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发布于:2022-08-19 14:10:19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知识点: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GBT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B0.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调查、评估与现状分析:以交通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在执行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与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发展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需求分析模型。


1.城市交通调査的目的和要求

       城市交通调査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

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以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做到调查全面深入、资料丰富准确、分析透彻可信、实事求是、实效性强。

       城市交通调查包括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和交通出行0D调査等。

   

     城市道路交通调査与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包括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流量、流向

和车速等的调查,一般选择城市道路的控制交叉口对全市道路网分别进行全年、全周、全日和高峰时段的观测,对特殊路段、特殊地段的特定

交通进行调查,以及对过境交通的流量、流向进行调查等。


通过调査,分析交通量在道路上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以及过境交通对城市道路网的影响,结合道路与用地的功能关系,进一步分析城市交通存在问题的原因。


GBT 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一条文说明

14交通调查与需求分析

14.0.1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以相关资料和交通调查为依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资料宜包括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土地使用、交通工具和设施供给、交通政策、交通组织与管理、居民出行、对外客货运输、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运行、交通投资、体制与机制、交通环境与安全等方面;

2采用的基础资料应来源可靠、数据准确、内容完整;

3反映现状的统计数据宜采用规划基年前1年的资料,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前2年的资料;用于发展趋势分析的数据资料不应少于连续的5个年度,且最近的年份不宜早于规划基年前2年;现状分析和交通模型建立应采用5年内的交通调查资料;

4城市应根据规划的要求进行相关交通调查,交通调查的内容和精度应根据规划的分析要求确定;

5调查应涵盖城市综合交通所涉及的各种交通方式、各类交通设施:

6交通调查应包含不同调查项目之间相互校验的内容,以及与其他来源公开数据的一致性检查;

7 规划范围外与规划范围内通勤出行较大的地区,居民出行调查取样原则宜与规

划范围内一致。

14.0.2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手段进行交通需求分析,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交通需求分析的范围应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并应统筹考虑规划范围内外部之间的通勤交通;

2交通需求分析的年限一般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对城市轨道交通等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还应进行远景年交通需求分析;

3应建立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定量分析规划期内城市不同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交通需求特征;

4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应作为城市交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城市交通需求分析模型所采用的参数应通过调查数据标定;6模型精度必须保证规划控制指标计算的精确度。

14.0.3 应采用交通分析模型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方案进行多方案测试和评价,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测试和评价指标除交通运行外,还宜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指标。

14.0.4 交通调查和需求分析可采用新的技术方法与工具,但应对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分析精度不得低于传统的“四阶段”等方法。


调査就是交通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调查主要包括居民出行抽样调查和货运抽样调查两类,根据交通规划的需要还可以分别进行流动人口出行调査、公共交通客流调査、对外交通客货流调查、出租汽车出行调查等。


居民出行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的对象包括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调査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属性(家庭地址、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等)和调查对象的出行特征(出行起终点、出行目的、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路线、交通方式的选择等)。为了减少调查的工作量,一般都采用抽样家庭访问的方法进行调查,抽样率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大小在4%-20%之间选用。调查数据的搜集方法有:

家庭访问法,路旁询问法,邮寄回收法等。为了保证调查质量,一般建议采用专业调查人员家庭访问法。

通过居民出行调査,可以研究居民出行生成形态,得到交通生成指标居民出行规律及居民出行生成与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

1)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下学出行) 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和公务出行三大类。交通规划主要研究上下班出行,这是形成客运高峰的主要出行。

2)出行方式:即居民出行采用步行或使用交通工具的方式。城市居民采用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称为出行结构,或称交通结构。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出行

的方式主要是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其他机动车交通。随着城市机动化的

发展,私人小汽车出行比重的增大,生活出行及出行距离的增加,城市交通结构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3)平均出行距离:即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还可以用平均出行时间

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平均出行距离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城市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等有关。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使相同的出行时间内的出行范围增大,即加大了平均出行距离;或对于相同的出行距离减少了平均出行时间,相对拉近了空间距离。城市由单一中心布局转化为组团式多中心布局,可以使多数人的出行范围减小,从而缩短了平均出行距离。

4)日平均出行次数:即每日人均出行次数,反映城市居民对生产、生活

活动的要求程度。生产活动越频繁,生活水平越高,日平均出行次数就越多。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日平均出行次数多为2.02次/没外平均出行次数约为2.4-3次/人。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6 万条内容 · 24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

城市综合交通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包括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就是将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的各类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和用地布局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综合研究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密切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不应脱离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独立进行,与用地布局规划相结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要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分别对市域的城市对外交通和中心城区的城市交通进行规划,并在两个层次的研究和规划中处理好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的衔接关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