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园家
张南垣:(1587-1671),单名涟,南垣是他的字,但名以字行。张南垣从小有绘画天赋,师从董其昌学画,十分刻苦,每天日夕临摹点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未及三年,学艺初成,信手绘画,已有几分其师之风。他善绘人像,兼通山水,在松郡小有名气。绘画的功底,为张南垣日后的叠石造园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将画理融于园治,往往每置一景,常常别出心裁,结果巧夺天工,宛如山水图画一般,从此声名鹊起。明代嘉靖以来,江南盛行叠石造园,一时各地名园迭起,山师(昔时对叠石名师之称)身价骤增。在诸多的山师中,名噪江南的要数明末清初祖居西林寺西的张南垣,江南不少名园就出自他手。他的事迹被列入《清史稿》。
从顺治年间到康熙年间,张南垣先后在松江、嘉兴、江宁、金山、常熟、太仓一带筑园叠山,史书记载由他营造或参与督造的名园有十余处。除无锡寄畅园外,太仓的南园和西园,嘉兴烟雨楼的假山,苏州的东园,山东淮坊的偶园,上海的豫园,以及皇家园林畅春园、静明园、清漪园和京城西苑中南海等处假山,都是他的代表作。在松江也有四座园林出自张南垣之手。一座为塔射园,位于西林寺东塔弄青松石南,为清按察使许瓒曾的别业。因园临近西林寺圆应塔,浮图矗影相射,故名。另一座是位于天马横云山麓的“横云山庄”,依山而筑,形制较小,好似一副平远山水画,清初为户部尚书王鸿绪所得。还有一座筑于横云山麓的“宿云坞”,与“横云山庄”仅一山之隔,为左邻,后创庵起阁,题园名为“宿云坞”,为清代尚书张照所得。至今这3座名园均已无存。相传,位于秀南街南端、享有上海十大名园之誉的“颐园”假山、水池,也由张南垣亲自叠筑。 张南垣生有四子,皆传父业,尤以张然、张熊名气较大,其侄张武也得其真传,均成为一方有名的山师。
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模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戈裕良:(1764—1830),字立山,别号东郭,江苏武进人,清代杰出造园大师、叠石圣手。戈裕良天资聪颖,擅长丹青,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假山,继承前人艺术成果,不断总结创新,形成自己的造园艺术风格与独特技艺,由其独创的“钩带法”著称于世。戈裕良是中国古代造园叠山集大成者,成为不同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并将其推向艺术巅峰。他的传世之作——苏州的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造园理论著作
《洛阳名园记》 李格非 北宋
《洛阳名园记》中对洛阳19座私家园林景观特点的描述:①除依附于邸宅的宅院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如竹林、梅林、桃林、松柏林等,尤以竹林为多。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园冶》计成 明代
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
园林的评价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
两个规划原则:
①“景到随机”: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原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②“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放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内容:
1、“相地”:造园首先要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段。
2、“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提出六类建筑物在选择位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3、“屋宇”:即园林建筑,考释了15种常见的园林建筑的名称含义;
4、“装折”:即装修,指园林建筑的装修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住宅,在于“曲折有条,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的宜,错综为妙”。
《一家言》李渔 明代
共九卷,其中第四卷“居室篇”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和山石,尤以山石精辟。
摹拟自然而创园林。反对墨守成规,提倡勇于创新。筑山立论精辟。
《长物志》文震亨 明代
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建筑装修设计和评价的标准:雅,古。花木形态习性栽培。叠山理水原则,禽,鱼。特别指出造园应突出大自然生态特点。
《园冶》、《一家言》、《长物志》的内容以论述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叠山,理水,建筑,植物造景的艺术为主,也涉及到一些园林美学的范畴。
三、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及对造园实践的影响
《洛阳名园记》、《园冶》、《一家言》《长物志》的内容以论述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叠山、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的技艺为主,也涉及到一些园林美学的范畴。它们是私家造园专著中的代表作,也是文人园林自两宋发展到明末清初时期的理论总结。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规律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做天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相互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到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阁楼台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境。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景物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自然表现。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中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造园家
相关链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生态园林
返回版块1.46 万条内容 · 107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这个帖子必须给点赞,值得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