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生态园林 \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分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分布

发布于:2022-08-16 16:48:16 来自:园林景观/生态园林 [复制转发]

一 概述

1、定义:作为物质财富和艺术创作,总是用来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帝王、贵族、官僚、地主、士大夫、富商——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

2、类型

2.1 皇家苑囿

      可以在宫内,可以与宫廷相毗邻,也可以在郊外或自然景观优美的风景区

2.2 私家园林

      一般集中于封建帝王的都城或其它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和自然地理条件又十分优越的城市或地区

2.3 寺院园林:多分布于宗教圣地

2.4 衙署园林:处于市井

3、历史沿革

3.1 西周:今西安附近

3.2 秦:都于咸阳,但并无明确的城郭,只是在渭水南北广大地区内建造了许多离宫别馆

代表园:上林苑,阿房宫、兴乐宫等均在其内

3.3 西汉:都于长安(今西安西北),北临渭水,城郭虽不大,却在其内建造了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在城西则建造了建章宫。在秦的基础上扩建了上林苑

3.4 东汉:迁都洛阳

3.5 隋、唐:复归长安。隋文帝又在汉长安旧址东南建新都,称大兴城,唐改大兴为长安

3.6 北宋:建于汴梁,即今之开封

3.7南宋:迁都临安


二、地理分布

北宋前

1、长安

1.1 地位:隋唐时期,长安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 造园活动:空前兴旺,城内结合宫殿建造许多御苑,城北建有禁苑,骊山建造华清池

1.3 优势:除因作为政治中心而聚居了帝王、贵族、官僚外,其周围广大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也为建造苑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自然风景十分优美

2、洛阳

2.1 优势

      地理位置较适中,又是经济、军事要地,从东周起、东汉、魏、西晋、北魏等均以此为都城;隋、唐虽都于长安、北宋虽都于汴梁,但均以洛阳作为陪都;佛教传入中国后,首先在这一带流行,使洛阳不仅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北方佛教中心;从地理条件看,洛阳不仅地理位置适中,而且北倚郎山,并有洛水、伊水贯城,特别是伊水清澈,更有利于引水造园。加之气候温暖,适合于花木滋长

2.2 造园活动

      自东汉以来就开始了造园活动,经隋、唐、魏、西晋直到北宋造园之风经久不衰;隋、唐西苑、金谷园、白居易宅园、李德裕平泉庄等均建于此,其它名园不可胜数,从《洛阳名园记》中便可看出造园之风之盛

3、开封

      由于宋代造园风气极盛,在这里兴造了许多苑圃和园林,如艮岳、金明池、华林苑等。但由于南宋迁都临安,嗣后不再成为政治中心,造园活动便日益衰落

南宋后

1、北方:北京及承德

1.1 北京:北方的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

1.1.1 历史沿革:曾是战国时燕的都城;唐以前称冀州;辽代曾以此为陪都;金时建为都城;元废金之旧城将都城北移,并引玉泉山之水注入漕渠,从而使由大运河运来的物资可自通州直达城内的海子;明时利用元大都旧城又加以改建;清仍袭明之旧制未作很大变动

1.1.2 造园活动

?北京城内

     金与南宋相对峙,据北方以北京(中都)为都城,其统治阶级暴戾奢侈,为贪图享乐也大量地兴建苑園;元之太液池即在金之大宁宫基础上改建,并成为宫中禁苑;明时扩建太液池为西苑,从而成为城内最大的苑园。此外,由于是都城,达官贵戚云集,而积水潭,海子带及城东南泡子河周围,既可引水注园,又有自然风景可借,因此也建造了许多私家园林。不过总的讲来北京城内由于水源短缺。有不少宅园均无水可引,只好成为“早园”

?西北郊

      自然环境更加有利于建造园林。这里既有西山为屏障,又有充足的水源可资开发利用,自然风景十分优美;自金、元至明、清,建造别壁、苑、园的活动一直连绵不断。特别是到了清代,自康熙开始先后建有畅春园、静明园与香山行宫、雍正时又建了圆明园,到乾隆造园活动达全盛时期,在这里建造的大小苑圃不下十处。除皇家苑囿外,还聚集了许多贵族官僚的私园

1.2 承德

     除北京外,康熙、乾隆还在承德建造了离宫。这是一所大型皇家苑圃,又称避暑山庄;除为推行怀柔政策以笼络少数民族的政治考虑外,主要则是因为这里不仅气候凉爽,而且特别是因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可开发利用

2、江南:长江下游的南京、扬州、苏州、吴兴、杭州一带

2.1 杭州:

五代的吴越和南宋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宋室南迁,遂使杭州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优势:风景优美,和西湖的开发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处大运河南端,受战争影响较少,农业、手工业较为发达,经济繁荣富庶

2.2 南京:曾多次作为都城,造园之风一度也颇兴旺,但与扬州、苏州相比似稍有逊色

2.3 扬州

      虽非都城,但自隋、唐起就十分繁华,隋炀帝曾多次来到这里并建造了许多离宫别馆;宋、元,因运河阻塞,漕运改道,加之地处战争前沿,曾一度冷落;明中叶,由于疏浚了运河,遂使扬州再次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加之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复呈一片繁荣景象;清时,乾隆六次南巡都来过这里,当时的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特别是盐业都异常繁荣兴旺;这些因素极大地促进了造园活动的发展。当时不仅名园遍布城内,而且沿瘦西湖两岸直到平山堂一带也都为官僚、富商的园林所占据。要比苏州、杭州更加兴盛;后来,由于盐业渐次衰落,苏州才后来居上,成为江南园林荟萃的首善之城

2.4 苏州

?历史沿革:春秋时就是吴国的首都;隋开运河后则变为重要商埠;五代时属吴越领地;宋时为平江府治;自唐末至宋中原一带累遭战祸,经济受到极大破坏,惟地属吴越的苏州却幸免战争影响,无论在经济、文化上仍可保持小康局面;明、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农业、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江南头等富庶繁华的地方

?优势:经济繁荣促进文化发展。明,清时苏州的文风极盛,据说清代苏州考中状元的人数为全国之冠。这些人一旦官场失意或告老归乡,便大肆购买土地以修宅筑园,从而使苏州成为官僚地主高度集中的地方: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泊罗布,即使是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庭园引水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加之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适合于花木的滋长。此外,苏州附近的洞庭东西二山又盛产湖石,稍远的常州、宜兴、昆山等地则可提供黄石及其它各色石料,并可利用水道方便地运往苏州,这些都为园林叠山创造了方便条件

?造园活动:春秋、东晋时苏州就有了造园活动的记述;隋、唐、五代至宋,造园活动经久不衰;宋时苏州为平江府治,宋徽宗曾在此设奉应局,专肆搜罗名花怪石并北运汴京供建造艮岳及其它皇家苑圃用。当时苏州的造园风气已很兴盛,如沦浪亭就是宋时在吴越钱氏旧园的基础上建造的;元时,造园活动总的说来虽处于低潮,但江浙一带依然是富庶之乡,苏州的造园活动似未受很大影响。如当时所建的狮子林;明、清两代苏州造园活动更盛,现存的名园如拙政园、留园即系明时所建。其它大小园林绝大多数均系明、清两代所建、数量极多

3、岭南:珠江三角洲

      以广州为中心

      地属岭南,不仅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合于花木的生长、同时也有悠久的造园传统

      由于广州地处东南沿海,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对外通商港埠,受外来的影响较大。这反映在造园风格上,便带有明显的地区特点

4、寺庙园林:相对集中在佛、道两教比较流行的地区

      大多数佛寺均建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山林地带,因而寺庙园林亦多与自然风景区融为一体,与皇家苑圃或私家园林相比要分散得多


知识点:园林建筑分布

相关推荐:

收集的几套园林建筑小品详图(木亭、木屋、蘑菇亭等)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和平卫士
    和平卫士 沙发

    分享快乐。。。。。。

    2022-08-17 08:24:17

    回复 举报
    赞同1
  • yj蓝天
    yj蓝天 板凳

    资料不错,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2024-02-06 08:54: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生态园林

返回版块

1.46 万条内容 · 10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方法

古建筑的木构件和木质文物基本上都是由高分子物质和低分子物质共同构成的天然木材。木材的细胞壁组成物质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它们在木材总量中占比达到90%,而木材中的一种多孔质材料木材油很容易遭受到生物腐蚀和分解。 另一方面,木构件在相对较高的含水率下,极容易发生虫蛀和腐朽。一般来说,30%以上含水率木件在油饰情况下,干燥至20%以下含水率,需5~8年,在此期间,有效的化学保护是绝对必要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