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驻点和回流,适当延长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选择标准κ-ε湍流模型,设置速度入口为 3 m/s ,温度为 298. 15 K ,出口边界为压力出口,两侧设置为对称边界,铜管内壁温度为 308. 15 K 。由于翅片表面的温度是非均匀的,需要通过耦合换热求解。 3、仿真结果与讨论 以间隙厚度参数表示对气隙传热影响,接触长度占比参数表示对固体接触影响,图 4 分别展示了在不同间隙厚度中间翅片上表面 ( Y 坐标 1. 76 mm) 温度场,间隙厚度为 0 表示铜管和翅片完全接触。可以看出 : 随着间隙厚度增加,翅片上表面温度分布显著下降,这意味着铜管处热量并没有很好地传递到翅片处,接触热阻是增加的,不利于散热。
图 5 是同一间隙厚度下中间翅片中心截面、下表面的温度场,其中 Y 坐标 1. 705 mm 表示中间翅片中心截面, Y 坐标 1. 65 mm 表示中间翅片下表面。由图 5 可知 : 与中间翅片中心截面的分布温度相比,中间翅片下表面的温度相对更小,说明在空气对流的作用下,翅片表面的热量被空气带走,其温度更低。
图 6 是间隙厚度为 0. 013 mm 时所截取的中间翅片上方空气流道中心截面 ( Y 坐标 2. 53 mm) 速度场和压力场。空气流速随着其前进不断增加,在翅片外壁的影响下,空气绕体流动,此处流速最高,而在背风侧流速下降,甚至为 0 。气压则是随着空气前进流动逐渐下降,在迎风侧压力下降更快。
图 7 是间隙厚度 0. 036 mm 时截取 Z 坐标 10 mm 界面的温度分布图。可看到 : 铜管的热量除了从管翅接触传递,也从翅片翻边与另一翅片、铜管所围成的空气传递,其范围明显大于管翅间隙。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