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上海: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上海: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于:2022-07-01 14:59:01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上海: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公布根据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上海市杨浦区委、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2021年3月31日,《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已经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并公布。



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根据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同意创建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函》的要求,在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上海市文物局的指导帮助下,上海市杨浦区全力争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文物保护依法治理、改革创新的实干能力,在真抓实干中体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的积极作用。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批示和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要突出文物保护利用对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积极作用,通过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和方法,着力"高位统筹、整体规划、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分类施策、集成管理、守正创新、注重实效",科学实施区域文物资源集中连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大规模的工业遗产转化,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努力为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新的实践、新的探索做出新贡献。


二、区域范围


杨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拥有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面积(60.61平方公里)、最长的黄浦江滨江岸线(15.5公里)和最多的人口(常住人口131.27万人)。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曾是上海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区域,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杨浦滨江也是生活和商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备的城市区域,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和多样性的空间,正在实现从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的转变,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实践前沿。


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范围为平凉路沿线及其以南,军工路沿线及其以东的杨浦滨江15.5公里区域,在八埭头区域以及隆昌路沿线局部向北扩大,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其中:


集中呈现区域为杨浦滨江南段,这里有"最早的机械造纸厂"1882年建成的上海机器造纸局,"最早的工业自来水厂"1883年建成的杨树浦水厂,"最早的外商纱厂"1896年建成的英商怡和纱厂,"最多船坞的修船厂"1911年建成的瑞镕船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1913年建成的杨树浦电厂,"远东最大制皂厂"1925年正式投产的英商利华公司中国肥皂公司等。


规划提升区域为杨浦滨江中北段,以解放后形成工业建筑为区域风貌特征主体,汇集了百年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校园、黄浦江上最早的人工岛屿和运河、大面积的森林公园等独特空间元素。


在此基础上,辐射延展到杨浦滨江以外其他区域,以"三个百年"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象,包括以东区污水处理厂旧址等为代表,以工人宿舍、工人新村、工业社区等工业相关生活遗存为重点区域的"百年工业"遗存;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百年大学"校舍;以解放前旧上海市政府大楼、图书馆、体育场等为代表的"大上海计划""百年市政"公共建筑群等。


三、文物资源


建设区域内有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67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50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2处,杨浦区文物保护点42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占上海杨浦全区各类文物总数的60%以上。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17处。同时,现有建成博物馆6家,创建期间还将新建开放博物馆4家。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保存良好、特色鲜明,见证"三个百年"光辉历程,承载新中国工业发展轨迹,并且大多由民族建筑师设计建造,在具备中西合璧文化风格的同时,彰显民族自强的精神品格,给予了杨浦滨江独特的空间特征,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发展的金名片。


四、建设目标


(一)建设"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的工业遗产科学保护示范引领区域


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增补文物保护对象,提升文物保护级别,落实文物保护"四有"工作。要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分级管理,提升文物保护安全防范工程水平。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将文物保护理念纳入滨江发展全过程,保留传承工业文明特色元素、文化基因,推进文物价值全方位挖掘、文物本体高水平保护、文物资源高标准展示,从文物资源、建筑风貌、空间肌理、景观特色、集体记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呈现较为完整的内容,形成由"不可移动文物--杨树浦路--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


(二)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体验区域


坚持"保护为民、开放为民、利用为民"的宗旨,以挖掘文物资源内涵为抓手,增强文化自信为导向,统筹文物、规划、建设、市政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式、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的原则,盘活文物资源,形成保护和发展良性循环。充分考虑滨江地区整体发展的功能定位,将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活态传承、全域旅游发展、产业创新转型、城市功能提升和绿色生态环保等协同互进,建设一批集城市记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知识传播、科技研发和城市消费于一体的示范应用项目,讲好工业遗产故事,打造开放式工业遗产博览园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文物+"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协调和融合,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三)建设"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文物现代化治理实践区域


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的工作格局。立足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定位,发挥好区内外高校的强势学科和科研优势,激发社会组织的协同补充力量,强化政府购买专业服务,优化机构建设队伍力量保障,有力促进文物保护利用的系统集成,不断提高文物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大众化水平。广泛开展文物保护普法宣传,鼓励引导志愿服务,营造政社合作支持文物保护利用的浓厚氛围。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弘扬城市荣光,提升让文物活起来的可持续性、可参与性。


(四)建设"城市更新中改革先行先试"的政策腹地守正创新试验区域


在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文物局的指导支持下,探索拓展工业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策性改革,处理好土地收储、出让、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关系,着力精准施策,加快效能提速,促进信息整合,突破瓶颈壁垒,努力在推动《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地见效上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不断加强城市更新中文物保护利用全局性与系统性的统筹建设,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政策性保障和标准化进程。


五、发展思路


遵循"历史感、智慧型、生活化、生态性"的规划理念,采用"先甄别、先规划、先定功能、再建设"的工作方法,推动实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立足上海市首批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的功能定位,建设活态赋能的"生产、生活、生态"岸线。


(一)滨江南段


实施成片改造,在保护基础上探索创新赋能。


1.西部上海船厂组团出形象。区域总面积约35.7公顷。充分发挥瑞镕船厂旧址、黄浦码头旧址核心区位优势,打造以"船文化"为主题的集数字文化、科技创新、旅游博览等于一体的中央活动区。


2.中部杨浦大桥组团出功能。区域总面积约50.9公顷。依托永安栈房旧址、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旧址等一批文物资源更新,推进世界技能博物馆、涵芬楼艺术中心、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亲子剧场等项目建设,打造集文化传媒、现代设计、演艺博览等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区。


3.东部杨树浦电厂组团出载体。区域总面积约30.3公顷。以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旧址为重点,推进工业遗存转化,打造集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历史肌理创新空间。


(二)滨江中北段


做好控详规划,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研究,支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实行点状突破,逐步修缮利用。


1.规划保护为先。集中力量做好滨江中北段的控详规划,深化建筑历史与价值研究,探索分类施策。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强化文物保护单位主体责任,创新探索文物安全人防技防的有效措施,为适时集中成片建设夯实基础。


2.逐步以点带面。面向工业厂房、大学校园、森林绿地、人工岛屿和运河等综合元素组成的特色风貌,加强文物及历史资源的甄别研究,对水、岸、路、桥、线、绿、墙、房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


(三)沿江向内延伸段


全区其他范围强化文物保护,择优复制推广,提升扩大创建成果,促进区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1.拓展工业遗产保护对象内涵。加强对工业遗产及工业相关生产生活遗存的研究和保护,公布或提级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对杨浦全区特别是生活区的工业相关遗存进行系统性保护。择优选择示范点,先行复制和推广滨江文物合理利用经验。


2.扩大历史资源保护类型外延。做好"百年大学"书香文化中具有代表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筑群和"百年市政""大上海计划"江湾历史风貌区等建筑群的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从工业遗产向区域内"三个百年"延展,择优先行复制和推广创建经验,推动更广泛的文物保护利用。


六、主要任务


重点组织落实20项任务和35个子项,23项重点项目。


(一)以保护规划为引领,确保顶层设计宏观把控


1.研究文物法律法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研究文物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纳入本区党委政府理论中心组学习课题,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依法治理、改革创新、示范落地的协同思维能力。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切实提升文物保护"四有"工作水平。


2.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将示范区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要求纳入区"十四五"相关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保护范围,强化系统集成。重点推进滨江南段城市设计方案和85、119街坊、电站辅机厂东厂、上海制皂厂、杨树浦电厂等区域的控详规划调整工作,在全区单元规划修编上报后启动中北段滨江控详规划编制工作。


3.强化城市更新管理。组建滨江治理联合会,深化共建共治"朋友圈",让更多社会主体支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破解治理难题。建设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强化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和文物历史故事宣讲。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站,对标文物保护利用示范,主动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汇聚市民游客的智慧的力量,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契合人民的要求。


(二)以资源保护为基础,推动城市文脉有序传承


4.加快文物资源认定。充分发掘工业遗产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并向"三个百年"等其他领域拓展,在全区范围内发现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建筑加以认定,依法依规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文物保护点;对全区现已认定、特别是位于生活区的杨浦区文物保护点,加快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明确法律身份;向上海市文物局申报遴选提升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彰显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工业文明和城市荣光。


5.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庆祝建党百年,充分发挥国歌诞生地、沪东工人运动发生地的光荣革命地位,在市文物局的指导下,适时公布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争取将本区革命文物资源纳入百年党史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和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革命基因谱系。


6.充实文物记录档案。加强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研究和发展规划,完善"一单位一档案",着力构建文物自身保护利用与周边发展协调的完整体系。持续强化文物建档工作,不断充实文物资料库,推进档案信息电子化,加快探索构建大数据管理的基础平台。


(三)以重点项目为突破,促进工业遗产更新利用


7.焕发东部改造新颜。研究确定杨树浦电厂综合改造工程的设计方案。联合市新闻出版局,积极推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建成开放。实施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旧址修缮改造利用工程和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旧址厂房、仓库修缮改造利用工程。对上海制皂厂老厂房和大型沉淀池进行改造利用,挖掘展示工厂、工匠与工艺,打造皂梦空间。提升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旧址)商业业态,建成游船码头和游客服务中心,加快特色餐饮招商,增加文化展演、儿童娱乐、家庭互动等休闲业态。


8.铸就中部空间亮点。研究推进永安栈房旧址的保护利用,修缮西楼建成开放世界技能博物馆,修缮东楼建成开放涵芬楼文化艺术中心。改造原祥泰木行成为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推进绿之丘(即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明华糖仓等工业遗产功能引入。启动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即圣心医院)保护修缮工程,建成杨浦滨江亲子剧场等项目,充分利用大桥公园和周边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设施协同发展的资源优势,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发展。


9.提升西部建设品质。研究实施上海船厂板块的保护利用,争取市级重点项目落地,推动船坞、瑞镕船厂、毛麻仓库、黄浦码头等旧址及周边地块的保护利用。分步推进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建设工程,在保护厂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风貌的前提下实施工程建设,充分保留工业文明的特色元素,为市政水务行业工业遗产的修缮保护和现代化发展创造示范案例。利用杨树浦纱厂大班住宅前低洼地形,深化雨水花园项目,创建低碳低能耗、充满野趣的绿色生态。


10.活化中北段校舍群。启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沪江大学近代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工程,支持上海理工大学分批修缮沪江国际文化园内的文物,打造名人旧居、实体书店、外文阅览室、国别与区域经济研究所等。深入发掘沪江大学百年红色文化底蕴和革命烈士事迹,修缮第一任华人校长、爱国主义教育家刘湛恩烈士旧居,创设红色文化展陈,区校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深化革命文物研究、历史资料发掘和爱国精神传承。


11.促进市政设施建设。研究保障文物保护与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好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启动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促进工业遗产由点及面的街区风貌建设,打造"一驿站一特色"的杨树浦驿站群,便捷接驳轨道交通、公交枢纽、游轮、班轮、观光车和共享单车等,链通"水岸联动"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四)以挖掘阐释为抓手,释放生活秀带魅力


12.唤醒城市历史记忆。以工业遗产所蕴藏的工厂、工匠、工艺等主题,寻找亲历者"口述历史",收集展示老物件、老品牌和老工艺,传承人们对"百年工业"的情感与记忆,弘扬工匠与劳模精神。加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的保护宣传,打造"上海港码头号子"非遗展厅,创作情景剧并在滨江沿线展演,让旧时的劳动者之歌与现代时空穿越连接。加强轻工业技艺传承,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周虎臣制笔技艺"和"曹素功徽墨技艺",建成笔墨博物馆,打造集非遗生产(墨锭生产)、旅游参观、文博研学、文创购物等多业态融合于一体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13.弘扬红色文化基因。发挥黄浦码头旧址、《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国歌展示馆、王孝和烈士事迹陈列馆、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院士风采馆、中国救捞陈列馆等"四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编发红色文化地图,串联发布"信仰系列"特色主题路线,开发推广沉浸式微党课和红色微旅游线路。推动"国歌故事进课堂"等品牌建设,支持国歌展示馆争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沪东工人运动展示馆,挖掘并展示"工运、工厂、工人"三大版块内容。


14.做强"百BU穿YANG"名片。借力高校学科优势,挖掘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由滨江向区域全覆盖拓展,做深做活"百BU穿YANG"城市微旅行品牌。针对不同人群偏好,发布推广不同主题的微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市民"走近"和"走进"文物建筑群。升级打造建筑可阅读"数字叠代3.0版",推广扫码阅读、音频聆听、影像境述、VR全景、无线感应和志愿讲述等多元方式,发展以"云漫游"为特色的线上线下阅读体验游,引导服务广大市民重拾老建筑的城市记忆,在感受历史荣光中崇树城区文化自信的精神风帆。


15.共建人民秀带平台。联合人民网创立"人民·秀带直播间",充分发挥党媒央媒的独特视角和传播力量,聚焦文物保护利用、生活秀带风貌和现代治理创新等,引发"专业思考与公众话题",以视频和图文形式展示近代工业摇篮的新旧动能转化,在线传播"城市与建筑、水与岸、人与人、历史与未来"相互交融的工业遗产滨水博览带。


16.推动文旅产业赋能。依托工业遗产空间,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引进举办时装走秀、热波劲舞、艺术展演、电竞赛事、骑行乐游、文创集市等品牌活动,打造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营造独具特色的水岸节庆氛围,打造最有温度的"生活秀带"文化旅游推广窗口。


(五)以文物安全为底线,落实保障监管主体责任


17.夯实文物主体责任。市文物局与区政府签订文物安全保障责任书,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与各文物保护单位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把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层层明确压实主体责任。研究出台《关于落实杨浦区文博单位消防安全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完善文物安全管理联防体系,防范杜绝重大文物违法犯罪案件、重大文物安全事故和重大文物舆情事件发生。


18.加强人防技防巡查。定期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整改各类隐患问题,依法查办违法违规行为。发挥好街道文物巡查联络员、第三方社会安全巡查员等两支队伍的作用,强化问题即时发现和处置,使之成为社会力量参与行政事务、群众自治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实践。加强消防安全第三方技术支撑,实施老旧住宅型文物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项目的常态化管理,运用评估报告及时排除隐患问题,促进"防"和"治"的有效结合。


(六)以示范区域为模版,辐射垂江方向复制推广


19.汇编优秀成果案例。联合高校及研究机构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研究,梳理总结示范区文物保护利用的阶段成果,提炼创新模式和经验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集锦,为促进国内工业遗产文物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贡献生动的实践样本。


20.推进示范项目拓展。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经验,从工业遗产向配套的职员住宅、工人新村等城市发展中留下的生活区拓展,从"百年工业"向"百年大学""百年市政"延展,促进更广阔领域的更多保护利用项目示范先行。统筹开展对生活区工业相关遗存的历史文化研究、文物资源认定和抢救性保护,推进长白社区228街坊城市更新项目,对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批工人住宅"两万户"建筑进行保留并根据规划要求分类更新,在保留原有建筑元素基础上,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更新、改造,延续文脉的同时打造别致的社区特色。实施陈望道、苏步青和谈家桢旧居整体修缮工程,打造复旦大学玖园大师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展现"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文物保护利用的风貌集群。立足"大上海计划",促进旧上海市政府大楼、旧上海市图书馆、江湾体育场、叶家花园等代表性文物的保护利用,推动江湾历史风貌区的整体研究呈现。


七、政策举措


在国家文物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在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帮助下,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管好一件事",重点研究解决文物保护利用成片推进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模式、路径和方法。


(一)探索解决文物保护修缮"一网通办"的升级试点问题


在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文物局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探索承接有关文物行政审批权限下沉一级的先行先试。加强市区多部门联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再造流程,推动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类审批效能再提速。以企业视角为出发点,将原来分散在多部门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的关联审批申报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优化重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办事流程,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主题套餐"服务,配套办事指南和工作须知,打造"一目了然""一网通办"的集成化服务。


(二)探索解决公共空间内文物的产权明晰问题


根据南段滨江公共空间建设的总体要求,公共空间土地划拨至滨江公司的,对已办理过产证的文物,按照"房随地走"的方式办理产权至滨江公司,落实修缮利用和运营管理的长效工作。


(三)探索解决开发地块内文物的保护利用问题


深入学习研究《上海市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切实落实历史风貌保护支持政策。为实现城市的有机生长,兼顾开发和保护的各方利益,探索风貌保护规划确定的法定保护保留对象外,新增的用于公益性功能的文物容量不计入该地区的新开发容量,新增的用于经营性功能的文物容量部分30%不计入该地区的新开发容量。


(四)探索解决开发地块内文物保护利用主体的权益问题


在土地出让中,将文物保护要求和产权归属纳入出让条件,由开发商按照保护要求进行修缮,然后移交区政府所有,由区政府指定单位办理产权登记。鉴于文物保护修缮必须经过审批和监管,为鼓励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修缮保护的积极性,探索土地出让中文物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合法路径,并依托修缮审批和日常监管,保障文物保护责任落到实处。


(五)探索解决成片保护利用带有文物的土地收储问题


对单位动迁涉及文物的补偿标准进行评估规范,在合理的区间内实施收储。积极整合政府行政资源,为收储单位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顺利交地收储。充分考虑大型单位(如市属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需求,在不进行"动迁腾地"的情况下,鼓励通过自身的"功能置换",按照区域产业导向要求,共同参与到区域开发建设中,提升产业结构和环境水平。


八、进程安排


(一)点状建筑的打造呈现


到2021年底,以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放为契机,完成若干重大项目修缮利用开放。启动文物组团式保护利用的方案研究设计,建立健全精准管控体系,保障工业遗产风貌的有效保护和延展。调整完善滨江区域整体控详规划,提升"一单位一档案",充分挖掘认知文物价值。加强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产生有效推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研究,梳理总结可广泛运用推广的依据方法,在示范区域内试行推广。对瓶颈壁垒问题,提出部、市、区联动的改革创新方向,先行先试"放管服"改革和政策倾斜突破。


(二)统筹规划的全面建设


到2022年底,成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引领下"世界会客厅"的品质"生活秀带",成为新时代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对区域内所有文物实施有效保护,建成开放世界技能博物馆,滨江南段集中成片完成一批文物的修缮利用,并有若干先行示范项目,使城市的建设融合延续到城市的文脉中,契合并发展城市自身的风貌、文化和精神。建设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成为工业遗产文物保护的学习推广典范。


(三)先行效应的整体释放


到2023年,建成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6月底前完成示范区建设认定申请和自评估报告,下半年为上海市文物局初核评估并向国家文物局提交评估报告和认定建议,接受国家文物局评估认定。大力推行有效提升文物空间品质和对城市空间有利影响的经验方法,为国内外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方法。


九、保障机制


(一)市区联手,齐抓共管


建立上海市推动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由分管副市长召集,市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工作,听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充分发挥"国家指导、市区联动、地方建设"的作用,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同行动,集中攻克建设中的难题,支持推动"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上海市文物局将加强对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专业指导,根据国家文物局政策要求,在文物保护利用重大项目、文物安全防范、文物科技、文物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博物馆重要展览、文物国际交流合作、文物领域重要活动等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同时,充分研究并释放市级层面的相关政策红利,赋予杨浦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动真碰硬、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二)三位一体,统筹负责


成立由上海市文物局与杨浦区紧密联合的"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杨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文物局和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统筹推进,区滨江综合开发管理指挥部和区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各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分工负责、组织落实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由区文化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规划资源局和区滨江办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牵头编制创建年度报告并推进实施。杨浦滨江公司作为操作平台,全面参与创建工作,承担创建区域文物保护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综合职能,保证城市空间开发品质,发挥市场主体积极作用。


(三)专家顾问,智库支撑


组建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顾问委员会,邀请本市乃至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的专家担任顾问,鼓励智库企业深入参与,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专业引领。专家邀请将在国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兼顾学术、建设、运营和法律等多个领域。通过举行咨询研讨、开展课题研究、组织专家评审、购买项目服务等方式,加强区域内文物的历史研究、规划设计、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等,不断提升文物价值挖掘和展示传播水平。充分发挥区域内高校强势学科的支撑作用,探索建立区校长效合作机制,共建文物人才教学实践基地,促进文物专业人才培养。立足问题导向,研究攻破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区域文物成片保护利用提供坚强支撑,创新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经验做法。


(四)强化机构,充实力量


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加强文物管理机构编制相关要求,在市文物局的协助下,积极争取市编办支持,加强区级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建设,拟在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加挂杨浦区文物局牌子,内设机构调整设立文物科,充实专业力量,加大对文物保护利用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五)夯实机制,加强保护


切实发挥杨浦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作用,凝聚部门联动、协同高效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合力。夯实国有土地招拍挂文物部门征询机制,确保规划部门在组织编制城乡规划、实施土地出让及土地储备前,房管部门在确定符合其他公共利益的房屋征收项目中,建管部门在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市政建设和水务建设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一旦涉及文物时,均需依法征询区文物管理行政部门意见,协调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六)资金投入,多元保障


区级财政支持示范区建设工作和区属文物保护利用的必要投入。在国家文物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申报落实国家、市级重大项目的补贴资助。依靠市区联合土地收储机制,争取落实市级层面在联合收储地块的资金投入、筹措与平衡等方面倾斜支持。积极拓展多元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共同助力示范区项目建设。


(七)培树品牌,营造氛围


打造独具魅力的杨浦滨江"生活秀带"品牌,积极争取国家、市级重大文物和文化旅游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公共空间营造项目的落地,培树一批集城市乡愁、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示范性、带动性项目,全力推动"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实践。加强与中央和市级各类媒体的交流合作,深入报道示范区建设工作,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文章来自: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政务公开内容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上海: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公布根据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上海市杨浦区委、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将“工业锈带”建设成为“生活秀带”—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

    2022-07-03 20:55: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7 万条内容 · 24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江门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发布

看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交通是重要的一环。公交场站、公交线网,尤其是BRT的发展,会对城市形态的拓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江门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8-2035)》文本原文,文件来自江门市人民政府公示。■■■《江门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8-2035)》要点解读如下:■ 一、规划范围与年限范围:重点以江门三区一市为主(即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和鹤山市),覆盖江门市市域(即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