上重合,吊索与构件的水平夹角不应小于45度,不宜小于60度;减少不必要的吊运次数;保证构件达到设计强度的75%或设计图纸要求强度后,再吊运构件。
成因分析:
1.在实际码存放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堆放方式,如:叠合板堆放过高,某些工厂为了节约场地,叠合板码放高达8-10层;叠合板码放不规整,大板压小板;垫木摆放随意、不规范,上下层垫木不在同一垂直线上,而且没有按照要求摆放,超长超宽的叠合板依旧只放四块垫木。这些行为造成叠合板支撑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2.叠合板因运输原因产生裂缝的情况,与堆放时产生裂缝的原因基本一致,但在运输中难免会有道路不平而引起汽车颠簸,这样会产生动荷载,若固定叠合板的方式不牢固,则很难约束叠合板,叠合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最终导致叠合板产生裂缝。
控制措施:
1.每垛叠合板尺寸规格应尽量统一,严禁大板压小板;保证每层支点在同一垂直线上,避免因支点上下不一而产生剪切裂缝;支点应放置在桁架筋侧边,板两端(至板端200mm)及跨中位置均应设置支点且间距不大于1.6m;堆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构件生产完成后,应尽早运至现场安装,在堆场堆放时间不宜超过2个月。
2.应在支点处绑扎牢固,防止构件在运输途中移动或跳动。同时,在底板的边部或与绳索接触的混凝土,应用衬垫加以保护。
结语 :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叠合板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信只有从叠合板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同时加强对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才能有效预防叠合板开裂现象的发生。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知识点:装配式叠合板裂缝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装配式施工
返回版块9358 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检验要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质量控制关键。依据相关资料和工程实践,现将预制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检验要求介绍如下。 一、连接套筒检验 钢筋连接的套筒为金属材料,通常采用铸造工艺或者机械加工工艺制造而成,一般分为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套筒长度应根据试验确定,其最大应力处的套筒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这个很好,目前叠合板应用越来越多,确实出现很多叠合板开裂问题,关键还是在工程期间的倒运、存放,以及运输、现场存放过程出现的问题。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