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实景 \ 待到疫情散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享受中国文化

待到疫情散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享受中国文化

发布于:2022-07-25 00:01:25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实景 [复制转发]

转自公众号:天地大观人文定制


 


中国园林最早以囿的形式出现,从先秦的“囿”到秦汉时代的“苑”再到现在所谓的“园”,最终发展出丰富多样的中国园林形式。


 


随着华夏民族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园林一步步成熟,形成了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相辅相成的各种特点。


艺术性决定的中国园林形式


 


中国园林的水平高低与设计者的艺术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园林的“同”与“异”


 


中国园林讲究“有法无式”,这种设计思想从“一池三山”格局中可以明显看出。虽然在皇家园林和各私家园林中都会有“一池三山”的构图,但这些构图都不尽相同。


 


例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的“一湖三岛”的布局就直接利用大水面和岛屿,其中“一湖”就是象征东海的昆明湖,“三岛”就是象征海外神山的南湖岛、藻鉴堂岛和治镜阁岛。


 


然而,私家园林会将这个格局小型化或抽象化。例如,拙政园“一池三山”的格局利用景区中大面积的水体成为“一池”,中部景区筑东、西二岛,西园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一个半岛,成为“三岛”。


中国园林的“多”与“少”


 


中国园林在设计、应用的过程中对“小而精”的追求是贯穿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在中国园林中,无论是建筑还是植物,又或是数量的多寡,都要以少胜多。尤其在一些小型的园林中,需要特别注重“少即是多”的哲学思维。


 


中国园林“为养性谈书之所”,以清净为主,常用“少而精”的景观去表达文人的意境。


 


网师园对“少”的把握,使人们对中国园林充满了无穷的回味,园中看松读画轩外一峰石、一棵松、一丛竹、一面白墙,意蕴深远,给人以中国园林特有的如画般的感受。


 


中国园林为了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建筑物是多的,但这种“多”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在整个园林中不显拥挤、多余。配合着建筑与环境淡雅的格调,最终形成了中国园林含蓄、内敛的特点。


 


例如,网师园中彩霞池上的月到风来亭和两侧游廊,建筑景观纯净、淡雅、天然无雕饰,展现出中国文人出尘飘逸的气质。


 


水池和建筑的配合是“少而精”的一个典范,但当传统格局遇到现代科技之后,过于明亮的中式建筑轮廓经过亮化就会略显艳俗,各种色彩和一些没有重点且直接的灯光掩盖了中国园林淡雅的格调,可见是明显的“多”了。


中国园林的“曲”与“直”


 


中国园林要素的形态多变,讲求自然。山水地形的表达很少运用直线元素,植物的形态不作人工修饰,建筑小品通过曲线的变化与自然融合。


 


例如,沧浪亭复廊创造出良好的沿水观景路线,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从复廊外看,水面的空间被增大;从复廊内看,漏窗的效果变化多样,园内游览线路也得以加长。


情感抒发决定中国园林的内涵


 


中国园林讲意境,要做到“花木寄情,和谐生境”,这与主人和欣赏者的修养、人生经历均相关。


中国园林的“真”与“美”


 


中国园林的假山是对自然真山“真”与“美”的一种提炼,扬州个园将这种表达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的假山多用湖石和黄石。湖石的形态更自然且富于变化,纹理和形态更为丰富,可以形成对比鲜明、高低错落的情态。


 


扬州个园用湖石堆叠出以夏山为主题的假山,充分展现了夏季变化多样的季节特性。黄石线条直而挺廓,形态硬朗而简洁,可以表现出厚重、笨拙、雄厚、质朴的气质,以这种气质点缀稀疏的草木被应用到个园的秋山中,展现出秋高气爽的季节特点。个园通过对石材特性的把握,引发人们对四季的真实场景的联想,最终展现中国园林之美。


中国园林的“雅”与“俗”


 


中国园林通常的服务对象是文人,他们能够体会园林中文字表达的意境。特别是在无法直接从感官上获得园林意境之时,文字就能很好地进行信息的补充,人们通过文字信息也能领悟园林景观所传达的意境。


 


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达一个景物是比较“俗”的,而将诗文、意境放到景物之中才显得“雅”。


 


例如,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雪香”为梅花之香,“云蔚”为梅花之白,将梅花的白色的视觉感受比拟为雪、云,再引入嗅觉感受,使景物更具有意境美。


 


又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是中部的主体建筑,从形态上看是一个四面厅,其名取自宋代学者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意境,即表达在厅中以欣赏荷花、荷叶为主,同时也是园林主人对自己高洁情操的一种自比。文字是中国园林中特有的一种雅致的表现,它为园林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获取园林意境的途径。


中国园林的“诗”与“画”


 


中国园林一直深受诗、画的影响,任何一个中国园林都有诗韵,都能入画。诗歌的表达在多数的题名匾额中都有体现。


 


如拙政园为表达园主人的隐世闲逸的思想,有见山楼,此名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留听阁,此名取自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有荷风四面亭,此名取自“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道尽了一派烟雨生情、夏荷摇曳的江南风情。将诗意融入园林,使得每一处景色均有情有景。


动态永恒决定中国园林的传承


 


中国园林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它体现了一种对永恒的追求。中国园林的永恒,是一种以均衡布局深度融入文化元素的“动态永恒”。


中国园林的“动”与“静”


 


中国园林可行、可望、可居、可游,造园之初应根据园的规模将建筑放置进去细细琢磨,甚至可能边做边拆、边拆边做,最终各园均动静相辅,大园主动观,小园主静观。


 


例如,拙政园占地78亩,以动观为主,随着游廊慢慢行来,全园景色逐渐展开。


 


网师园占地仅约8亩,以静观为主,走走停停,建筑密度较大,停留坐息空间较多。

中国园林的“虚”与“实”


 


有园必有水,水是中国园林中创造虚实相生的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其中,拱桥景观最有特点,半圆形的桥身与水中倒影虚实相生,如桥上有人,则水中亦可隐约呈现。

 


当园林中平面呈直线的建筑在立面上进行曲线变化的时候,可以与水中倒影一起呈现优美的画面,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通过一条曲线飞架水面,与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虚实结合的画面,使游客流连忘返。


 


中国园林与世界其他园林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独有的文化性,也正是这种文化性使得中国园林的传承实现了“动态永恒”。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之林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园林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 xitaihou
    xitaihou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

    2022-07-30 10:46: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实景

返回版块

37.75 万条内容 · 28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座带灵魂的花园,必须要经过这几道工序,你做到了吗?

导言 小花园空间虽然不大,但仍然可以“五脏俱全”。小花园也可以有别致的乡村式和奢华的时尚式景观。下面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可以实现小空间下的舒适户外活动场所。 四点适宜做 ? 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