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拓展
《中国园林》每期会设定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刊登5~8篇文章。主题反映的是当下热点或是值得长期研究的学科/行业重点。
除了当期刊登的主题文章以外,往期杂志可能也刊登过相似甚至相同的主题或专题,抑或是杂志其他栏目中刊登的文章也与当期主题相契合或相关联。尤其是有些研究课题正是从零散的栏目文章到两三篇的专题再到六七篇的主题逐渐发展起来;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生的过程。
因此,我们围绕当期主题推送 “主题拓展” 栏目,整理出本刊发表过的与当期主题相贴合的往期主题/专题文章和高引用率栏目文章,包含引文格式、摘要、关键词、推送过的新刊导读和知网下载地址以及相关刊首语(主编心语),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延伸阅读,发散思路,巩固知识;同时也能对相关的研究脉络、研究发展历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2022-05主题 | 设计研究与场地实践
*上下滑动查看。
拓展阅读
2014-07主题 设计研究
■ 引文格式: 朱育帆,郭湧.设计介质论:风景园林学研究方法论的新进路[J].中国园林,2014,30(7):5-10.
摘要: 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方法论发展中所面临的“严谨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主张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学术研究应依托设计经验与设计能力,对设计过程进行反思,以增强研究的“相关性”,从而为风景园林学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拓展“设计介质论”的研究进路。从设计知识作为独立智力类型的特殊性、设计过程作为求知过程的特殊性,以及设计知识构成形式的特殊性3个方面论述了设计作为研究介质的必要性。梳理了设计研究理论在国内的发展脉络,介绍了设计介质论研究著作、理论框架,以及成果形式等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柏林工业大学环境规划建筑学院联合专题研究团队的“设计介质论”研究初步成果。
关键词: 风景园林;研究方法论;设计介质论
知网链接:
■ 引文格式: 拉茨·豪普施托克,魏方.论现代主义风景园林师赫尔曼·马特恩(1902—1971)的设计师式思维[J].中国园林,2014,30(7):11-14.
摘要: 因其在1926—1970年所设计的数百个不同尺度的项目,以及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教师,赫尔曼·马特恩跻于德国20世纪风景园林行业最主要的代表性人物之列。在此展示的信息是一项笔者正在进行中的关于马特恩的博士论文研究的组成部分。旨在为更深入地理解20世纪德国风景园林的现代主义潮流作出贡献。借助于一次有关“设计知识”的博士论坛机遇,对马特恩设计思维观点的探索被作为新的课题引入笔者的研究。马特恩尽管被认为是改革论者,却主要被看作是一位凭直觉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其作品中涉猎广泛的思想被认为是纯艺术和“非理论”的。笔者对此提出质疑,在此展示一种思考的渐进而非盖棺定论,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包容的见解,将他的设计作品与成文的论著一起看作其知识的验证形式,进而对理论的经典科学性见解加以否定。
关键词: 风景园林;赫尔曼·马特恩;现代主义;设计师式思维;通过设计之研究;关于设计之研究
知网链接:
■ 引文格式: 丹尼尔·安古罗·加西亚,许愿.几何形体的复杂性:设计师的博士之路[J].中国园林,2014,30(7):15-18.
摘要: 如何以设计师的身份和角度进行博士阶段的学术研究是设计学学生遇到的普遍难题。在对笔者个人研究选题、进展的回顾中引出了关于设计学科研究范式存在与否、其与经典科学范式的关系等问题。研究和设计实际上存在许多重叠的区域,因而区别于传统科学研究范式的创造性方法更适用于设计研究。
关键词: 风景园林;欧普艺术;设计研究;通过设计之研究
知网链接:
■ 引文格式: 尤根·瓦丁格,郭湧.设计研究概论[J].中国园林,2014,30(7):19-24.
摘要: 在建筑、风景园林和其他文化研究领域内,“设计”正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方法在进行讨论。“设计方法”被看作彼此隔离的不同学术领域之间的潜在媒介,其方法论基础是“作为研究的设计”或“通过设计之研究”。对该方法论基础的概念和理论构成,以及设计研究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将“设计方法”作为不同(学术)知识文化之间所缺失的链接,并介绍了其发展源流,进而论证系统性与常规性设计研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释开辟了通过设计之研究理论道路的系统性设计理论中的重要里程碑。最后,阐述了建筑和风景园林设计学科内的“综合性知识”的特点,并指出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方法所面临的机遇、问题和任务。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研究;系统性研究;常规性研究;综合性知识;通过设计之研究
知网链接:
■ 引文格式: 歌诗儿·尤斯特,崔庆伟.设计研究模式[J].中国园林,2014,30(7):25-27.
摘要: 介绍了欧洲目前的设计研究发展概况及其背景,阐述了设计研究的模式演变、类型特征与评价标准,强调了设计行为对于设计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设计研究作为一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知识生产方式,需要紧密联系设计实践与被证实的理论反思。呼吁研究者保持开放态度以及敢于尝试的勇气,通过设立研究机构和加强跨学科交流促进设计研究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模式;通过设计之研究
知网链接:
2021-04主题 景观空间的营造与观想
■ 引文格式: (瑞士)冈瑟·沃格特,(瑞士)托马斯·基斯林.城市中的自然:作为聚合物的景观[J].边思敏,译.中国园林,2021,37(4):6-13.
摘要: 景观是人类活动的结晶:它是由多种符码组成的文化建构之物,需要依赖人类的综合意识来感知。每一次设计干预都会影响景观的真实面貌,此外,还能为人类和动植物的栖息地创造新的环境。必须借助人们的知识积累,并通过识别、关联、权衡和重新组织,才能将景观场所的特征与面貌呈现出来。不仅如此,干预活动还必须无缝衔接到景观自身的千年发展历程之中,因此,景观设计本身也就成为了其自身发展变化的驱动力。我们的设计方法建立在一种鲜明态度的基础上:文章的第一部分运用6个主题做出相关的阐释,第二部分通过3个示范性项目描述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 风景园林;步行者视角;作为文化产物的景观;开放空间;共识;类型学;尺度;作为过程的设计;话语;模型;景观记忆;集体知识;探寻和调研
■ 引文格式: 陈洁萍,葛明.场地建造的设计方法论提要研究[J].中国园林,2021,37(4):14-19.
摘要: 探讨关于“场地建造”的设计方法论提要,在发展罗塞琳·克劳斯图示结构基础上,提升“场地建造”这一概念的设计潜力,致力处理当代建成环境中大量无名景观为基底时所需面对的设计方法论问题。通过对“场地建造”与“场地结构”、“标示场地”与“自明结构”、“轻”与“重”几组关系和相关方法的讨论,试图走向关于场地建造的诗学,形成一种扩展领域的场地书写。
关键词: 风景园林;建成环境;场地建造;无名景观;场地结构;标示场地/自明结构;轻/重
■ 引文格式: 边思敏,王向荣.诗性与意义的景观:一种“事件”而非“事物”的视角[J].中国园林,2021,37(4):20-25.
摘要: 当理性工具不可避免地成为风景园林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趋势时,风景园林师的核心价值依旧体现在其不能被信息处理机器所取代的,诗意且充满意义的设计决策之中。如果将景观视为一种经历,那么它就可以被理解为黏附着参与者主观体验和时间属性的“事件”(event),而非单纯的“事物”(object)。以上述关键词为依据,将作为“事件”的景观在时间维度上细分为短时段的(瞬时的)、长时段的(行走中的)、混合的(蒙太奇式的),借助于案例所营造情境的现象学分析,认为通过对场地特质的敏锐把握,对行走过程的关注与行进节奏的精心编排,以及将场地的空间形式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重信息相照应,有助于形成富有诗性和意义的、精神性的景观场所。
关键词: 风景园林;景观体验;空间营造;场所精神;诗性;意义;现象学
■ 引文格式: 唐克扬.小径分岔的花园:园林经验的歧路[J].中国园林,2021,37(4):26-29.
摘要: 通过分析博尔赫斯的同名小说,讨论了中国园林研究的字面含义和它潜藏的文化意义之间可能的错歧。这种“分岔”并非意外,而是设计意图和事后使用研究本身的错歧,对园林的错解,也就是园林作为一种意义生成场域的题中之义。真实存在的园林既存在着设计和理解的内部“分岔”,也会因为时间历久带来对于过去的误会。与其说,面对园林总能收获整体和浑然的世界经验,不如说,步入园林的时刻也必将承受其局部和片段,因不同组织方式和分歧的事后认知将带来多种阐释,这种多样性有可能导致混乱和迷失。然而,分岔同时意味着交叉,在不断的分岔和交叉交替中也带来园林意义永续的可能。
关键词: 风景园林;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迷宫;园林研究
■ 引文格式: 温子申,(澳)冯仕达.园林体验的再理解:《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探读[J].中国园林,2021,37(4):30-35.
摘要: 通过关注园林画和园林诗文中的图文关系,提供了《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的初步探读,阐释了拙政园中多感官体验所形成的园林想象。分析起始于对三十一景中图文的整体阅读,并在接下来对其中五景展开精读。精读部分着眼于诗和文字在时间、感官和氛围上的互动作用,展现了文徵明通过诗画所构造的想象世界,重新思考了再现和指涉性在此《诗画册》中的意味。提出《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作为一种图文互补图景,呈现了多感官的园林体验,而非一种客观的空间建构。
关键词: 风景园林;苏州园林;文徵明;拙政园;《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多感观体验
■ 引文格式: 慕晓东.辰山矿坑花园:一个多重性体验的风景容器[J].中国园林,2021,37(4):36-40.
摘要: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为评述对象,主要聚焦这座园林的多重景观体验。借助诠释学的解读方法,这些体验可分为形式性体验、综合性体验和矛盾性体验3类。通过矿坑花园的分析性评论,试图深耕景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以最大限度召唤当代人丰富但被遮蔽的内在情感。
关键词: 风景园林;景观体验;形式感;瞬时性;矛盾性;矿坑花园
栏目文章
■ 引文格式: 崔柳,李雄.共时性、历时性时空观于风景园林学设计研究的启示[J].中国园林,2014,30(9):63-66.
摘要: 通过剖析语言学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方法,提出共时性的事物要素间的组织关系研究与历时性的事物系统整体的时序发展研究的重要内涵,并以此联系至风景园林设计的流动性空间本质,通过共时性的风景园林系统结构研究与历时性的风景园林系统演变研究,提出了建立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时空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风景园林;共时性;历时性;设计研究
知网链接:
■ 引文格式: 徐思婧,朱建宁.基于可拓学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8):52-57.
摘要: 可拓学是一种辅助策略生成的方法,正被逐渐应用到建筑、城乡规划等领域,先通过流程图和表格说明园林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说明可拓学引入园林设计的切入点和作用原理。阐述了可拓学基础知识,整理了发散与重构、共轭分析、相关网分析3种可拓园林设计方法,初步构成可拓园林设计方法体系,并用1个实案例对可拓方法进行演示。
关键词: 风景园林;可拓学;园林设计;设计方法;设计逻辑
知网链接:
■ 引文格式: 李树华.“天地人三才之道”在风景园林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探解: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风景园林设计论研究(一)[J].中国园林,2011,27(6):33-37.
摘要 :“天地人三才之道(简称‘三才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对“三才之道”进行了溯源和新解,在此基础上,先后探讨了在景观类型划分、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传统园林形成过程中“三才之道”的应用,并从“三才之道”的视点出发总结了风景园林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基于天、地、人的风景园林设计论(或者设计结合天、地、人)”的学术观点。
关键词: 风景园林;天地人三才之道;设计结合天、地、人;人居环境;探解
知网链接:
■ 引文格式: 李树华.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风景园林设计论研究(二)[J].中国园林,2011,27(7):51-56.
摘要: 从“天地人三才之道”出发,对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天才”指的是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植物景观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地才”指的是地形、土壤、水系、动植物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作用、影响之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人才”指的是各种人文(为)因素,在这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之下,形成了多种人文(为)植物景观。由这些研究结论衍生、发展而来的有乡土植物理论、植物群落理论、潜生植被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以及适地适树原则等。我们称前者为“植物景观营造基础理论体系”,称后者为“植物景观营造发展理论体系”。
关键词: 风景园林;天地人三才之道;植物景观营造;设计结合天、地、人;理论体系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景观资料库
返回版块3.37 万条内容 · 8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期刊导读】传承有道,发展有脉,创新有源——新时代中国园林人的使命与担当(2022年第5期)传承有道,发展有脉,创新有源 ——新时代中国园林人的使命与担当 文/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贺风春 2022年4月1日雄安新区迎来成立五周年纪念日,从前期的顶层规划设计到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建设,一幅生生不息的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