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元代的人,怎么设计农田水利?

元代的人,怎么设计农田水利?

发布于:2022-06-30 13:51:30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元明清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在各地普遍兴修,而著称的大型工程较少。成就突出的是江南地区水利。继太湖圩田之后,两湖垸田和珠江三角洲堤围迅速兴起。边远地区农田水利和东南地区海塘建设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专著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







海河流域农田水利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而经济重心在南方。自元代开始就不断有人呼吁发展海河流域农田水利,以改变单纯依赖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的状况。明代万历年间,徐贞明在调查的基础上撰述《潞水客谈》,提出综合治理河流、淀泊,发展水田灌溉的建议,并试行有效。


《潞水客谈》


清雍正年间怡贤亲王允祥在陈仪的帮助下,也曾在畿辅一带开垦水田,后也因财力和水源不足等原因无明显效果。







两湖垸田和珠江三角洲堤围              

             


垸田的形制和江南圩田类似,始修于南宋和元代,而其大发展则在明清时期。两湖垸田以湖北荆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最为集中。


明正统年间(1439~1449年)华容县有垸田48所,至明末已发展到100多所。大垸纵横十多里,小垸百亩上下。珠江三角洲堤围又称圩垸基围。也开始于宋代。明代,堤围不仅沿西、北、东三江及其支流两岸修筑,而且进一步向滨海发展。


清代基围又较前代成倍增长,当时沿海一带还出现人工打坝种苇,促进海滩的淤涨。其中南海县(今广州市)传建于北宋末年的桑园围,就是面积达15万亩的大围。湖广垸田的发展,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但由于围垦缺乏计划,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也因而加剧。


桑园围


             

                 

                 

                 

                 

                 
边疆地区的灌溉                  

               


干旱的西北边疆离开灌溉就没有农业。清代乾隆年间及以后,为加强西北防务,在新疆大兴屯田。嘉庆七年(1802年)在惠远城(今伊宁市西)伊犁河北岸,开渠引水灌田数万亩。此后农田灌溉渠系在今哈密、吐鲁番、乌苏、伊宁。阿克苏、库车、轮台、焉青、于田、和田、莎车、喀什等地都有兴修。


吐鲁番盆地一带特有的坎儿井工程在清后期有很大发展。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被谪戍新疆时,曾主持修建伊拉里克一带坎儿井近百处。光绪初年左宗棠在吐鲁番地区又增开坎儿井185座。此后,坎儿井曾推广到哈密、库车、都善等地。


坎儿井工程


宁夏引黄灌溉继汉唐之后又有发展。元初郭守敬倡导将本区灌区各渠道一 一恢复,共灌田900多万亩。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又新建大清渠、惠农渠等。宁夏因得引黄灌溉之利,农业渐趋兴盛,遂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道光以后,内蒙古河套灌溉发展迅速,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已开大干渠条,小维20多条,共有农田九十多万亩。


西南边疆地区水利本期也有重要发展。赛典赤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大兴滇池水利。疏浚螳螂川浅滩,增大滇池调洪能力,涸出耕地万余顷,又修建松花坝,开挖金汁河,灌溉效益延续至今。今广西、贵州境陂塘较多,桂林的南北二堰共灌田二千余顷。



                 

                 

                 

                 

                 
区域水利规划的发展

               


农田水利发展必须与防洪、航运水土保持等相协调,纳入统一的水利规划才是科学的。太湖流域水利规划在北宋已受到重视。明清间水利规划工作在进一步发展。徐光启强调在做规划工作时要详细了解自然和社会条件,提出水利规划应以精确的测量为依据,强调要对河道、地形、土壤、作物等进行全面调查,从而做到“测量审,规划精”。


徐光启


明清时期海河水利规划比较突出。海河流域诸支流自西而东呈扇形分布,下流汇聚天津,由海河入海。本区雨量又集中于七八九3个月,因而使得洪涝灾害严重。徐贞明提出海河水利规划的总认识,即下游多开支河分流入海,上游多建渠系引水灌溉,沿波洼地可仿照南方的经验,兴修圩田。清代雍正年间陈仪对此又有所发展。但由于受到社会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些规划思想均未能系统实施。



                 

                 

                 

                 

                 
水利科学家和水利著述

               


本时期农田水利科学家以郭守敬、王恢、徐光启等人最著名。郭守敬(1231~1316)曾参加宁夏古灌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引永定河水灌溉也有成效,元初的重要水利活动,大都有他参加。王恢字伯善,今山东东平人,所著《农书》有13万言,初刊刻于皇庆二年(1313年)。其中的灌溉篇论述了农田水利的历史沿革和多种灌溉工程的形制。对于灌溉提水工具和水力加工机械叙述尤详。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60卷,水利即占9卷。其中归纳了前代关于华北和东南兴办水利的精到见解,介绍了多种灌溉建筑物及其施工方法,对西方水利技术知识也有所介绍。


宁夏古灌区


本时期农田水利著作数量显著增加。除《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外,有流域范围的水利书,如明·张国维《吴中水利书》。清·吴邦庆《货辅河道水利丛书》;有一个地区的水利书,如清·陈池养《莆田水利志》;有一个灌区的专著,如元·李好文《任渠图说》、清·冯武宗《桑园围志》;有一座水工建筑物的专著,如清·程鹤案《闸务全书》;有水利资料整编类型的著作,如明·归有光仁吴水利录》、清·王太岳《径渠志》;有翻译和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的著作,如明·徐光启《泰西水法》等。


通济堰


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也更加细致,尤其是有悠久历史的关中郑白渠、浙江丽水通济堰、广东南海桑园围等,都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来源:珠江水利网、水利家园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4 万条内容 · 3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对本网站的肯定

希望在本网站能与同行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