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修设计 \ 家装设计 \ 中国人居住的最高境界:有水景、有园子,6年从不锁门

中国人居住的最高境界:有水景、有园子,6年从不锁门

发布于:2022-08-22 10:06:22 来自:装修设计/家装设计 [复制转发]


董豫赣是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副教授, 他更倾向自己是个“造园家”。 2016年,他为高中同学老聂在江西的乡下, 造了座庭园“耳里庭”。 山景、水塘、瀑布、大树、园林…… 错落,步移景异, 满是传统文人的居游之乐, 称中国人最理想的家。


经过疫情和酷暑, 这个家是否依然理想如初?

耳里庭方庭里的生活 摄|曾仁臻


搬入生活6年来,老聂一家拍下的耳里庭的春华与冬雪


2020年初疫情2、3个月的封锁, 他家靠菜地和池塘, 实现了蔬菜、鲜鱼自由, 还有 余量接济乡邻。 现下炎炎夏日, 聂家像是直接住进凉爽的水和山之间, 每天只开2小时的空调, 在户外待着,比室内凉快。


招待40多人的户外烧烤不见拥挤。 在自然山水中, 感受四季变化、物候更迭。



01

“长岭聂家”

抵御疫情和酷暑



中元节前后,耳里庭屋主聂未时,挑着祭奠先人准备要烧的包袱,走出自家大门,妻子王桃玲一如既往带着2岁多的孙女劳作、玩耍,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耳里庭位于江西德安县的乡村,“长岭聂家”在当地几乎无人不知。


2016年,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造园家董豫赣,在此完成了耳里庭的建造,历时3年多。两人是高中同学,董豫赣设计,老聂负责施工。老聂说起自己的家,总能不经意“凡尔赛”。


远望耳里庭,前宅后院,由红砖砌成的主屋五幅堂,掩映在一片树林中,后院与北山无缝相接,隐匿于山林之中

靠着自家的菜地、池塘和果树,老聂家实现了蔬菜和部分水果自由,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疫情开始以来,我们德安县封得最久的是2020年初的那个春节,但我们家吃的很多,菜地里有红薯、马铃薯、包菜,还能接济邻居,我们就把东西送到门口。


池塘里有鱼,想吃可以随时去钓。肉是逢年过节去乡下买一整头土猪或者牛,杀了放进速冻。家里经常人来人往,米也备了很多。养了鸡、鸭、鹅,蛋也不愁。”



聂家的大鹅另有单间鹅池,但是整个池塘都是它的活动范围,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不过今年夏天太热了,鸡、鸭都不生蛋了,我们自己每天睡前开两个小时的空调,其他时间不开空调。因为家里树多,可以挡掉很多太阳直射,主屋一楼比二楼凉快,室外的方庭比一楼凉快,最舒服的是敞厅和韬光庭,那里面水面山,空气可以对流,我们最爱在那里坐着,听着水声和竹声就凉快了。”


疫情和酷暑,就这样被老聂这么“凡尔赛”地浅浅带过。


主屋五幅堂,是全家人的起居空间,一楼还有茶室、桌榻和天井


空中看耳里庭,左侧占地较大的建筑是主屋五幅堂,斜角相连的是厨房和饭厅,方庭、客舍则隐于密林中,池塘塘坝上种满桃树,再往外是稻田


“耳”来自屋主聂(聶)姓,“里”来自附近陶渊明的故居栗里。老聂的家,也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居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北山下来是池塘,池坝上种满桃树,再过去是大片的稻田,水池靠山的面,是老聂家的房子,客舍和主屋沿水排布,餐厅在最东侧的夹角处,前院的侧边有菜地。



五幅堂,因有五幅形状不同的借景窗而得名,也借了谐音“福”


主屋名叫五幅堂,因为有五扇不同的窗户借景,有横幅,有立幅,有圆,有方,还有看得见入口天井的窗。


董豫赣还玩了一个谐音梗:“幅”谐音“福”,老聂很喜欢。



方庭与池塘相接,夏天的衣服,在池塘搓一搓就好了,洗衣机都不用了 摄|曾仁臻


紧挨主屋一角的是方庭,长宽8米的四方露天庭园,8米之外,庭园的隙角被诸多大小不一的树环绕,领衔的主角,是一棵姿态婀娜的构树,树干从底部派生出三枝树干,树干又不断向上长出新的枝桠,最终和其他的树,一起将方庭遮盖。


在这棵构树下,董豫赣安排了长条的水泥桌子和凳子和盥洗台盆,平时老聂一家可以在树下洗菜、晾晒。


今年夏天,老聂的小儿子高考结束,在家里招待了40多位同学来家里烧烤,老聂夫妇在厨房烧菜,烧烤架放在方庭,同学们三三两两散落在院子各处,“基本不见人”,老聂说。


客舍的浮廊,结合地面台地的变化,可以从廊道变成凳子和桌子,摄|曾仁臻

从客舍窗外,“悬台”有台阶通往屋顶,摄|曾仁臻

登上客舍屋脊的露台,仿佛孤身处山林之远,又可随时一声呼唤,打破孤独,与家人朋友相亲,摄|曾仁臻

敞厅一侧,通过出檐框景,可看方庭和主屋,随时观照家人,也被家人观照,摄|曾仁臻

敞厅另一侧,通过矩形墙洞框景,观山、观竹、听水


与方庭正对着的是客舍区,离山更近,这里更接近居游的庭园场景,坐卧立行的空间,都被嵌入临近北山的密林。


低处可戏水,高处有露台,可触摸斜斜略过房顶的树枝,可以坐听水流,看山景和竹林,厅、庭、廊、轩、台、舍,处处可游可停,每到一处,因为在岔路口总会有所犹豫,这便有了文人庭园的居游之趣。


2022年的酷暑中,一条连线了江西德安的聂未时,聊聊入住6年以来的感受和体会,以下是老聂的自述。



02

“董豫赣设计,我建造”



上图:67年生的董豫赣,下图:66年的聂未时。耳里庭的建筑师和业主兼建造方,年少时的高中同学在2012年重聚


我想回老家造这房子,要从2012年说起来,当时我住在德安县城,但是想回村子的祖宅造个房子,留个根基。


恰好当时董豫赣回江西安置他父亲的身后事。我当时在贵州,得知消息第二天就赶回来了,搞了一个同学聚会,当时我们同学二三十年没见了。吃好饭我送他回去,就提起这事。


左图,改造前的耳里庭,老聂祖传的宅基地,仅剩他高中毕业后边教书边养猪时建的L型猪圈残基。右图的构树,一度被嫌弃太普通不好看,险些被砍掉,董豫赣以“罢工”为威胁得以保留,如今是方庭的氛围担当


当时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先去“相地”。我们就约了一起去我家祖宅的基地来看看,当时的宅基地荒废多年,只剩猪圈的断壁残垣,草木茂盛到连路都没有了,有几棵树长得很好很大。他当时看了后,觉得不错,就让我仔细讲讲这里的事情。


这个地的故事说来话长。86年高考,我和董豫赣都落榜了,他回河南复读,我回老家教书。


改造前的耳里庭外观


当时我们整个小学都在导演李安的祖宅里上课,我们两家的水田都是挨着的。教书工资很低,养活自己都有点勉强,我父亲的一个朋友知道我家有这块地,就跟我说你去打几个猪圈,饲料我来提供。


就这样我就边教书,边养猪。后来,我考了一级建造师,转行做了建筑施工。


夏日的烈日,在大树遮挡下,仅有斑驳光影投于地面,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一开始,董豫赣很担心我接受不了红砖、清水墙的设计,我是非常能接受的。加上我自己就是做建筑施工的,他不用再另外派人来工地跟进,我自己跟进工程,有什么问题就发照片跟他交流。


冬日的耳里庭入口道路,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我觉得越是设计那种金碧辉煌的东西,那是越容易的,用钱去堆,什么简约式、欧式的,这不是我们所向往的东西。


我向往的,就是能够跟我们的生活结合,能跟这个环境自然结合,方便我们活动。


不同于主屋的红砖,客舍的墙面为清水墙,摄|曾仁臻


清水墙


我家的清水墙,做到37公分这样的厚度,保温隔热的效果是很好的;再一个我这种清水墙,就是100年也烂不了10公分。


开始做清水墙的时候,头两天,泥工就跑了好几个,为什么?清水墙的工艺不会。清水墙看着简单,真正做起来,没有受专门训练的人,就会跑掉。


客舍屋檐


我后来留了3个人,让他们别着急,慢慢做,包括客舍的出檐、混凝土花格屏风、还有屋顶的框架,都是这样慢慢摸索,还真的出来了这个效果,但是做不到那么精致。


“碰到树,让一让”


老聂指定要移植的丛生桂花,是他年少时亲手植在水井边,为取水的村民遮挡日晒,水井废弃后无人照管,老聂移植了回来,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除了基础施工部分,我们一开始也要交代泥工,施工的时候,碰到了树,碰到了竹子,碰到了石头,你都让一让,把它们包起来。


老聂的“遇到竹子,让一让,包进去”的施工原则,无意间在护坡这里形成了曲径通幽之妙,摄|曾仁臻

老聂主动要求保留的一株黄连木,底部笔直,一度让建筑师董豫赣犯难,因其看着“没有想象力”,后来,董豫赣有意加宽了客舍屋脊的露台,最终这条空中游廊,与斜向笔直的枝冠,形成浑然天成般的互动和勾连,可谓妙笔,摄|曾仁臻


这也是董老师的一个启发。院子里面几棵树,像构树、樟树、黄连木这些,在我们本地来说都是很普通的树,一开始我老婆就说树不漂亮,扬花期花粉很多,一到夏天会结籽,说是不是把树砍掉换掉。


董老师当时就开玩笑说,“你要把树都砍掉的话,我就不跟你设计了。”实际上我就懂得他的意思了,这个树为什么能在这里长得这么茂盛,长得这么大,说明它适应这里的土壤、气候、水质,你换一棵树,不见得能长得大,长得茂密。所以基本上我绿化移植的不多,都是自然生长的。


到处捡石头,造园


堆石成“瀑布”,摄|曾 仁臻

框景用的石料,也是老聂自己捡回来


准备要造园的时候,我就开始捡石头了。


在其他工地发现有好一点的石头,都把它运回来。有老房子在拆的,我就会去捡一些,门枕石、门柱石虽然小小的,拿来做一点装饰,也有用处的。


堆石成“峭壁”,也兼护坡

敞厅北山的瀑布景 摄|董豫赣


像在池塘里面的奇怪石头,是从庐山西海运过来的,如果用太湖石或者其他有造型的石头,成本也会高。周围朋友和工人,都知道我在找石头,有合适的也会带给我。


自家的老磨盘,被老聂嵌入铺地,方便水下渗以滋养树木,摄|曾仁臻


然后还有一些,也是我自己边做边想出来的。比如从饭厅到方庭,当时正好是两棵树之间,人可以像是通过门庭一样穿过去,但是这两棵树,水怎么渗透下去?当时家里正好有两个磨盘,磨盘中间有个洞,就是磨心,水能下去,放到中间的话,又能做一个踏步石。


电线杆桥,摄|曾仁臻


电线杆石也是,当时是想在池塘上做个桥,本来想用木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那么大的树。正好我家附近有两根电线杆,倒在田埂上,我一想是不是可以拿来做底座,在上面抹上水泥不就平了。最后就那两根电线杆做了桥,供人行走。



03

一大家子三代人,

在耳里庭度过的6年




上图,客舍和敞厅外,下图,客舍条窗的框景,摄|曾仁臻


原本我是希望大家都住在五幅堂,结果相比于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热热闹闹,大家更愿意各住各的,保持一点距离。岳父过来,也更愿意住在厨房上的客卧。


耳里庭的2只狗狗,另有猫、鹅、鸭、鸡,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大儿子住得更远,他在南昌工作,每次回家都住在离水和山更近的客舍,因为不锁门,我都不知道他回来了。家里虽然养了2只狗,但是来了熟人不叫,我都是在早餐桌上看到大儿子,才知道他回来了。


不过2019年他结婚了,后来又生了女儿,媳妇、女儿住在五幅堂。因为小孩子还小,后院有池塘,不能任由她自己乱跑。所以大儿子现在回来,要跟着女儿,就也来主屋,不住在客舍了。



聂家自产、自制的野桃果酱是一绝,自从孙女出生,聂妈妈王桃玲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桃子没人摘,下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房子大了,打理起来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请了一个人帮忙打扫,但是自从孙女出生,我老婆要带孩子,就更忙了,很多事情没法做。比如本来这个季节,如果不用照顾孩子,她会摘了桃子做果酱,但实在忙不过来,就任由鸟吃掉树上的桃子,或者掉在地上烂掉。


坐在敞厅外喝茶的老聂


自从住回乡下,确实就不想回县城生活了,这里的生活最是舒服。


每个季节,每个地方,在不同的时候走都有不同的味道。比如,要变天的时候,鱼会浮在水面上,雨天、晴天,又是另一种状态,是没有固定的。


春天要种菜,还有就是看花,池塘塘坝上26株桃花盛开,一个礼拜的花期,很热闹。清明节时,离水近的紫藤花架就开满了花,我们就坐在花架下,现在也还有零星的紫藤花。



春天,夹岸的桃花盛开,清明时节,紫藤花架一片花海,老聂无不遗憾地说因为疫情,董老师很久没回来祭扫,也未曾见这花海,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夏天菜地很热闹,各种蔬菜瓜果可以收获了。在敞厅和韬光庭,可以听水声,一阵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


你听过啄木鸟啄虫子的声音吗?敲击竹子有规律的声音,顺着声音源头找过去,有时候能看到啄木鸟在忙。


老聂前两年移植过来的樟树,第一年还好,第二年死了一半,但樟树枯死的地方,一株乌桕冒了出来,长势喜人,立秋后,乌桕的叶子开始转黄,图为老聂家人拍摄


立秋以后,树上的叶子开始掉落,乌桕树的叶子会变黄、变红,很漂亮,叶子掉光,就有白色的果子。这个季节,扫落叶是比较辛苦的,很快就堆了一层,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让叶子堆在那里,如果快要下雨了,就要赶紧扫掉了,不然一阵秋雨后,叶子容易烂掉。


深秋以后,蚊子也没有了,萤火虫出来了,就到了院子一年里最舒服的时候。



老聂家人拍下耳里庭冬雪景


冬天可以赏雪,早上起来,一片白色世界,我们会在主屋生起一大盆火,一家人围在火炉旁,烤红薯、糍粑,吃自家做的冻米糖,还会在室外扫出一条路来,剩下的就让雪堆积,厚的地方就让它厚着。



总是宾客盈门的耳里庭


除了五幅堂,耳里庭从不锁门,在建成后的6年里,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夏天是来我家参观的“旺季”,因为暑假到了,有一些家长和老师会来我家参观,哪里来的人都有。


我经常会在自家的院子里看到陌生人,去年还有湖南的两对夫妇,专程开车带着孩子来看,孩子在学建筑。


去年夏天,有3个人还问我有没有吃的,原来他们是武汉大学的教授,自驾过来,但是人生地不熟,没找到吃饭的地方,我就给他们煮了3碗面。耳里庭的日常,谈笑有鸿儒,往来也有白丁。


今年秋天,小儿子聂卓群要去北京上大学念建筑了,虽然其实更希望他学医,但是他自小就喜欢自然,植物、小动物这样,我们没有明确聊过这个房子,对他坚决要去学建筑是不是有影响,我觉得多少应该有。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家装设计

返回版块

22.22 万条内容 · 37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龙湖精品:新型人居体系,惊艳的外立面,引山林入境,实现居园合一的效果

山林入境 居园合一   重庆龙湖 ? 云瑶玉陛一期   成执设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