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环保大厅 \ 全国第三起!山东破获一起“COD去除剂”案

全国第三起!山东破获一起“COD去除剂”案

发布于:2022-08-09 09:39:09 来自:环保工程/环保大厅 [复制转发]


继陕西和浙江之后,山东省也破获了一起“COD去除剂”案。  

 
8 3 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 2022 年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其中之一就是“山东潍坊某织造有限公司使用氯酸钠干扰废水自动监测设施案”。  

 
     
经调查,潍坊某织造有限公司为降低外排废水COD浓度,使用工业氯酸钠配制成COD掩蔽剂,投加在污水处理设施末端四沉池出水口。  

 
由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该案已被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  

 
今年2-3月,生态环境部曾经向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通报浙江湖州“COD去除剂”案,并号召各省区市学习“湖州经验”。这次山东的“COD去除剂”案,也正是在生态环境部发函要求后破获的。  

 
可以预见, 未来,在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之下,各省区市都将提高对 COD 去除剂”的重视,其他省份或许也将破获更多的“ COD 去除剂”案  
1      

     

使用氯酸钠干扰废水自动监测

山东的这起“COD去除剂”案,是今年6月破获的。  

 
今年6月,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在利用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和全国排污许可证平台开展非现场巡查时发现,潍坊某织造有限公司外排废水的COD数据多次出现异常波动。  

 
根据这一线索,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这家企业为了降低外排废水的 COD 浓度,竟然使用工业氯酸钠,配制成“ COD 掩蔽剂”,投加在污水处理设施末端四沉池的出水口  

 
这一行为,跟此前陕西和浙江发现的 COD 去除剂”案性质类似,都属于利用“ COD 去除剂”干扰数据监测的行为。  

 
原来,在污水处理行业内,COD去除剂经常也被称为“COD屏蔽剂”或“COD掩蔽剂”,其主要成分是氯酸钠,属于一种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通常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状晶体。  

 
在常温条件下,氯酸钠通常不会与COD发生反应。只有测量COD时,在酸性条件下高温消解时才起到了氧化COD的作用。  

 
实验证明, 通过投加氯酸盐虽然能够明显降低出水 COD 的数值,但此方法只是在检测过程中掩蔽了 COD ,而并非实际去除了废水中的 COD  

 
因此,这一行为通常被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七项的规定,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已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表示,潍坊市的这一做法,充分利用了网上巡查等非现场监管手段,排查异常数据、精准锁定问题企业,实现了精准执法,值得各地学习。  
2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生态环境部开始对“COD去除剂”引起重视,最早是在去年1月。  

 
2021 1 22 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陕西环保集团旗下企业环境违法案件, 神木市污水处理厂由于使用“COD去除剂”处理污水,被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处以20万元和40万元罚款  

 
     
这是全国首例 COD 去除剂”投加案,也是使用“ COD 去除剂”的行为首次被官方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  

 
紧接着, 去年 5 20 日,浙江湖州的长兴警方又破获了一起篡改监测数据污染环境案 ,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扣涉案COD去除剂1吨。  

 
这是在陕西神木的案件之后,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破获的第二起“COD去除剂”案。  

 
而对于此类案件,生态环境部也非常重视,多次表态要求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开展大排查。  

 
第一次,是在 2021 4 月,生态环境部举行 4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表示,“对于类似(“COD去除剂”这样的)数据造假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公开通报,发挥警示作用,形成有力震慑。”  

 
   
第二次,是今年 2 月,生态环境部又通报了浙江省湖州市“ COD 去除剂”干扰在线监测数据违法案 并要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湖州市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协同联动等好的做法,运用好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遥感等现代技术,依法严厉打击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突出违法行为。  

 
第三次,是今年 3 月,生态环境部又发布了《关于学习借鉴浙江湖州破获“ COD 去除剂”干扰在线监测数据案件经验做法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的函》, 号召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学习借鉴浙江省湖州市查办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经验做法,适应生态环境执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这一次,山东又发现的“COD去除剂”案,正是在生态环境部发函要求后破获的,也是继陕西、浙江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第三起“COD去除剂”案。  

 
可以预见,未来,在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之下,各省区市都将提高对 COD 去除剂”的重视,其他省份或许也将破获更多的“ COD 去除剂”案。  
3      

     

或将面临“刑事处罚 + 罚款”

山东的这起案件,目前已经被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也已立案侦查。  

 
而根据此前浙江的经验,他们或许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此前,浙江长兴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购买并使用“COD去除剂”,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化学需氧量污染物,被认定为是污染环境的行为,构成污染环境罪。  

 
今年6月2日,该案件在浙江省湖州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最终判处 被告单位长兴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罚金人民币 20 万元, 被告人夏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 2 万元  

 
   
单位罚金20万,个人有期徒刑一年,外加罚金2万元,这样的处罚也算是相当严厉了。  

 
“湖州检察发布”表示,本案中,公司和夏某某被判刑,并处罚金,这无疑具有警示意义, 不仅是对被告单位和被告人的一种严惩和威慑,更是对污水处理行业的一种警示和震慑  

 
湖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前也表示,“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也将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政治担当,用公正司法向环境污染‘亮剑’,用典型案例指引社会规范、引领环保风尚。”  

 
此外,承办检察官还表示, 污水处理中投加 COD 去除剂”还对环境污染造成损失,目前法院已委托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评估,下一步拟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也就是说,被告单位面临的经济损失可能还不止法院判处的罚金20万元,未来还会有公益诉讼的赔偿。  

 
总之,使用 COD 去除剂”可谓得不偿失,一旦被发现,不光单位和个人都面临高额的罚金,个人还有可能遭受刑事处罚,此外还可能引发民事公益诉讼。  

 
而随着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以及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的重视,各省对于“COD去除剂”案的打击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在此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使用“COD去除剂”被发现的概率,以及随之而来的处罚都将大大增加。  

 
建议污水处理企业务必要对这一趋势引起重视,依法操作,规避与之相关的风险。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环保大厅

返回版块

5064 条内容 · 6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污水处理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