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主要是用基于互操作性开放标准的共享数字来对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征进行描述,使其成为有关项目信息的共享知识资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从项目立项时就可以对项目进行高质量地分析与决策。
(1)面向对象的参数化建模。不同一般的三维建模软件都是通过点线面组合形成的三维形体,缺乏对象概念和相应的信息属性。BIM是以建筑构件为对象的信息化模型,通过一定建模规则约束和工程建设需求,对建筑构件进行创建、修改和组合,并输入如尺寸、材质、造价等参数属性,赋予建筑构件相应的物理属性和功能特性。同时,由于面向对象的建模过程,构件之间存在信息匹配和功能互动,一些相互联系的构件,如柱子与梁、门窗与墙体等相互识别,实现三维几何关系和结构功能统一性。
(2)三维可视化。可视化就是“可见即可得”。建筑可视化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行业以二维设计图纸为导向设计方法诸多弊端,尤其是当下建筑功能、形式、体量日趋复杂庞大,很难凭借人的大脑进行复杂三维空间设计和构思。可视化的BIM模型让整个设计过程二维图形与三维形体一一对应,即单一模型生成的平面视图,如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总是相对应的,避免传统建筑设计各类设计图纸相互不对应的问题。BIM模型可视化与互动性,为设计师和项目各个参与方在项目设计、建造、运营等过程提供直观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和决策。
(3)专业协同性。
BIM理念核心就是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建筑信息的共享与转换。IFC标准是BIM模型开统一的数字格式,可以通过其创建BIM数据库,建立建筑协同平台,让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设备等专业人员能够在同一模型下进行平行设计工作,设计信息可以实时共享、修改和传递,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各个参与方协调沟通的成本。
(4)全过程管理。单一BIM模型可通过增加、修改建筑模型信息的方式,使得有效的项目信息贯穿建筑设计、生产和施工等过程,避免设计方案、构件生产和施工图纸前后脱节的问题。此外,最终的项目建筑信息模型可作为动态建筑信息数据集合,不仅能为建筑物的运营和维护过程提供方便,而且能够持续地记录运营、维护直到拆除等建筑全生命周期工程信息,为未来项目溯源提供依据。
(5)虚拟现实。BIM模型实际反映了建筑项目完整的设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能够为实现更好的设计、施工和房屋性能优化。系列化BIM软件相互配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通过参数设置,尽可能还原真实项目场景,如虚拟建造、建筑声光热性能分析、工程算量、构件冲突检测等,从而在早期方案设计阶段就能发现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后期设计问题带来诸多问题和弊端。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行见BIM
返回版块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BIM现状到底有多难?我国BIM技术的实施现状目前,国内应用BIM的项目数量为数不多,比例也并不算高,这些项目大多是体量大、工程复杂、资金充足、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例如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工程、奥运村工程、中国尊等诸多有名大型项目。这类项目中BIM应用水平较高,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故收获了高质量的应用成果,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BIM在普通项目中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不尽人意,在大多数项目中BIM还只是停留在试点和局部应用层面。 在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不同的程度上开始应用BIM,作者根据应用的程度将现阶段企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企业开始认识到BIM的作用与价值,已经开始概念普及,但由于项目大小等系列原因尚未开始使用或是试探性的使用。第二个层次,企业已经认可了BIM,开始项目试点及局部应用BIM,这类企业在整个建筑业企业中占比较其它两类更大,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选择。第三个层次,企业正在扩大BIM的使用范围,深化应用BIM技术,甚至已经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在企业的所有项目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使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BIM主要是用基于互操作性开放标准的共享数字来对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征进行描述,使其成为有关项目信息的共享知识资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从项目立项时就可以对项目进行高质量地分析与决策。
回复 举报
感谢,学习一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