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自然资源报
导读
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是落实“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内容。
那么,生态系统脆弱、人类开发活动密集的广东省,如何实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修复“排头兵”这一目标?在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树立标杆的基础上,广东省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海”实施了七类修复工程、开展九大专题特色研究,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放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中进行系统谋划,进一步提高国土空间生态承载能力。
“深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深入贯彻了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生态利民惠民、让生态融入城市的理念,是城市水生态修复的范例。”6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首席专家顾问傅伯杰在深圳调研时说。
这般肯定来自一组扎扎实实的数据:“十三五”以来,深圳积极实施陆地、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修复,累计清退建设用地24平方公里,拆除一级水源保护区内1500多栋建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生态工程。其中,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成功恢复红树林湿地面积超过135公顷,作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典型指标的水鸟种数,从47种增长到60种,全球“极度濒危”鸟类黑脸琵鹭从零纪录增加到388只。
如今,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也成为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一个注脚。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就是修复受损的环境,让更多野生动物拖儿带女回归自然。”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屈家树认为,在广东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地质灾害频发、污染程度加剧等问题,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加快相关技术研究和创新尤为重要。
现状——生态修复在压力下前行
广东省地处热带***带地区,北倚南岭,南临南海,地形复杂多样,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山、水、林、田、湖、海”生态系统。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李永洁认为,由于地质地貌类型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人类开发建设的影响,广东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例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山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问题依然存在,珠三角和韩江三角洲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珠三角、矿山周围和城市周边地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珠江河口地区岸线开发强度过高,局部滩涂萎缩、围填海、自然岸线退化、红树林面积减损等海域性生态问题不容忽视。
推广和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加快相关技术创新,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成为广东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9年底,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和“十大范例提名”评选活动启动。评选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海等众多领域,涵盖土地整治、海洋海岸带海岛生态修复、河流水域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修复、林地山体生态修复、古道古驿道修复、综合整治修复8个整治修复类型。
其中,由普宁市自然资源局申报、国地科技进行整体策划的《“练江回归”——普宁市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提名”。
韶关市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湛江市三岭山生态修复、佛山市河心岛生态修复、江门市沙坪河整治修复、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垛基果林湿地生态修复、深圳市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珠海市淇澳红树林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东莞市华阳湖湿地生态修复、汕头市南澳岛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十个案例获得“十大范例”称号,在全省树立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标杆。
记者调查发现,获“十大范例提名”首位的梅州雁南飞茶田荒山生态修复项目,25年前该地还是穷乡僻壤,山地坡度大,土地贫瘠且保水能力差。山上只长有矮小的马尾桉,树种单一,水土流失严重。通过20多年的生态修复和开发,梅州雁南飞茶田治理崩岗30多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多亩,建设防护林1万多亩,新增树种上百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有量大幅提升,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实现了“荒山秃岭”向“绿水青山”再向“金山银山”的蝶变。
“十大范例”之一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垛基果林湿地位于广州城区核心,面积约869公顷。7年以来,该湿地经过水生态修复,构建了城市绿色海绵体系,发挥了雨洪调蓄、调水补水等功能,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鸟类从72种增加到177种,从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华丽转身为中国湿地“四颗明珠”之一。
行动——从七方面恢复生态肌理
“广东省的总体生态环境优势和局部突出问题并存。”屈家树表示,当下要对全省气候、土壤、地貌、地质、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山水林田湖草(海)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精准把握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情况,为科学保护和有效修复提供基础保障。具体从七个方面入手。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建设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开展珠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和沿海防护林的生态保护,构建全省森林生态体系。加快对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并对已经破坏的跨区域生态廊道进行恢复,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提升。
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修复。选择重要的江河源头及水源涵养区、滨海湿地,以重点流域、重要自然保护地为单元,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
农田生态系统修复。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水田垦造和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等工作,形成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生态友好、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标准农田集中区。算好环境、生态、保护、经济、民生“五本账”,为助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创造条件。
海岸带和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建设以沿海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为主体的沿海生态带,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升对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和特色生态系统的保护水平。用好海岸线整治修复和重点海湾整治专项资金,加快开展沙滩整治、岸线修复、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等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植被恢复或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重建、区域生态功能修复等治理工作,突出重要生态区以及居民生活区废弃矿山治理,对植被破坏严重、岩坑裸露的矿山加大复绿力度,全面提升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景观性。
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治理修复最迫切的关键区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支持指导韶关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推进东江上中游、韩江上游、榕江上中游、鉴江上中游、西江下游等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加快韶关和清远等粤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以及湛江、汕尾沿海沙化等退化土地的治理。
城乡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建设“绿色、整洁、舒适”美丽城乡为目标,把脉城乡生态问题,补齐城乡生态质量短板,推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从点到面、从主干道向内街小巷延伸,塑造生态良好、美丽宜居、特色鲜明的城乡人居环境。
目标——争做全国生态修复示范省
记者获悉,广东省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试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任务之一,要求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这对广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我们争做全国生态修复示范省的机遇。”屈家树认为,这些年广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领域付出巨大努力,在三旧改造、拆旧复垦、农田改良、森林抚育、滨海湿地修复、水土流失和矿山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都成为广东争创全国生态修复排头兵的推动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屈家树也没有回避问题,他认为广东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作为一个体系,基础相对薄弱,在法治体系、理论研究、政策架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空白和短板,总体处于学习探索、实验实践的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法规不健全,尚没有一部系统规范生态保护修复的法律。现行的森林、土地、水、矿产等单一自然资源类型的法律法规,只专注单项的生态保护领域,难以全面规范保护修复行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法律顾问刘海辉说。
他认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要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及检测体系,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中各类生态空间、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法律地位与管制要求,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法律支持,也为生态修复扫清政策层面的阻碍。
“我国生态修复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粗放,修复技术能力有限,工程应用不足,没能取得很好的预期效果。同时,修复资金匮乏,很多生态修复工程难以持续,有九成左右的土壤修复项目因资金不到位而延期或停滞。”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会长张建国认为,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引进发达国家成熟修复技术,“单靠财政拨款难以维持修复工程,应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获取足够资金,推动生态修复产业化经营”。
探索——开展九大特色专题研究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已着手对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统筹谋划,2019年,启动《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前期调研,同年7月,经广东省政府同意,正式印发《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该方案把生态保护修复放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中进行系统谋划,强调要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专业性、特色性,今年3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以“整体谋划,分区施策”为原则,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一核一带一区”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广东省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和格局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修复规律与修复策略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修复规律与修复策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规律与修复策略研究》等九大特色专题研究。
业内专家介绍,九大特色专题研究基于广东省山水林田湖海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格局特征,识别全省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构建广东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识别自然生态结构紊乱、生态敏感脆弱、生态功能退化、受损或遭受破坏威胁的国土空间,综合评价退化和受损空间的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与恢复力水平。
根据九大特色专题研究方案,广东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识别粤港澳大湾区突出的跨区域的共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全面协调为导向,构建跨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协同联动机制。
同时,还将分析全省海岸带、海岛开发与保护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识别海岸带与海岛修复的重要任务与重点地段。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结合广东实际,研究广东海岸带、海岛生态修复与美丽海湾的模式与实施机制。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37 万条内容 · 24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导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全文如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是落实“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内容。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