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道法自然 - 藏在成都青羊宫的庭院餐厅 / MUDA慕达建筑

道法自然 - 藏在成都青羊宫的庭院餐厅 / MUDA慕达建筑

发布于:2022-06-16 11:15:16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 形在摄影Here Space

项目有东南两个入口,其中南入口为社会入口,位于成都市一环路,紧邻青羊宫地铁站。作为整个场域的起点,南入口取意“无极之境”。无极,指的是混沌的先天状态,无形无相,不分阴阳,为万物之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极之境”也寓意整个空间的开始。

感谢  慕达建筑  对gooood的分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经》


▲中庭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南入口  ?形在摄影Here Space




项目背景


“要附白鹤背,往访青羊踪”


MUDA慕达建筑此次设计的“宽三堂-东方人文生活空间”,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旁。青羊宫历史悠久,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后唐僖宗于蜀中避难,以此为行宫,诏改为青羊宫并致力修建。青羊宫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也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青羊宫视角的东入口 ?形在摄影Here Space


▲与青羊宫一墙之隔的茶室 ?形在摄影Here Space




设计理念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设计理念来自于道家哲学经典《老子》,道家讲“谷是生之地,生之繁衍不息”。谷的内部是没有形状的,正因如此,才可以呈现出任何形状。谷的意象指向“实”之间的“虚”与“无”,使它有孕育、承载“生”的无限可能,且无法被用尽。


▲改造策略分析图 ?MUDA慕达建筑


溪/水的意象则为“谷”带来生生不息的源泉,使谷盈,善利万物,滋养生息。谷与水的意向包含了道家对世界与生命的看法与哲学观,谷与水的关系是生动的,有生命力的,且永恒的。我们提取了关于“谷”的描述进行衍生,营造虚的“谷”,并通过“水”的手法引入流动的“溪”将其演绎成建筑空间,重建场所感和叙事感。


▲中庭,红色玻璃形成的弧形天际线 ?形在摄影Here Space


▲虚与实,轻盈与厚重的对比 ?形在摄影Here Space


▲藏在木色序列中的结构柱  ?形在摄影Here Space


▲浅池中的鱼和景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南入口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项目有东南两个入口,其中南入口为社会入口,位于成都市一环路,紧邻青羊宫地铁站。作为整个场域的起点,南入口取意“无极之境”。无极,指的是混沌的先天状态,无形无相,不分阴阳,为万物之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极之境”也寓意整个空间的开始。


▲南入口处的老树,以半高红墙相围 ?形在摄影Here Space


▲树影和水缸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在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缓缓推开两扇古朴的铜门,蜿蜒的红色景墙散发着浓郁的东方传统美学气息。红墙灰瓦,百年古树屹立其中,向内生长,引导着来者的视线,吸引人们到达“谷”的深处。


▲从等候区望向南入口的老树 ?形在摄影Here Space


▲从等候区的取景框捕捉中庭景色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庭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以“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是道之自然。庭院的设计,作为此次项目中“谷”最为核心的体现,MUDA慕达建筑以“天圆地方”为切入点,为二层增加室外平台,边缘形成一条顺滑曲线,使用红色的玻璃栏杆将其符号化,抬头便是蓝天绿树的取景框。而一层方形的庭院则进行了造景,回应“一池三山”的意向。“天圆地方”的道,“一池三山”的法,掌控了整体的自然要素。


▲院内造景,一池三山  ?形在摄影Here Space


▲中庭水景的结构钢柱序列给游人的视线进行了空间重组,
实现了步移景易 ?形在摄影Here Space


▲中庭的结构钢柱序列连接中庭与二楼平台空间 
?形在摄影Here Space

MUDA慕达建筑希望通过不同的造景手法,将景色入画,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中庭水景的结构钢柱序列给游人的视线进行了空间重组,实现了步移景易;弧形旋转楼梯将一楼与二楼空间串联,二楼曲线平台实现了空间的收放,提供了与青羊宫的不同观景视角。院内造景,院外借景,窗棂对景,利用传统园林的流线组织原则使游人身处其中,处处皆是体悟。


▲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形在摄影Here Space


▲窗棂对景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弧形旋转楼梯将一楼与二楼空间串联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室内空间


“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


花园包间 


MUDA慕达建筑希望花园包间的设计,可以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建立互动。包间外即是青羊宫的古塔,几百年树龄的银杏贯穿其中。空间色调以木色和白色为主,使用灵活的木格栅推拉门实现空间的通透性,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与青羊宫景色相映成趣。


▲花园包间的空间色调以木色和白色为主
?形在摄影Here Space


▲花园包间使用灵活的木格栅推拉门实现空间的通透性
?形在摄影Here Space


▲院外借景,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建立互动
?形在摄影Here Space




连续包间  


项目中一层和二层均有连续包间,二层连续包间通过顶部坡屋顶元素塑造木纹弧顶。包间与包间通过可移动隔断来灵活划分使用,软装设计以简洁调性为主,确保空间的秩序感。木饰面与墙面深灰色软包,以及搭配的吊顶氛围灯带,使整个空间兼具合用的整体性和单独使用的独特性。


▲连续包间,通过可移动隔断来灵活划分使用
?形在摄影Here Space


▲通过顶部坡屋顶元素塑造木纹弧顶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室内细节 ?形在摄影Here Space




茶室


茶室的吧台空间围绕着一颗高大的银杏树,银杏树叶伸展在室内,自然与空间的界限也被打破。茶室设置三个层级的矩形镂空吊顶,空间基调以木色为主,中间区域置入发光膜作为主要照明,使空间的光氛围舒适而宁静。朝着青羊宫一侧的滑轨门可以完全旋转打开,外摆区也可作为咖啡甜品场景使用,同时也增强了室内与院外的自然景观互动。

▲茶室,可完全打开的滑轨门, 与青羊宫相映成趣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吧台空间中的高大的银杏树,可完全打开的滑轨门,
打破自然与空间的界限 ?形在摄影Here Space


▲茶室窗景 ?形在摄影Here Space




青羊宫入口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项目与青羊宫仅一墙之隔,东入口作为与青羊宫的衔接,取意“众妙之门”。东入口取其幽远难辨之意,赋予原本简单直接的空间以层次,形成一条连接了历史和当代的时空隧道。一侧是底蕴深厚、举步抬眼皆是时间沉淀的青羊宫,一侧是秉承了未来东方精神、表达传统文化的当代空间,“众妙之门”则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连接。


▲东入口,众妙之门 ?形在摄影Here Space


▲入口立面细节 ?形在摄影Here Space




结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谷”的意象指向“实”之间的“虚”与“无”,透过这种虚空性,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以一个整体时间段的存在,而并非只是存在于某一个时间节点。这也正好印证了“太一、太谷“等东方哲学观,即从整体去看待和描述一个事物发展。谷本无形,空间应运相生。


▲二层平台,虚与实,轻盈与厚重,过去,现在与未来
?形在摄影Here Space


▲红色围墙细节 ?形在摄影Here Space


项目图纸


▲剖面1 ? MUDA慕达建筑


▲剖面2 ? MUDA慕达建筑


▲一层平面 ? MUDA慕达建筑


▲二层平面 ? MUDA慕达建筑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8896
    w8896 沙发

    设计理念来自于道家哲学经典《老子》,道家讲“谷是生之地,生之繁衍不息”。谷的内部是没有形状的,正因如此,才可以呈现出任何形状。谷的意象指向“实”之间的“虚”与“无”,使它有孕育、承载“生”的无限可能,且无法被用尽。

    2022-06-16 13:17:16

    回复 举报
    赞同1
  • 雯老师
    雯老师 板凳

    这个一个大胆的设计

    2022-06-19 10:28: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公共文化建筑设计:福建·龙岩工人文化宫/案例

项目位于城东新罗区的三角形用地内,小溪河从基地西南侧流过,景色宜人。基地北侧为莲南路,东侧为东环路,两侧均紧邻高层居住区,且住区品质不高。建筑沿路分别布置1号楼(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包含职工服务大厅、职工培训教室、各类展厅及总工会办公等)与2号楼(A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包含篮球馆、乒乓球馆、健身瑜伽馆等,B区职工交流基地:包含职工影院、报告厅等),两栋建筑成L型布局,围合形成的职工文化广场与东山湿地公园融为一体。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