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茶余饭后 \ 脚手架搭得密密麻麻,钢管开始生锈……黄浦百年历史建筑安全隐患多

脚手架搭得密密麻麻,钢管开始生锈……黄浦百年历史建筑安全隐患多

发布于:2022-08-12 09:04:12 来自:施工技术/茶余饭后 [复制转发]
郭阿婆的每一天几乎  都是从“倒痰盂”开始的。“以前是七点多(起床)倒,现在睡不着了,四五点就起来了。”阿婆倾倒的时间越来越早,捧着痰盂罐走路的步子也越迈越慢,伴着老旧木制楼梯一天响似一天的嘎吱声。
“倒痰盂”在黄浦区元芳弄5-21号大楼,是平常事。“住在这里,有诸多不便。”郭阿婆介绍,大楼已逾百岁,原是铁路公司办公楼,5号和21号之间采用连廊设计,英式的建筑风格也曾使它名噪一时。但如今,优秀历史建筑的名号抵不过它老去的速度——杂乱的电线、斑驳破损的外墙和凸出的各色铁皮棚中,已很难剥离出它原本的样子。“去年,大楼的四周架起了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我们都以为要整修了,但到如今也没有下文......”
于是,接到郭阿婆的电话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前往元芳弄实地查看情况。


简陋    

8月2日傍晚时分,记者首先来到了元芳弄21号大楼,最先扑面而来的是饭菜的香味。沿着楼梯向上走,便能将这味道的来源辨别清晰:在二楼宽敞的公共区域内,不少阿姨爷叔们的晚饭食材已经下了锅。水流声、锅铲声在这个四层的木制建筑内碰撞、回荡。

眼前的场     热热闹闹,但真正谈及自己的生活,一位中年阿姨摇了摇头:   “不用我多说的,你自己四处看看就知道了,我们现在还是煤卫共用的。   ”她正捧着一只装有新鲜蔬菜的大脸盆走向楼道的另一侧,那里是居民们的公共洗手池。   “说是洗手池、洗菜池,其实不过是一些水管子。   ”跟随这位阿姨的脚步,记者才看到了这里令人惊心的简陋。

  楼道中抬眼一望,可见“走位”随意的水管和电线纵横交错。   电线集中处,便用细绳将数根捆缚到一起,形成了一团团黑色的“乱麻”。   公共厨房内并未安装抽油烟机等设备,油烟长年累月地散发后,黄黑色的油渍已经爬满了房屋的角角落落,瓷砖原本的颜色都看不清了,就连裸露的水管上都积攒了厚厚的一层。


▲公共厨房内的水管、电线“走位”随意


 
再向三楼走,层高越来越矮,楼道也愈发狭窄。由于大楼内的房屋一间仅有10平方米左右,不少居民只能将杂物堆放在楼道上。“晒衣服么,喏,楼道两边的水管或者电线上架根竹竿。”一位爷叔无奈地说,“灰尘蛮大的,楼梯扶手、电线、外面放的东西上都是。不过我们年纪大了,没本事打扫,也只能不去讲究。”   


▲居民们在楼道内架起竹竿晾晒衣物


 

▲楼梯上的灰尘


尽管房屋结构不同,但5号楼内的情况也与21号楼大致相似。杂乱的电线伸出楼栋的大门,连接着插座和居民们的电动车;二楼的公共厨房内,墙皮已有多处开裂、脱落,露出了灰色的水泥,油烟的浸染更使墙面发霉变色。行至三楼,一排排拖把从楼梯扶手上垂挂而下——那里是为数不多可以被阳光照到的地方。


▲厨房内的橱柜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隐患


“住得不太安心”,这是大部分元芳弄居民们的感受。因此,2021年5月,钢管脚手架搭起来的那一刻,很多爷叔阿婆们的心都被牵动了。但如今,脚手架已经存在了一年有余,居民们明白,整修盼不来了,脚手架只是起一个“支撑”的作用。 

支撑什么呢?“支撑凸出于外墙的铁皮棚。”王先生(化名)在元芳弄21号楼楼下经营一家理发店已有数年,对于大楼的情况,他颇为了解,“这些(铁皮棚)都是临街居民们利用阳台的空间搭出来的浴室。”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透过脚手架钢管的缝隙,看到了大小、颜色各异的铁皮隔间,就像长在大楼的外墙上似的。百年历史建筑内部结构早已老化,要承载这些铁皮棚的重量谈何容易,“于是就用脚手架托着,就算铁皮棚真的掉下来,也不至于直接砸到人。”


▲钢制脚手架支撑着二楼凸出的铁皮棚


不过,这些脚手架也带来了新的隐患。据王先生观察, 不少钢管目前已经开始生锈,每逢下雨天,雨水便混杂着钢管表面的锈蚀滴落下来,通行时需要格外留心。 “消防也是一个大问题。”王先生说, 脚手架搭得密密麻麻,从二楼的高度一直延伸至楼顶,一旦房屋出现火灾等极端危险情况,云梯等救援设施根本无法使用。

事实上,对   于黄   浦区外滩街道   物业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来说,如何解决铁皮棚的问题更是压在他们心上的一块“大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搭起来了,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讲,就是违法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物业管理中心林经理说,“但元芳弄5-21号大楼又是历史保护建筑,要进行大规模的统一拆除必须上报至区,经由严格的方案论证才能动   工。  

  管理大楼多   年,他更理解,不少   上了年   纪的爷叔阿婆生活实在不便,搭上铁皮棚,好歹可以在屋里解决生活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拆了之似乎也少了点人情味。   权衡之下,只能用脚手架暂时支撑。


▲密密麻麻的脚手架


修缮

据林经理介绍,元芳弄5-21号共有81套住房,属于“直管公房”,住户们每月支付10元左右的租金,仅有使用权。“大楼是上海开埠时建起来的,原本是用作办公楼。抗日战争时期,才开始有居民住进来。”因此, 不管是从设计上还是房屋结构上,这里都有着“先天不足”,再加之其优秀历史建筑的身份,修缮需经市、区一级的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审核认证,做到“修旧如旧”,成本高、压力大。

  这些年来,我们是能做一点就做一   点。   ”林经理告诉记者,除了定期检查铁皮棚及脚手架的安全性外,物业管理公司   曾于2019年对大楼外立面的漏水问题进行了统一整修,也根据居民们反映的情况,修补了一些公共部位的破损,   “近几年,针对居民们普遍关心的卫生间问题,我们也尝试征询意愿后,帮居民们上门安装马桶。   ”不过,   由于部分房屋内面积实在太小,目前的推行效果依然有限。   他还坦言,如今   大楼内人员密度大,小小一间常常挤了好几人,   在居住人数超负荷的情况下,物业管理的   难度更大   ,“邻里矛盾多,我们物业有时也要去帮忙调解。  


▲楼道内,四周的墙壁较为整洁

针对元芳弄的修缮计划,记者也致电联系了外滩街道及中山东一路居委。 尽管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老建筑内的情况都不陌生,但除了“上报”之外,似乎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的措施, “只有等,这都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据了解,尽管相关部门曾经也就整修大楼、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出过方案,但尚未得到上级部门的明确答复。


走出大楼时已是华灯 初上,在紧 邻元芳弄的中山东一路,外滩建筑群的复古华丽已被灯光照亮。 相较之下,老旧大楼显得更为 黯淡。 “出门扔垃圾时,我就这样看看外滩。 ”一位阿婆佝偻着走出5号楼,伸着脖子看向外滩的方向,“一样是历史保护建筑,出风 头的好像只是第一排的那些,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也能改善改善呢?


人民建议

  于目前大楼的情况,   不少居民建议启动整体检修,清扫并优化公共区域的生活设施、排除安全隐患。   居民们也希望,尽快将大楼纳入黄浦区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和功能提升项目的范围内,切实提升居民们的生活环境。

  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   委员王安石表示,元芳弄5-21号大楼处于外滩核心地段,保护级别较高,须实   施保护性修缮:   由房屋建设主体提出修缮的要求后,委   托有资质的建设单位提出方案,再经过专家论证、批准后实施。   “在外观保持原样,保留内部特色的装饰和布局的基础上,可以给满足居民们的生活需求留出一定的空间,尤其是尽可能解决好煤卫的问题。   不过,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保护建筑内确实没有划分独立煤卫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相应主管部门也应及时整理管道及线路、排除安全隐患。   ”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归根结底,要修缮及保护历史建筑,得财政跟得上。在这一点上,属地政府要兜底、相关投资集团要承担部分支出,更需要国家尽快出台更为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茶余饭后

返回版块

5586 条内容 · 6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四川的木工,湖北的抹灰,云南的架子,江西的砌墙

1、四川的木工:夫妻小团队,日夜作战。 你肯定见过四川籍的民工,他们干活卖力,几乎天天加班。四川木工干活太拼了,起早贪黑,一刻也不停,甚至中午都在工地就地简单吃点饭,不午休继续干,而且每天都干劲十足,一干就是近一年,近似疯狂的程度!可以说是中国最能吃苦的民工了。 2、湖北的抹灰:保质保量,省时省心。 在七、八十年代,上东北成为孝感人的一种潮流趋势,每年都有大量的抹灰工涌向东北,也正是因为这样,孝感抹灰工凭借精湛的技术、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东北站稳了脚跟,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东北的建筑工地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市场已经是供大于求,待遇也下降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