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一直面对污泥问题,但一直会有人面对污泥问题。
水处理技术员:什么污泥问题?哪里又发生了?今天要加班了吗?药剂准备起来啊!
二沉池上浮污泥在液面瑟瑟发抖......
水厂老手对大部分污泥问题基本是运筹帷幄了。处理它们,差的也仅仅是等待污泥恢复正常的时间。
而初到水厂的新手小白就不一样了,看到曝气池冒着咕嘟咕嘟的大气泡都感到手足无措,嘴里还说着:这好像和书上说得不一样。
小编还记得当初班级学霸到污水厂实习的第一个月,看着试管里大同小异的沉降污泥现象,根本分不出污泥解体还是污泥老化,她当时说,“带我的师傅说,他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毕业后带着一腔热血,进厂后时常自我怀疑。”
不过好在她都熬过来了。
上个月偶然见了一面,知道她已经升了组长,在技术部也开始略有能力(地位),“我现在处理污泥问题虽然还称不上熟练,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都有了进一步的进阶”她说。
污泥问题如今在各大水厂频发,想要解决它,却唯有“ 夯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实操技能 ”这一条路可走。
今天小编也给大家总结了几个常见的污泥问题和解决办法。
污泥膨胀
产生原因
活性污泥体内的丝状菌和菌胶团互相撕×,往往由从污水中得到利己好处(低温、低pH、低DO、低F/M等)的丝状菌获胜,从而导致污泥膨胀。
解决办法
投加絮凝剂增强污泥絮凝沉降性能或投加杀菌剂直接杀死丝状菌;
调整营养物质N、P比例,控制温度、pH、溶解氧、污泥回流比的数值,保证污泥整体运行负荷稳定。
污泥上浮
产生原因
含氮污水在曝气池中被硝化成硝酸盐,大部分通过内回流回到缺氧池脱氮,少部分随着污水来到二沉池。结果因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缺氧,使硝酸盐开始了反硝化,搞了一出脱氮的戏码。产生的气泡附着在污泥上,使污泥大块上浮,这就是脱氮污泥上浮。
二沉池死角的摆烂积泥厌氧发酵,产生H2S,C02,H2等气体,从而使黑块污泥上浮,这就是腐化污泥。
解决办法
增加污泥回流量、减少污泥停留时间或适当增加溶解氧浓度,以降低反硝化生成的氮气量;
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消除沉淀池内壁或死角污泥。
污泥发黑
产生原因
进水含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使活性污泥中毒发黑;
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与水中Fe作用生成黑褐色的FeS。
解决办法
控制前端进水水质,对已进入到系统的含毒废水,视情况对系统的污泥进行更换;
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提高曝气池溶解氧,几个小时后污泥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污泥发白
产生原因
污水中有机负荷与pH值低,导致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污泥膨胀,和人长胖变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决办法
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
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污泥老化
产生原因
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或污泥在池中停留时间过长,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低,导致好氧微生物无食可吃,只能分解体内营养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和繁殖,即内源呼吸,这就是污泥老化。
解决办法
尽可能提高进水中底物的浓度避免低负荷运行状态的出现,同时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以保证食微比能够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内(0.15-0.25左右);
有效控制曝气量,避免过曝引起活性污泥解体和被氧化;
及时进行池内排泥,控制泥龄。
污泥解体
产生原因
含毒进水导致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谢功能受损甚至丧失,使得活性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从而解体;
当进水有机负荷过低时,微生物无食可吃,会导致自身氧化(内源呼吸),从而降低菌胶团的絮凝性能。此时,如果给了高有机负荷的污水,微生物就会放开肚皮使劲吃,根本来不及消化代谢,就会在胞外形成一种亲水性多糖物质,此时污泥很难压缩沉淀,同样会解体。
解决办法
查明有毒物质来源,单独收集进行处理,并将事故排水及时引向事故池;
控制进水量,测定并保持进水浓度与曝气程度,避免超负荷或者长期低负荷运行。
看起来大同小异的污泥问题,治理起来却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小编在这里也只是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纳,真正操作实践,还是要看大家理论知识是否掌握牢固,实操应用是否有足够的经验支撑。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2.71 万条内容 · 30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知识趣味性,值得学习,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