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飘泥表现为: 1、沉降比实验中,上清液浑浊,表层有浮渣;2、二沉池出水中含有细小颗粒。
▲ 二沉池出水中有细小颗粒
导致二沉池飘泥的原因有很多,不可尽数,但是总结起来也就三大类: 一、二沉池出现问题; 二、好氧池出现问题; 三、进水发生变化。
一、二沉池出现问题
在前端水质水量没有变动、生化系统也无异常的情况下,飘泥的病根儿多出在二沉池,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种:
1、二沉池发生反硝化
如果好氧池发生硝化反应,且在污水进入二沉池后停留时间较长,二沉池容易发生反硝化脱氮反应,氮气携带细小污泥上浮。
对策: 一方面是加大 污泥回流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另一方面是控制曝气池末端的DO值,避免混合液在二沉池形成缺氧环境。
2、藻类附着
当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较稳定维持时,二沉池的溢流堰以及出水集水槽内容易附着藻类,水流过程中,脱离的藻类会裹挟其中。
对策: 定期地检查清理。
3、刮吸泥机故障
刮吸泥机出现不可见故障时,会造成局部的污泥长期停留在二沉池,最终腐化解体,形成细微颗粒飘散在水中。
这个原因有时候很难想到,之面有一位读者分享过类似的情况,二沉池污泥上浮,费尽力气没有找到原因,最后发现是刮吸泥机下面的刮板和框架坏了,导致污泥长时间积累、腐化。
对策: 及时修理刮吸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4、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
混合液浸入二沉池后,污泥停留时间过长,会发生腐化解体,进而产生细小颗粒随水流溢出。
对策: 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
二、好氧池出现问题
飘泥问题很多时候是好氧池活性污泥出现问题导致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脚痛医头,在前端查找问题。
1、好氧段污泥培养不成熟
新上项目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更换污泥时,需要接种、培养新泥,而污泥培养不成熟,会产生较小絮体,不易沉降,这就容易造成二沉池飘泥现象。
好氧池发生丝状菌膨胀,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在二沉池也会产生飘泥现象。
3、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过高
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过高的情况,这会导致二沉池泥水界面升高,上清液流动过程中就容易将散逸的细小颗粒带出。
对策: 加大剩余污泥排放。
4、污泥老化
好氧池污泥发生老化后,会进而解体产生细小颗粒物,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就会出现飘泥现象。导致污泥老化的原因通常有低负荷运行、污泥龄过长等等。
对策: 及时调整活性污泥工艺控制参数,避免活性污泥发生过度老化。
5、好氧池曝气过猛
好氧段曝气过猛,一方面会将污泥打碎,产生微小颗粒,另一方面会使混合液中含有大量的微小气泡,含有气泡和微小颗粒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后,气泡会使颗粒物浮在水面难以沉降。
对策: 曝气力度要控制适中。
三、进水发生变化
小规模的水处理工艺,对水质、水量波动的应对能力较弱,此类情况发生时,生化系统会出现状况,也会引起飘泥现象。
1、水量变大
水量变大后,各处理单元的停留时间就会变短,在二沉池污泥来不及沉降就会流出,由此产生飘泥的现象。
对策: 设置调节池,池体要充分考虑水量波动的情况。
2、负荷增高
由于进水浓度增高等原因使污泥负荷升高时,食微比升高,活性污泥活性增强,活性污泥颗粒间的絮凝性变差,进而会出现较多细小的污泥颗粒,这些颗粒容易在二沉池形成飘泥现象。
对策: 在预处理阶段调节水质,提高MLSS来抗击负荷。
3、营养元素失衡
进水氨氮过高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水体营养严重失衡时,会使污泥老化、胶体解体,产生细微颗粒物,进而在二沉池出现飘泥现象。
对策: 投加营养,避免营养比例过于失衡。
4、气温低、PH 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 等等,也会造成飘泥。
对策: 加强预处理,加大排泥 ,置换受抑制的活性污泥。
5、悬浮颗粒物未去除
如果前端预处理没有对悬浮颗粒物进行有效的去除,且在生化阶段未被全部吸附,就会在二沉池继续存在,使出水中夹带颗粒物质。
对策: 确保预处理效果,避免颗粒物进入后段工艺。
以上列出了常见的问题以及对策,可能不够详尽,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另外,运维人员要做好三件事:
1、 做好生物相和水质的监测,这和人定期做体检是一个道理,十分重要,不能偷懒,如此方可防患于未然,避免过大的损失。
2、 生化系统的合理参数不是固定值而是一个范围,但是各参数是密切相关的,调整过程要保持协调统一,并且要能够系统地分析问题、调控参数,例如,污泥浓度、进水浓度和曝气强度三个值就是同进退的。
3、 要做好台账,包括药剂品类更换这类变更也要考虑进去,并善于在时间的前后逻辑上查找破绽。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2.72 万条内容 · 306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总结的比较全面,对于二沉池管理和活性污泥工艺系统运行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