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为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攻关,2022年新增支持5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后疫情时代,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于企业而言,持有优质不动产,不断提升生产条件,借助好的区域和政策稳步发展,持续赋能企业高效发展。
产业园: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一些特殊区产环境。主要是特定的产业环境,为实现一个创新的发展模式和创造产值,是新的发展模式和产值创造。
一同探索产业园—— 建筑 未来 新趋势。
长三角G60科创之眼
南京低碳产业园
长三角金融科技产业中心
智能港产业园
天府生命科技园 (三期)
成都IC设计产业园 (三期)
成都航空产业园
璧山玉泉湖国家级数字娱乐产业园
长三角G60科创之眼
项目关键词 丨 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G60、三镇交界之处
:
紧邻G60科创云廊,在空间上与城市进行柔性链接,同时在功能和产业布局上对周边形成辐射。从空间形态到产业布局,科创研发+场景应用+平台赋能,实现产城融合。
项目位于九新公路以西,莘砖公路以南,属于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西片区,地处新桥镇、九亭镇、洞泾镇三镇交界处,紧邻G60沪昆高速公路和G60科创云廊,总用地面积约1100亩。
从G60高速视角看G60科创综合体及科创云廊 ?FTA
城市设计以南侧商办地块为首,以基地中部公共空间为脊串联南北,以多个研发组团为翼,共同构建产业蝶变生态,形成 “ 科创研发+场景应用+平台赋能 ”于一体 的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
设计在南部商办地块放置一座醒目而富有韵律感的地标建筑,四栋塔楼融为一体的形态产生“蝶”的联想,与科创云廊遥相呼应。 其次以北部科创研发组团为翼,塑造“高活力、小尺度、大场景”的共享空间载体,赋能产业链搭建,促进企业迭代。打造“ 生态、共享、科技、活力 ”的科技孵化产业园区。从空间形态到产业布局,实现产城融合,成为松江新城的新发展动力。
从科创云廊到科创之眼,精心构筑的商办科创地标将展示出其独特的城市界面与形象,从地标到场景、从产业到人,进而从载体到社群,G60科创之眼区域将成为一个张力十足的生命体。
科创地块位于中央活力脊一侧,FTA采用“
高活力、小尺度、大场景
”设计理念,营造了一处有温度的科创社区。G60科创之眼在三镇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之不仅要在空间上与城市进行柔性链接,而且在功能和产业布局上对周边形成辐射。
G60科创之眼科创地块鸟瞰图 ?FTA
根据细分产业所需的空间载体不同,科创社区内构建了
6大场景化空间
——有向心力的社区中心、集中布局的乐活街区、富有魅力的滨水景观、轻松舒压的補时空间、随处可见的运动场地、实现连接的风雨走廊——创造不同人之间灵感碰撞的机遇,从而激发更多想象。
研发地块组团内景 ?FTA
项目关键词丨清洁能源创新产业集群、碳中和、绿色减碳设计
: 南京首个碳中和产业园,顺应场地特性,规划将周边城市绿地纳入到整体设计当中,空间组团与外部滨水景观互相渗透,形成开放、生态的城市级产业大公园。
中国能谷产业生态区,位于中国能谷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和核心地段。项目基地南临马高路,东侧邻近园区生态廊道——麒麟中央公园,余粮河城市绿地位于北侧,西南侧为土城头遗址公园,基地景观条件优渥。
作为后石油时代新的城市经济交织形式和独特的城市空间样本, 低碳、环保、可持续 的主题型产业园也应运而生:
项目分为
A、B两个地块
,由一条景观主轴、一条产业配套带交叉串联。基于园区的生态 基底, 空间组团与外部滨水景观可以互相渗透,并连接产业中心、展示中心和活力中心3个主题式庭院,拓展出更多 流动场景体验 。
基于运营自由度考量,建筑空间主体围合布置 ,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应用,园区真正进入城市可持续 发展的 规则体系
。
应用 光伏幕墙、地源热泵、冰蓄冷 等可持续技术,构建园区共用综合能源站。
位于十字路交叉口的A、B地块街角楼栋,面积适中且室外屋顶、立面辐射量大,均作为绿色建筑示范楼进行
零碳设计
。采用
BIPV的形
式,实现光伏与建筑一体化。中庭空间是整栋建筑的生态气候核,过渡季打开顶部天窗,起到热压拔风效果,冬季则将更多太阳辐射引入室内,减少空调开启。
除了基本的生产功能,规划上更加关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设置了层级化的服务配套空间,包括:满足科研人才产业研发、办公工作需求的产业配套,满足科研人才商业消费、休闲、商务需求的商业配套,满足科研人才生活、居住、运动需求的生活配套。
长三角金融科技产业中心
项目关键词 丨 金融科技引导型产业园、向心科技谷、苏州基因 :
紧邻“双核十字轴” ,处于特色滨水景观带。立足传统文脉,将传统的园、廊、院融入建筑设计,结合策划的功能定位,进行空间规划和建筑布局,构筑一个完善的金融产业生态系统。
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内,紧邻“双核十字轴” ,处于特色滨水景观带。南侧与金鸡湖遥相呼应,与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以星港路相连。场地周边交通四通八达,南侧至娄江大道,紧邻星港街立交桥,北至沪宁铁路。
项目聚焦金融科技产业,将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资源优势,形成以金融科技为引领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旨在构建以“ 金融科技+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制造 ” 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 “大生态圈”。
独有的苏州基因特色也在“谷”中有所体现, 立足传统文脉 ,将传统的园、廊、院演绎为现代化的塔楼、建筑庭院、连廊。步入园区犹如进入苏州园林,以中央花园为院,以风雨廊道为廊,以建筑为峰。其中项目一期最高的塔楼为108米,建筑形态由苏州留园中最为著名的“冠云峰”演化而来,建筑立面流畅的竖向线条寓“ 高山流水 ”之意。
FTA结合策划的功能定位,进行空间规划和建筑布局,将 园区分为五大功能区 ——头部企业、研发机构、创业系统、人文生活、培训活动,构筑一个完善的金融产业生态系统。 通过 多元化功能组合和非正式交流空间 的塑造,满足不同企业类型的产品需求。底层为强关联的创业公共空间,中间层为专业服务的弱关联区域,高层为总部的独立行为空间。
打造活力产业社区的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串联,结合现代服务产业园内“人车分流”的需求,一条贯穿整个项目的 公共连廊步行系统 应运而生。
项目关键词丨科技创新产业园 、公园城市、蜀山地域文化:
设计注重生态绿化及公共空间的打造,创造不同尺度的弹性灵活空间。巧妙地通过布局与绿色公共空间,营造出多元有序的工作空间与花园式办公微气候,形成兼具创新与务实的高品质科创空间。
设计从成都的山川地貌中汲取灵感,结合规划要求,提出了“
蜀山绿谷
”的布局概念。 Aedas 与 中建西南院组成联合体, 充分利用地块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将 绿色生态理念 完美融入工业园区,建设科技含量高、开放性强的优质科技创新空间。
紧邻兴隆湖 ?Aedas+中建西南院
项目基地按规划道路分为南北地块。连续的 绿色景观和地景建筑贯穿南北 ,在中央构建出犹如川蜀江水灵动蜿蜒的公共活力轴,形成了地块之间的连接。 在保证 景观资源最大化的 同时,共同打造了一个高、中、低两侧的 立体多维山谷布局 ,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呼应。
设计在办公塔楼及多层办公组团中, 创造不同尺度的弹性灵活空间 ,满足从中小型初创企业到大型成熟企业的各种需求。两侧不同标高的塔楼通过中间的共享平台与大厅相连,形成一个面向 兴隆湖的L型组团 。
独角兽岛 设计: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图源:天府发布
超算中心 设计: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图源:天府发布
L型组团转角处的区块连接以“
绿谷之春
”为概念。通过立面线条的对比,它模拟了山谷间潺潺的溪流,并与中轴线的湖景相呼应。 设计注重
生态绿化和公共空间
的打造。流线形的商业与观景连桥、艺展中心共同打造网红打卡点,南侧商业市民广场和中部下沉广场,并在贯穿地块的中轴线上创建多个节点,促进区域内的社会互动。
项目关键词丨生物技术创新产业园、天府新区地域优势、生态设计:
打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融合产业示范园区,构建多种场景,实现功能复合。突出互联网交流,营造活力的交流场景,结合产业特性建设创新科创空间和生态体系。
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仅一街之隔。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强化创新策源支撑力的同时,助力创新技术引导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园区将打造“ 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 ”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集创新研发、产业聚集、场景展示,科创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态体系。
保留自然本底,打造空中花园 ,运用错落有致的露台设计,打造空中生态花园,为园区科研人员提供远眺观景休闲空间。
构建多种场景,实现功能复合 ,构建“策展式”零售消费、行业展示场景,设立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智慧医疗产业对体验、模拟、展示,培训、交流的场景需求。 突出互联网交流,实现宜人场所: 架空步道和生态连廊 将贯穿整个园区,营造充满活力的交流场景。
结合产业特性
实现硬件支撑
:除此之外结合产业特性,园区在载体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层高、承重,电力等硬件配置,在整体布局上满足通风排气,三废处理等环保需求。
项目关键词丨科技创新产业园、“创芯谷”、绿色建筑
: 围绕公共服务中心布局,立体化的景观园区设计,营造高品质的中央景观区。聚焦西部IC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西部“创芯谷”、IC产业“示范区”。
位于高新西区的IC设计产业园,是成都高新区高品质科创空间之一。 位于成灌高速与天润路合顺路口, 东临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南临学府海棠、阳光保险及龙湖时代 天街,北临成灌高速与Intel园区,总建面约22万平米。
园区以构建 IC设计产业生态圈为战 略,将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高度聚集,自主创新活跃、推动区域发展的新一代综合性智慧+产业创新园区。
项目聚焦五大发展理念:
打造技术创新、内外开放、绿色环境、区域协同、成果共享
的 中国西部“创芯谷”IC设计示范区 。项目高层研发楼位于用地东北角,将面向中心城区,为园区标志性建筑多层研发楼围绕公共服务中心布局,营造高品质的中央景观区。
除此之外,
立体化的景观园区
设计也是亮点。园区通过局部架空、设置广场、屋顶露台等方式
建立了一个立体化的景观园区,无论是在园区中穿行或是在办公楼中办公,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视野。
结合IC行业特征及需求,园区配套餐厅、健身步道、休憩空间等场所,并将引入24小时便利店、健身房、茶道馆等业态,为入住企业营造出宜人的办公场景及生活场景。
项目关键词丨科技创新产业园、成渝双城联动、公园城市: 将配套放置于组团院落之中,让建筑与自然生态和谐相融,同步配套航空活力公园等高品质科创空间,打造人城境业深度融合的航空动力港。
成都航空产业园项目秉持“ 一岛、四院、四带 ”为核心组团的高品质科创空间策略,紧扣航空制造业特有需求,将配套放置于组团院落之中,打造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品质“院”区。
未来,
借势成渝地区双城联动
,新都将以中国航发成发、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涡轮研究院为龙头,以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为引领,加快推动航空智能装备产业园、航空发动机产业园、航空云谷总部园、航空大部件总装园、航空产业拓展区等六大片区高质量建设。
同步配套航空活力公园、航空产教园、航空科技城等高品质科创空间,打造
人城境业深度融合
的航空动力港,加快建成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和大部件智造基地。
而聚集新都航空及轨道交通两大主导产业的石板滩片区,也将乘势而起,以 “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公园城市 打造为目标,建设以轨交活力城及航空动力港两个1平方公里核心区高品质科创空间为带动的悦动新城。
项目关键词丨文化创意产业园、多元业态、生态设计
: 打造“一廊、一园、两芯、八岛”的整体结构,构建“1+1+8”的数字娱乐产业生态圈,整个形态由无界、多元、立体,生态等编织成一个复合的产业综合体。
项目位于重庆璧山玉泉湖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集合便捷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环境基底、成熟的区域配套,就近的人才资源,是承接璧山数字娱乐产业高质量发展独一无二的空间载体。
将市政交通、园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在立体空间上进行分层设计,构架空中、地面、地下多维度的交通体系,营造无缝衔接的高效换乘体系,引领复合多元的绿色出行方式。
业态打造
: 一个数娱服务中心|一个专业场馆极核|八大产业群岛,
结合1+1+8的产业体系。
一廊
: 打造一条 自由共享+无缝链接 的空中云廊。 构建约7.2公里、骑行步行复合的自由云廊,联动园区各功能空间,同时设置多个放大节点,创造丰富、有趣的交流场所。
一园
: 构建一个“虚实结合,古今相融,中西共生”的量子公园。
一芯
: 以数字总部、版权交易中心为核心内容,整合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双服务平台,立足园区、服务西部、辐射全球。
一核
: 汇聚A级电竞场馆、综合演艺场馆、多媒体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三大场馆,为大型活动提供高标准场所。
八大产业群岛
: 以综合直播中心、网红孵化基地、数据分析中心为核心内容,集聚网红主持资源,打造直播带货平台集群,为区域特色产品提供前沿销售渠道。
▲
数字教育产业群岛
意向图
以上图源:高驰国际设计
项目关键词丨信息网络技术产业园、建筑尺度、绿色可持续 :
总结山地布局经验,提取传统建筑意向,构建良好近的人尺度界面。贯彻海绵城市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塑造可持续的绿色产业聚落。
项目用地为二类工业用地,地块西侧、北侧紧邻城市绿带,东侧、南侧为在建工业用地。 场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最大高差达14米。方案积极应对用地限制,化整为零,对城市界面、景观资源、主导风向的呼应,塑造出错落有致的群体布局。
总结山地布局经验,用现代的方式复刻梯坎、吊脚、耍坝等在地空间,营造错落有致的整体形象;提取 传统建筑意向 ,构建良好近的人尺度界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与人文情怀的现代产业聚落。
重庆江河水系沿岸滩涂呈现水与岸线交织流动的状态,形成独特的
大地肌理
。以此为图底关系进行创作,融合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基于人的步行体验和视线分析,使活动场地、路径与地形形成有趣的互动。
园区贯彻 海绵城市与绿色建筑 设计理念,在有限的造价下,从海绵城市、地形处理、节能省材、低能耗系统等方面塑造可持续的绿色建筑。
建筑立面
的通风遮阳响应重庆气候特征,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采用遮阳板和挑檐遮阳,减少室内空调能耗的同时不遮挡视线,有效减少过渡季节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