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素材 \ 从自然中来,到情感中去

从自然中来,到情感中去

发布于:2022-06-15 14:14:15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素材 [复制转发]



设计名人堂 · 第一季

The Design Hall of fame



访谈自述

对于景观设计者来说,景观是什么?我以为造园林、造景观,就是搭建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造往昔的动人世界。而当下呢,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里,在实用和经济的先决条件下,千城一面的城市拔地而起,纯物质化的城市空间将人包围成一个冰冷的个体,碳基生命的交互空间被不断压缩,城市逐渐变成机器,作为人的属性,在简易的三维空间里被慢慢弱化。从来不是自然需要人类,而是人类需要自然。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剥离开以后,作为需要者,同时也会被迫逐渐失去创造力和生活的热情。

--当下城市环境建设的窘境/欧阳雪冰



·从 中国传统 造园中寻求方法

我们自学习空间开始就是接受的西方现代主义的体系,无论是设计方法还是设计观。似乎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现代主义对于城市景观深远的影响,而它作为二战的产物,虽然推动了现代化工业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但时至今日,往往人们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效率、功能甚至不仅仅是现代主义创建的一套审美体系。它让人和人、人与自然空间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冷漠,作为个体的人站在现实主义的城市下会感到无比孤独。景观在某种意义上是具象化的物质,当人的目光穿透了物质的本质以后,眼见的便是虚无,而四维空间给予人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需要开始思考。面对当下城市化 中,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纯粹的现代主义终究无法完全满足人的生活需求。

▲光和水对空间的激活(贵阳美的·璟悦风华)

被情感束缚的灵魂才是完整的,构筑也不应该仅是生存的需要,更应该是沟通天地的媒介,而传统造园的核心恰好深谙此道:  情感——自然治愈内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山水田居·行望居游就是一种理想的、自由的情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居 游”,感知有真实天地山水的“行望”才可以获得生命的体验和内心的感悟。不论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什么风格,园林给人以情感的体验都是所有体验者的必需品,而自然作为生命的具象,即是人在园林中获得情感的最佳对象,也是景观设计者在造园过 程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最终赋予人情感的体验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希望从中国园林里面去寻找答案。

为什么要选择从中国传统造园中寻找方法?它还适合当下的城市语境吗?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深信不疑,首先我们身为中国的造园者,传统的造园文化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对自然的执着与热诚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美好向往;其次,  中国传统造园的历史深远,深厚的底蕴,自有其成熟且更接近需求的理念;再者,当下城市环境建设所缺少的,正是中国传统造园所擅长的、极致追求的——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共鸣,创造动人世界。而现代社会紧张而忙碌的高节奏,也正需要中国园林里强调的“结庐在人境”的日常。


 贵阳 - 美的璟悦风华               南宁 - 建发五象印月

 北海 - 银滩天玺                    梧州 - 美的中央广场


▲自然与构筑物的互动(贵阳美的·璟悦风华)


·中国传统造园的核心

在中国传统造园文化里,中国人一定是要追寻美好事物的,在光、水、风、树、石之间感知时间的概念和自然的生命力,以达到心灵上的触动和情感上的共鸣。在实践中,我们每个项目因为地缘的因素都各不相同,但是每个项目都是以自然为灵感,用形去捕捉意的存在,用意来来感受道的存在,最后通过道来达到动人的目的。并且在我们看来,园林是一定要参与进来的,空间的作用是提供场所,而人的身体在其中充当的是互动的载体,真正交流的是思想,最终收获的是人从自然里获得的情感上的 触动,以此达到精神的愉悦。中国传统造园的核心究其根本就是: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项目实践

域道设计//WEDO DESIGN

从自然中来·到情感中去/ From  nature  to  emotion

为了探索与实践动人世界的营造,我在2021年成立了WEDO域道设计,立足于广州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的实践,主要接触的方向包括住宅景观、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和农业旅游等方向,团队也从最开始的几人到如今的百人。用理想主义的思维结合务实的设计与施工,创造了一些表达感性空间的作品,每个项目的落地都是以空间的情感体验为目的,致力于空间场所中时间的思考与表达,探索当代人居需求和表现当代城市景观的精神内涵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挖掘人与自然、与城市、与社会的逻辑关系。

我们期望能够无限贴近自然、人、城市三者之间趋完美的交互,达到情感的共鸣,在实践中,我和团队一直秉承在线、在地、在场的工作理念,在保持创作热情的同时,尊重空间的时空属性,用更有效的方法,全力呈现精神上的动人世界。

▲域道设计办公室(黄埔滩创意园改造)

我们很关注每一块场地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这个属性本身就是城市里面大家都比较缺少的珍稀品,通过对场地原有资源的保留,利用构筑与自然在尺度上的相互协调,营造景观,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让人得以在空间里体悟、停留和享受。总 的来说:观于形、感于象、会于意。将精神世界的心灵体验和人生感悟密切关联,搭建诗意的理想世界。

▼现代风格部分案例

△贵阳美的·璟悦风华

△昆明美的·云璟

△广州黄埔·越秀滨江·星航TOD

△广州朱村·徐福上坤·云境风华

△佛山海伦堡·弘阳悦江一號玺等项目实践


通过越来越多的项目实践,我们越发觉得自然带来的情感体验对整体景观的重要性,可能是生命个体天生对自然的依恋,人对光、植物、山、水等有着不一般的执着和向往,这也是传统造园极其注重的天人合一,不论现代主义景观最终往哪个方向发展,传统造园中寄情于景,将人与自然共生的核心理念,也将是现代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理想生活的动人世界,不能缺少了自然情感的点缀,透过物质的外壳,人总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更缥缈却无法触摸的东西。

那么如何把握住抽象化的精神内核,将传统造园思想中的思想理念具象化呢?经过不同的项目类型,我们开始践行:在线、在地、在场的工作理念。

传统中式风格部分案例

△南宁建发·五象印月

△厦门建发·五缘橖月

△江门建发·玖云府

△长沙建发·玖洲和玺

△南安建发·映月等项目实践



在线——创作的欲望与状态

所有事情,一切始于认知。一个项目设计从前期构思到最后的呈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遇到的挑战都很多,碰到的难题与不如意也是如影随形。这里面我认为保持“创作的状态”在线,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笔永远在设计师手中”,好的作品始于有一个始终不安于平庸的心,才能克服现实中的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去创造项目独特的气质,容不得半点大意。在创作层面上,我们要充分洞察到客户的目标、项目的场地特质,和实际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作为设计师更需要全面设身处地去思考客户重视的问题,才能避免出现见解不同而不断调和的被动局面,形成更好更优的解决方案。不管系统多复杂、分工多细,我们都坚持以宏观的思维去做项目,从整个项目和产品的角度出发为客户考虑。这样 不论出现什么样的难题和形势的变化,项目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有形之域,无形之道”——在有限的场地边界中,给出无限之中最优的契合方案,这就是域道的核心理念和工作准则。

▲设计过程中不断推敲论证



在地——场地的重塑与新生

相地是一个设计的第一步,场地中蕴藏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与特征。也会提供丰富的灵感源泉。我们坚持所有的创意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一定是根植于场地当中,来源于设计师深刻的洞察与强烈的感知。由于所处的区域位置、文化特性、需求定位,以及经营团队的不同,项目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成果。解构场地以后,从方法论出发,我们通过设计将项目的弊端转化为亮点,解决其中的难点和冲突,这就是特质的一个塑造过程;同时真正地洞悉一个项目,发掘并发扬项目特有的资源优势,也就找到了 区别于其他项目的关键特质。整个设计到落地的过程,也就是设计者不断与场地本身对话的过程。

▲贵阳美的·璟悦风华项目前期调研


在场——深度的参与现场

造园本身就是一件身体力行的事情。图纸思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下工业化分工,试图将施工落地管控依赖于充分的图纸细节表达。但是园林本身是有生命的。同时施工的过程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往往也许也会成为创造项目生命力的机会。深入现场当中与泥土与植物与石头打交道本身也是设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障项目落地效果和设计的完成度,我们除了主创在一线的现场管控,工程设计中心精湛的工程经验和设计能力的双重加持,对于现场管控帮助很大。他们丰富的工程经验又能反哺 到前期的方案阶段,为成本,工艺构造和材料推敲介入早期的思考。

设计深度方面,创作跨越理性和感性的范畴,不能完全依赖精确的分工和精细化的管理来确保出品度。域道的团队一直坚持扁平化管理,由主创、总监亲自深入到从概念创意、施工图到现场管控等整个流程,避免执行的过程中设计理念被逐层递减。这其中与甲方的沟通,也是信息和需求碰撞的过程,有助于项目更好地呈现。对于设计行业,我始终认为在科学的管理之余,由 厉害的设计师花费精力深耕其中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贵阳美的·璟悦风华项目现场设计与施工协调跟进

▲贵阳美的·璟悦风华项目建成效果


营造动人世界

我们去年所做的贵阳美的璟悦风华,是我们在城市更新领域里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作品,也比较符合当下城市景观的话题。项目原址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印记下的房子、设备以及树木遗留在这里,代表着一代贵阳人的记忆。设计时,我们希望能够找回这份感受和记忆,同时面向未来成就一个新与旧的对话,既彰显场地的历史时光,又能激发出新的碰撞。所以我们的目标不是去制造风景,而是运用了大量手法进行光的处理,让场地原来的物件在景观的烘托下成为主角,  让更多人感受这里的时间与空间。

过去快速的城市开发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居住文化中亲近自然的传统也被割裂。城市景观的重塑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修正的机会。现代主义的起源与经济可行的快速重建密不可分,但这种工业化很难取得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平衡。事实上每一 个场地都有着独特的渊源,时间也恰恰赋予了它特有的场所精神。

我自己也不断思索如何让项目更能打动人的内心。理想栖居的本质是人与时间、空间的结合,关系到精神层面的心理体验和人生感悟。通过体验触发记忆和情感的联结正是一个空间的动人之处。好的设计就是通过空间的表达将体验融入环境与实践,让 人去感受时间和空间,最终产生精神上的感悟。园林景观的有趣之处就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思考这些时间、空间和生命的议题。

▲传统中式造园的自然共生(南宁建发·五象印月)



·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如今的行业浪潮下,所有的同行者都在寻找或坚守发展的方向,我想对我来说,坚持对设计二字的追求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景观的优化者、使用者——人来说,动人的世界一直是所有人不懈的追求,景观为人的必需品,在此前提下,后疫情时代中人的精神需求会更高,与自然交互的要求也更高。我想我与我的团队会继续坚守与深耕景观领域,园林在中国三千年的传承中不断完善与壮大,我想当下行业的浪潮也只是其历史中的一个蜕变期,我们希望能够汲取到经验,找到传统造园精髓在现代语境下的恰当表达。

我想如果能够明白何为中国设计,就有很大的机会从洪流里走出来,这也是我们一直思考探索的事情。保持设计美学的发展性,传承中国人造园的感性,优化设计语言,将自然的语言交给当代。

▲传统中式造园的自然共生(南宁建发·五象印月)






园林景观素材

返回版块

7.04 万条内容 · 11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画法拆解】不会绕M线也能画树?!

当然,要知道,在做设计时,我们为了快速的表达空间关系一定需要把树进行高度的概括,比如下图C.F. M?ller Architects的手绘图中图就是类似气球的造型: 哥本哈根商业学院校园设计 jamesholyoak工作室的效果图中,树又变成了胶囊状的卵圆形 也有一些树变成了多边形 这些高度概括的树虽然没有精细的细节,真实的质感,但在设计表达中已经完全够用,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类概念树当做一个图案来设计,下图就是各种以图案的树的表达,每一种都不真实,不过完全不影响你认为它是一棵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