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哈里森·弗雷克提出,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TOD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同时,也是新城市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但是,目前被广泛利用在城市开发中,尤其是在城市尚未成片开发的地区,通过先期对规划发展区的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导入公共交通,形成开发地价的时间差,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政府从土地升值的回报中回收公共交通的先期投入。
1、组织紧凑的有公交支持的开发
2、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
3、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居民区各建筑连接起来
4、混合多种类型、密度和价格的住房
5、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留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
6、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
7、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TOD定义
TOD即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均可以TOD的理念来建造,TOD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交通引导开发”(TOD, Transit OrientedDevelopment)一词的准确含义并未作认真地思考,只是从字面上作简单的理解:一种城市开发的模式,城市要开发那里,首先把路开通到那里,道路先行,这就是交通引导开发。这与国内近年也十分流行的“服务引导开发”(SOD,Setvice Orient Development),似乎两者是配对的开发模式。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城市要向什么方向发展,就把新的市政府或新的行政中心率先迁到那里。两者都基于“交通/服务设施一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土地开发模式,其实是对“TOD”的片面理解。
TOD的概念最早足由Peter Calthorpe在1992年提出,并在1993年出版《The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书中提出了“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并对TOD制定了一整套详尽而又具体的准则。“公共交通引导开发”与“交通引导开发”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本意则差之大也!首先,“公共交通引导开发”体现了公交优先的政策。而“交通引导开发”则根本没有反映这一关键的内涵。
公共交通有固定的线路和保持一定间距(通常公共汽车站距为500m左右,轨道交通站距为1000m左右)。这就为土地利用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即在公交线路的沿线。尤其在站点周边土地高强度开发,公共使用优先。
TOD分类
TOD社区包括城市型TOD社区和社区型TOD社区。
城市型TOD社区城市型公交社区是指位于公共交通网络中的主干线上,将成为较大型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就业中心。一般以步行10分钟的距离或600m的半径来界定它的空间尺度。
社区型TOD社区社区型公交社区则不是布置在公交主干线上,仅通过公交支线与公交主干线相连,公共汽车在此段距离运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大约5公里)。
经济展望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至2005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已达5.2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40.53%.预计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8.3亿~8.7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60%.截至2007年,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发展到140多个。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城市加速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预计达到42%~45%.城市化过程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原有城市边缘摊大饼式扩展,另一种是发展新城或在原有的半城市化地区有选择地发展卫星城市。城市以第一种形式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产生一些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诸如自然环境、地域结构等,城市规模越大限制性因素越强。
从趋势上看,给以各类交通枢纽为载体的TOD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城市轨道交通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土地开发战略,即一方面在开展城市交通规划时,以大运量、高效率、环境友好的轨道交通为骨干,配合步行及地面公交接驳,从而减少市民出行对地面交通和私家车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开展城市规划时,要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进行高密度的商业、写字楼、住宅等综合开发,使住房、就业集中在车站吸纳范围内,使周边土地价值最大化。
国内直到世纪交替时期才引入TOD策略,己有一些关于TOD策略的论文出现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相关杂志中。在北京、广州、南京等概念规划中也得到一些应用。而国内对于TOD策略的理论介绍和实证研究还比较少,部分还仅仅停留于概念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目前,从国内城市规划学来讲,人们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改善作用和经济拉动作用认识比较深入,但对轨道交通对城市格局引导作用的研究甚少,研究如何使轨道交通周边土地价值最大化的研究更少。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在对国外TOD模式和案例的大量研究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交通枢纽土地开发及商业运营的现状,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了针对TOD开发模式的专项研究,并将于今年年底发布TOD专项研究报告。我们也非常愿意与相关机构一道,共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TOD开发之路。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37 万条内容 · 24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城市规划之路网规划城市规划之路网规划浅谈 今天我们来谈谈城市规划中最重要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块—路网规划。 不管是做“三规”中哪一个,这都是不容忽视的一块。还是从《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那句话开始:“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1、“方九里,旁三门”,这句话表明的是道路的长度和道路外部连接说明;2、“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这就是典型的棋盘式路网布置了,不但表明了路网布置形式还表明了道路宽度。看过周朝都城复原图的匠人们都知道,这是表达的是城市的主次干路(注:新规范修订:不再叫主干道和次干道,统一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3、“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道路的功能分割显示出来;4、“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这是不同等级道路的宽度。城市道路不同等级的道路有他的功能划分,在大城市主次支是比较明确的,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割,城市就会乱,拥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TOD即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均可以TOD的理念来建造,TOD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